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严 《旅游纵览》2023,(1):14-16
近年来,天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天文旅游活动中。文章基于国内外现有天文旅游的研究,讨论并提出天文旅游的含义及分类。天文旅游既包括狭义上的观星旅游,也包括广义上的参观天文台、探访天文相关的地理标志地、参与天文相关的人文活动等。文章继而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说明各种天文旅游活动的形式及开展条件,对其他地区开展天文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2.
冯璐 《神州》2013,(13):256-256
科技馆是天文课外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普及天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当前天文馆科普教育现状,指出天文教育得到更好的普及,需要充分发挥科技馆天文教育的作用。从发挥现代技术优势、科普讲座、天文观测以及天文奥赛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发挥科技馆天文教育优势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3.
吴娇  鲜利华 《民国档案》2023,(1):5-15+2
九一八事变后,为使北平天文陈列馆所藏天文仪器免遭劫掠,中央研究院决定将其分批迁往南京。本组史料即为1933年4月—1934年1月间,中央研究院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铁道部、天文研究所等之间关于天文仪器拆卸、运输及保护情形的来往函件。  相似文献   

4.
资讯     
《世界遗产评论》第54期天文与文化遗产天文遗产,即有关天空的文化遗产,让人认知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本期《世界遗产评论》聚焦天文与文化遗产,介绍了从玛雅人到印加人及其他早期古老文化对于宇宙的特殊想象、伽利略的遗产(2009年是伽利略第一次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周年纪念)、方位天文学的教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与纬书《河图帝览嬉》有关的几个问题,认为《河图帝览嬉》是方士们利用古代天文资料编纂而成的一种谶类纬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天文类占文,是研究古代天文占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文中对《河图帝览嬉》的辑本作了订正和增补,对《河图帝览嬉》的内容、性质和时代作了分析,还将它与考古发现的马王堆天文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正暗夜公园是国际暗夜协会为呼吁治理全球光污染,在全球范围内评选的一些暗夜条件极佳的区域。阿里地区海拔高、水汽少、晴天多、无光污染、大气透明度高,星空观测条件极佳。2003年,国家天文台在阿里开展天文选址工作,收集分析阿里地区大气、气象环境相关资料。研究表明,阿里地区具备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条件。2010年,国家天文台在噶尔县开展天文观测站建设工作。在2013年7月召开的阿里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姜晋 《钟山风雨》2022,(2):59-64
<正>苏州是中国最早的钟表生产基地,苏州时钟,历史上称为“苏钟”。苏州古天文计时仪器专家陈凯歌是苏钟技艺的传承人,专门从事古代天文仪器、计时仪器、古董钟表的探索、研究、复原与复制。陈凯歌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痴迷于中国古代天象和计时仪的研究和复制,为了更好地复原尘封的各类中国古代天文计时仪器,他于15年前就开始独辟蹊径地进行研制,  相似文献   

8.
在历代史书的“天文志”中,所记录的天象和天变的时间,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所以,将史志中纪时的错误纠正过来,应有一定的意义.据前人研究,《宋书·天文志》有一定的影响,如《晋书·天文志》、《魏书·天象志》和《隋书·天文志》等,即有不少内容是从《宋志》中抄录的.可见纠正了《宋志》的错误,对阅读和使用《晋志》等天文史料,就有很高的参考作用.《宋志》的讹误很多,笔者另有《校读记》,今谨抄出“纪时”方面的问题发表,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郑慧生 《史学月刊》2006,(8):111-120
《宋书·天文志》是中国古代继《汉书·天文志》之后的又一篇天文学著作,它记叙了魏晋至刘宋的天象变化及当时天文研究的成果。问世之后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校勘,本来就有的和多年传抄过程中续加的错误都未能得到清理和纠正。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点本《宋书·天文志》使用范围最广,但失校、误点之处甚多,甚至有使人不能卒读的感觉。在今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只就学力逮及,将其一一正之,凡158条,并加简要辨析。  相似文献   

10.
正说到天文学家,人们都会想到意大利的伽里略和我国古代的石申、张衡、郭守敬等等。这些卓然大家一是离我们太远,二是他们的研究都是在官方组织下进行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严禁民间私习天文的,统治者对星空的研究实施垄断,民间"凡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苟非其任,不得预焉",天文台上站着的永远都是朝中之人。尽管如此,神秘深邃的星空仍吸引着一些民间的天文研习  相似文献   

