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神州》2006,(Z1)
从儒雅的梁从诫先生手中接过他那张用废纸做的名片时,很少有人不会在内心产生一些震动。这位穷十年之力为中国环保奔走呼号的老者,一直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着身边的人,他所倡导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也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环保组织。1994年6月,身为历史学教授的梁从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0,(11):190-190
梁从诫1932年生于北京.童年时期正逢抗战,乃随父亲梁思成与母亲林徽因流寓西南川滇等地度过。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入外交部任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84-84
关于梁从诫为什么会放弃专业,投身环保,他的夫人方晶有一个非常平实的解释:“这个国家是我们的,地脏了,总得有人扫吧。梁从诫曾经问我,“你看到一个玻璃杯搁在桌边;大半个杯身露在外面,你会不会伸手把它往里推一推”。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清华大学高调庆祝百年华诞,盛况空前。清华校友胡锦涛先生在讲话中回顾了校史:“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相似文献   

5.
童念张 《环球人物》2013,(19):71-73
北京清华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两所大学一脉相承,新竹清华的昆明湖、蒙民伟楼等,都是延续老清华旧名。两所清华有相同的校训、校歌、校徽,"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梅贻琦在北京清华做了18年校长,又到台湾新竹清华做首任校长,一当就是6年。之后的13位继任者中,一小半都是清华校友。现任校长陈力俊则属于另一半"外来者"。他今年66岁,是知名物理学家,从事电子材料的研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做完博士后研究后返回台湾。当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的清华校长中,影响最大的是周诒春和梅贻琦。梅贻琦是终身服务于清华的名教育家,在校友中有口皆碑,据说在台湾是家哈户晓的人物。周诒春1913年10月任清华学校校长,1918年1月去职,任职不到4年半时间;即使加上1912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的时期,也不过5年多时间。那时的清华学校不过是一所相当于中学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离后来的正式成立大学还很远。周治春是如何赢得清华校友的赞誉的?他宪章对清华有何贡献?早期清华是由外交部管辖的,校长也多由外交部的人担任。对此,当时社会各界多有非议。从外交部木请教育、无暇管好学校的…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社会有深厚的"校友文化",很多小学招生时,不仅有就近入学原则,孩子还得有亲属是学校的校友,才能被录取。"校友文化"出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是为了沿袭校友与学校的联系,方便校友回校做贡献。后来,为了方便家长接送,一个家庭如果已经有孩子在某所学校入学,其弟弟妹妹也可以被优先录取。但长此以往,一些攀不上校友关系的学生只能被挡在名校校门外,导致教育资源垄断,出现社会断层。  相似文献   

8.
陈光中 《纵横》2011,(1):48-53
“执著”,似乎是梁家的传统。整个20世纪,梁氏三代始终活跃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梁启超为拯救危难中的国家而奔走呼号,粱思成为拯救面临消亡的传统城市建筑而奔走呼号,梁从诫为拯救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奔走呼号。三代人各自投身的事业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似乎注定都不能成功——起码暂时看不到成功。这不能不叫人为之感叹。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校庆110周年。在两个纪念日之际,我们建国前在北京大学就读的许多老校友,缅怀蔡校长对北京大学的丰功伟绩。今天,我们要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一流大学,应当发扬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仲夏,因私赴港,喜与老校友陈佳荣先生重逢,始知由姚楠和吴琅璇两位学者校注,并由他本人执编的清代人王大海所撰《海岛逸志》即将付梓,由香港学津书店出版问世。笔者因久欲求得此完备的校注本,故心中不免大喜。返穗不久,即蒙佳荣校友惠寄清样一册,厚近200页,使笔者得以先读为快。阅毕掩卷,思绪万千。姚楠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东南亚史地学家兼翻译家,自1929年起,即从事东南亚史地的研究。1940年3月,他曾与刘士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24日,我作为校友返校参加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百年校庆“校友签到处”就在“二校门”以北的东路.有签到后挂名签,赠校庆资料和纪念章。所赠校庆资料有:《新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特刊》、《新京报·清华百年纪念特刊》、《紫荆·百年校庆纪念特刊》、《紫荆》总第173期、《清华研究生·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特刊》等。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全面了解清华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老迈克,在广州的外国人圈子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其实他并不老,用中国人的说法叫"70后",但他的生活已向老年过渡,并计划再干两年,就正式安享"晚年"。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聚会上。那天,朋友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去参加"轰趴"(家庭宴会,由英文Homeparty而来)。那是我第一次去这种聚会,主办人就是这个叫做"老迈克"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3.
1939年夏,我与唐宝鑫校长在贵阳相识。听说他正会同王万福、宋世英、徐步墀、索天章、李振麟、赵永昌、冀吉甫等8位清华大学校友,在曾任北京清华学堂老校长、时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周诏春的带领下,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中,创办贵阳私立清华中学(简称“贵阳清华中学”),显示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年学子不愿留在  相似文献   

