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中国古代青铜器,谁也不会陌生。青铜重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盘、毛公鼎、班簋、马踏飞燕等,再加上不知名的青铜器,早已名扬中外。但在这些青铜器的背后,却还有许多许多鲜为人知的传闻和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制造业是商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当时的奴隶工匠已掌握了很高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青铜器的种类齐全,数量多,制作也相当精美。自从1899年在河南安阳西北小屯一带,在殷墟发掘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属于祭祀礼器和生活用品的有鼎、尊、爵、彝、簋等,生产工具有刀、斧铲等,武器有戈、矛、镞等,总计约在二、三十种以上。其中举世闻名的就是“司母戊”大方鼎。中学《中国历史》(第一册)在讲到商朝手工业时,重点叙述了司母戊大方鼎,并有司母戊鼎插图。插图虽然不大,但大鼎的全貌基本可观。司母戊鼎是1939年安阳北郊武官村农民在耕地时发现的。武官村位于洹水北岸,与小屯隔河相望。这里  相似文献   

3.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公斤(曾经的测量数据为875公斤),它的体量与气势,在目前考古发现的完形青铜器中,无有出其右者。不过当我们说它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大的青铜器的时候,首先必须把“最大”和“最重”明确区别开来,然后还可以再追问一些更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铜器     
鼎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鱼肉用。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巳发现的铜鼎,最大的高三尺多,如商代后期的司母戊方鼎;小的  相似文献   

5.
司母戊鼎出土于1938年。1991年5月下旬,原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一行三人,前往古都安阳进行实地考察并采访了司母戊鼎出土之地的主人吴培文老先生。通过录音整理了近万字的宝贵历史资料。本文以考察的翔实资料为主线,撰写了司母戊鼎出土记实一文。  相似文献   

6.
前言这部论著是为在大英博物馆巴瑞尔收藏中心,格兰士高、赛恩巴瑞视觉中心展出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而作,由赛恩斯巴瑞视觉艺术中心和东安哥尼亚大学联合出版。这些精心选出并配以精美图表的青铜器,是中国商代(公元前1500年)至周代末期(公元前3世纪响青爆器。这些器物在铸造中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次展出的器物主要有大英博物馆。内收藏的所有的中国青铜器和中国各地出土的早期青铜激具有区域性、代表性、套的、完整的青铜银。由于大英博物馆大部分的青铜器都已被制成图录出版,并大受欢迎,使我们坚倍,坚持不懈地去查阅所有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早期铜器已在50多个地点发现500多件,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其年代最早为公元前4500年。早期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公元前4500~前2500年尝试冶炼各种原始铜合金的发生期,公元前2500~前2000年以红铜为主的发展期和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以青铜为主的成熟期。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别起源于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商周青铜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夏代禹至桀公元前1994~前1600年商代前期成汤来夏至盤庚迁殷公元前1600~前1300年商代后期盤庚迁殷至殷纣亡国公元前1300~前1027年西周早期武王伐纣至昭王公元前1027~前966年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司母戊鼎的宏观结构、微观组织、表面锈蚀、化学成份及尺寸、重量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分析,指出事先的精密设计是司母戊鼎得以成功铸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纹饰和冶铸技术上,都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所表现的青铜文化特征,是世界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方文化在商周璀灿的青铜文化中,神秘怪异的动物纹饰及造型占有很大的比例,该特征一直持续到西周中期。这种装饰风格不仅是奴隶主贵族审美观的简单反映,更是一定社会思潮的影响在青铜器上的集中体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周时期(前770年——前221年)冶金铸造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由于文献极少记载,研究这个课题,只有依靠这一时期的发掘资料和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拟对洛阳出土的部分东周时期青铜器的铸型工艺方面,作一初步分析。东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中圆鼎占有相当数量。所以对圆鼎铸型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意义。圆鼎这种青铜器出现甚早。早期的圆鼎,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在华进行访问的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观看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等展览。吕章申馆长为李克强总理和卡梅伦首相介绍了后母戊鼎、子龙鼎、大盂鼎等镇馆之宝,以及宋代木雕观音坐像、唐天龙山石雕菩萨坐像、明永乐鎏金铜造像等重要展品。在众多文物面前,卡梅伦首相表现出了浓厚兴致,并对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的制作精美和保护完好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3.
略论商周青铜器动物纹样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商周青铜器动物纹样的思想渊源陈亮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纹饰和冶铸技术上,都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珍贵遗产。在商周璀灿的青铜文化中,神秘怪异的动物纹样及造型占有很大比例,该...  相似文献   

