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terms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sometimes arouse the suspicion of Orientalism.Fortunately,the editors and authors gathered here do not engage in controversies about whether China did or did not have religion and/or philosophy.Instead,they delve right into the thick of things.The volume comes neatly accompanied by a second one on Interpretation and Literature,which includes an article by Poo Mu-chou蒲慕州,the title of which,"Justice,Morality,andSkepticism in Six Dynasties Ghost Stories," points to the great volatility of our concepts of literature,philosophy,and religion. 相似文献
2.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2016,(1):174-176
Writing and the Ancient State: Early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s an ambitious book, ambitious both in terms of the problem it unpacks and the materials the author has collected and examined.It reconstructs the functions of writing in early civilizations, through which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be a fundamental question: the origins of writing, especially its invention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涤荡着中国固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预示着一种新型文化的崛起。从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到后来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在的中国化的心路历程。换言之,当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时,他们首先要面对中国的实际,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问题,从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嚆矢。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学习和领悟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12.
冯玉祥在20世纪30年代初与中共再次合作,是出于其反蒋的现实需要。抗日同盟军的成立,与中共北方特科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帮助有关,但它的失败又与中共临时中央的错误指导和前委的极左举措密不可分。冯玉祥对中共的政治态度取决于他当时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冯与中共合作的经历说明,出于实用主义目的,他会主动联共;但当他认为这种联合的实用性变小,或对他构成威胁时,就会转而反对、阻止中共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甚至不惜与中共闹翻。同盟军失败前夕,冯玉祥之所以没有公开“分共”,是由当时的特殊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在海外,尤其是西方汉学和中国学研究领域中,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研究与关注,尽管迄今为止其成就似乎并不如其它领域。伍安祖、王晴佳合著的《世鉴:中国传统史学》①是英文世界出版的最新而系统论述中国传统史学史的著作,此书位列2006年美国亚洲研究书籍畅销书榜第九名,并被全美图书馆杂志《选择》(Choice)赋予杰出学术著作称号。西方迄今为止,并没有系统深入介绍中国史学史的著作。英语世界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从未真正繁荣过,相关论著只是偶尔有之。1938年,嘉德纳(Charles Gardner)出版了第一部较系统的百余页的著作,书名为《中国传统史学》(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②。1955年,韩玉珊(Yu-shan Han)出版了《中国史学基础》(Elements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③,1961年,浦立本(E.G.Pulleyblank)和比斯利(W.G.Beasley)等编辑了《中日史家》(Historians ofChina andJapan)④,一部有关中日传统史学的论文集。1975年王赓武等编辑了《中国历史资料论文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