14.
志愿者组织     
《西藏人文地理》2005,(2):90-97
对志愿者的广泛组织和利用是“绿色江河”的主要工作模式,它的大部分工作都由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完成。2001年以前,绿色江河的所有事务性工作都由杨欣自己一个人承担,两年前他有了两个助手,一年前才增加到三个。三位助手一位专职负责办公室的资料整理,两位兼职一个负责项目策划,一个负责海外联络。影响如此之广的一个环保组织就区区四个人从事日常工作,这与梁从诫的“自然之友”和廖晓义的“地球村”的组织构架有相当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省建始县人。1914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赴美留学。1926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27年,进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由此正式步入政坛。  相似文献   

16.
《史学月刊》2000,(3):152-152
我们深深敬仰的老一辈学和导师、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本刊顾问白寿彝先生,2000年3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白寿彝先生是河南省开封市人,1909年2月1913出生于一个回族家庭;20年代就读十河南大学,是河南大学的知名校友。  相似文献   

17.
李昌是我十分尊敬的老学长,他比我早三十年在清华大学就读,他在抗日时期的卓越表现记录在清华大学校史上。他的一个女儿和两个女婿都是我在清华的同学,他老伴冯兰瑞是我学习经济学的良师,也是我办报纸和办刊物的重要作者。老太太曾对我说:我家有四个清华的,  相似文献   

18.
金凤 《炎黄春秋》2001,(12):60-63
20世纪50年代看杨绛先生翻译的名著《堂·吉诃德》,深为译文的流利典雅折服;80年代读《洗澡》、《干校六记》,令我钦佩的是杨绛先生的举重若轻,哲人胸怀;以后看了三卷本《杨绛作品集》才知道杨绛早在40年代就写了不少优秀戏剧和散文。 最近听说杨绛先生将钱钟书和她今年的稿酬72万元及今后他们作品稿酬的权利统统赠予母校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大学好读书奖”。作为清华校友,对这事颇感兴趣。经老朋友吴学昭介绍,见了杨绛先生。 早听说钱钟书、杨绛不愿接触媒体,担心受到冷遇,不料一见如故。杨绛、钱钟书都是江苏无锡人,我家乡江苏…  相似文献   

19.
岳南 《名人传记》2022,(8):21-27
1962年5月19日,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七十三岁。当时的祭文用“天之将丧斯文”来追悼他,而教育界以“原子开新运,士林哭大师”来怀念他。梅贻琦去世后,被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取名为梅园。中国教育界一代名宿,连同一个伟大的灵魂,就此长眠于地下。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凭吊哀思,不由得想起这位老校长的一生,想起那些铭记于心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清华大学历任校长,曾有人评价:"没有周诒春,就没有梅贻琦;没有梅贻琦,就没有蒋南翔"。周诒春倡导"造就完全人格",梅贻琦强调"通才教育",蒋南翔要求"又红又专",总之是须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翻开清华百年校史,此三人对清华影响至大至深,而奠定清华之基础,在清华校史上独享"老校长"这一尊称者,唯有徽州人周诒春,一位被誉为"清华种子"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