14.
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光耀青史的华夏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华青铜之最。该方鼎厚重典雅,气势恢宏,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关于其重量,世上流行的数字是875公斤,但据近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会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对其进行标准计量测试的结果是,该鼎实重832.84公斤。这件世界头号大鼎系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此处距以墓室规模宏大、殉葬奴隶之多而闻名的武官村大墓西南隅约80米。因鼎大得可以作马槽,当地村民便称之为“马槽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从夏代起开始进入文明时期与青铜时代。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是宗法制,反映在青铜器上则是礼器十分发达,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显著特点。根据考古发现,从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夏族的日用炊食器主要就是陶鼎;因此,进入夏代以后,仿陶鼎而铸造的青铜鼎就成为夏代夏族最主要的礼器,成为贵族身份的代表。例如1987年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鼎。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诸如《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商汤灭夏以后,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冶铸  相似文献   

16.
杨敏 《文物世界》2009,(5):21-22
距今四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从新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创造了很多令人耳熟能详的奇迹,诸如夏九鼎、商司母戊鼎、周原窖穴青铜器等,但更多的奇迹出自春秋晚期晋国都城新田。新田即今侯马。晋都新田也被考古工作者称为侯马晋国遗址。其中发掘的侯马铸铜遗址,其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青铜时代的巅峰。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青铜器是天津博物馆重要馆藏之一。无论是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重器,还是揭示度量衡发展的量器、衡器,亦或是自成体系的铜镜,都是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来自近百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竭力集藏、无私捐献以及文物博物馆界的勉力征集,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流传有绪。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尤以西周太保鼎、战国楚王鼎、西周夔纹铜禁等青铜重器为国内外所关注。鼎,是古  相似文献   

18.
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重875公斤,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寬78厘米,是我国出土铜器中最大的一件。从鼎的形制花紋風格看,应为殷代晚期(公元前1200—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作品。为了研究这件大鼎的鑄造技术与合金成分,我們在参考了有关資料,征求了一些专家与技术工人(特别是参加过該鼎的修复工作的同志)的意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后,試作以下的初步探討: 一鑄造工艺过程的推测据我們的初步观察,由于这件鼎的形体較大,需要的金属較多,所以在鑄造上需要一些特別的措施才可以順利地完成。我們推測这件大鼎是采用組芯的造型方法,即用很多泥芯組合起来的办法鑄造的(泥芯又称內胎或內范)。鑄造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19.
早在传说的黄帝与夏禹时期,鼎就被作为重器而地位最尊,具有国祚、国运的象征。郑州商代大方鼎、殷墟商代司母戊大鼎,是这种重器的代表作。郑州方鼎大小两种,小者高81cm,重52kg.大者高87cm,重75kg。司母戊鼎高133cm,重875kg。郑州大圆鼎高77.3cm,重33kg。殷商晚期的铸造技术已发展到很高水平,铸造司母戊鼎这样的重器,是没有太大难题的。然而在郑州商代二里岗上层时期,虽比安阳殷墟仅早百多年左右,铜鼎的形制和缺陷,所呈现的技术确实显得原始得多。就同是郑州商代二里岗上层的食品厂同一个窖藏之内两方鼎,在考察铸造技术时发现…  相似文献   

20.
朱开沟遗址早商铜器的成分及金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内蒙古朱开沟遗址经过四次科学发掘,表明该遗址层位关系清楚,年代及发展序列明确。据简报,该遗址的时代共分五个阶段,即自龙山文化晚期(约公元前20世纪)到商代早期(约公元前15世纪)。自第三阶段(相当于夏代中期)即出土锥、针、指环、臂钏等小件铜器;第五阶段发现的青铜器有鼎、爵、戈、刀、剑、镞、耳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