11.
秦建明 《文博》2005,(2):30-37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无论是陕西地区出现的天文学家,还是陕西地区展开的天文研究,抑或建立在陕的天文机构和天文设施,在中国天文学发展过程中,均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地位。如果视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为一条历史长河,则许多时期,陕西天文学的发展历程都曾成为这条大河的浩荡主流。  相似文献   

12.
石小力 《文物》2020,(9):77-81+97
<正>即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十辑有一篇拟名作《四时》的天文术数类文献,详细列举了一年十二个月的星象和云、雨、风等物候,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天文星象和天文思想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其中包含的天文星象作初步介绍。本篇共43支简,三道编绳,正面简尾有编号。无篇题,内容基本完整,篇尾有篇章符号。本篇与同辑收入的《司岁》篇连续编号,为一整卷竹书。从形制上看,本卷竹书正面简尾的编号分两组,第一组为1~51,第二组为47~53;从  相似文献   

13.
量天尺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5年10月,北京古观象台联合调查研究小组(参加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天文馆)曾去宁沪一带,对几件现存南方的北京古观象台天文仪器及有关文物进行考察、研究。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明初量天尺的残存刻度,据此复原了隋唐以来的量天尺。这是我国天文史和度量衡史上的重要发现。成果喜人,简介如下。一,量天尺量天尺即影表尺,有时也叫天文尺,主要用来测定表影的长短变化,历代制造天文  相似文献   

14.
登封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是河南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元代大殿基址,基址的位置、构建方法、包含物以及构件特征均表明其为元代建筑,是观星台天文观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大殿基址的发掘,对复原元代天文建筑并揭示其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文志》是正史志书中的一个重要而传统的组成部分,但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篇幅上,唐初以前所修史书中,《天文志》所占篇幅达到10%以上,而宋以后则在6%左右。在内容上,《天文志》开始以记录各星辰位置意义为主,而后加入与人事上的联系。这股潮流在南北朝至唐初所修诸史达到了高潮,几乎每一种星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即"占",同时也会有相应的事件与之对应,即"应"。同时,这一时期开始增添对观测技术、宇宙构成讨论的记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史家们逐渐抛弃了关于"占"、"应"的部分。只留下天体客观的运动现象。一方面,这是因为宋以后的朝代,都是以征服前一王朝而建立,与中古时期的禅让政治有所不同。较之以前,各开国君主减少了用天命、德运、星象、符瑞等神秘事物来确立自己的权威的需要。《天文志》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其在诸志中所占份额自然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史书编撰方法、思想学风发生改变,政府对星占之术的打压、天文官僚的前途变窄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天文志》中逐渐剔除了"占"、"应"之内容,变得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物界采用树脂和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复制文物,已有多年历史.8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也先后成功复制了“六朝石刻辟邪”、“宋代石刻天文图”等大型文物.其它较小的文物复制品更是多不胜举.最近,我们用这种工艺复制了明代天文仪器“简仪”,工艺复杂,其中不乏值得总结的地方,故撰此文,以飨同仁.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明代简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天文仪器,长4.4,宽  相似文献   

17.
朱天文,台湾作家,曾师从胡兰成学习中国文化,与侯孝贤合作多部电影28年后的一个夏日黄昏,夕阳下的维多利亚港波光点点,朱天文平静而清晰  相似文献   

18.
陈卓是三国时期天文学家。结合古文献中记载的陈卓生平,详细地探索其在天文学上很有造诣,特别是编研《甘、石、巫咸三家星官》天文档案,对后世星图绘制工作具有启迪和依据作用,也将对历代天文档案编研与保存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与天文的关联由来已久,通过列举宗教建筑中时空准线的多种表现形式,追溯了教堂暗室日晷的根源,同时阐述了暗室日晷诞生的时代背景与其基本原理,并通过分析15-18世纪欧洲教堂暗室日晷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功能,发掘了教堂建筑的天文特征及其鲜有提及的天文观测以及校准报时功能,进而揭示出建筑中蕴含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致忠 《文献》2003,(3):4-16
1.太祖时禁止元象器物、天文图谶、太一雷公、六壬遁甲等藏于私家,有者并送官.(张秀民《中国印刷史》第19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 2.太宗一即位,即大索明知天文术数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