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轮新方志编修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修志实践,新方志在承继旧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志书的体例结构进行了充分的完善,逐步形成了目前所普遍见到的序、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多种体裁相结合的比较完备的结构形式;尤以在志首创设“总述”(名称不一,有的称为“综述”、“概述”,也有的叫“述略”、“史略”、“县情述要”,还有的为“前言”、“引言”,  相似文献   

2.
西晋至民国时期,广西旧志的体裁有十余种,这些体裁日益成熟并影响深远,被新编方志沿用,其中述、记、志、传、图、表、录、按、照九种体裁成为新方志的主要体裁,按、论体则偶用。  相似文献   

3.
慎重鉴别古代方志资料的真伪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编修新志在引用旧志资料时尤应注意其准确性。晚明和清代闽西南方志如[乾隆]《龙岩州志》误载“抚瑶土官”之事,系引自[万历]《漳州府志》,而此志又引自万历之前毗邻闽南的粤东方志资料,以至以讹传讹。因而在引用旧志资料时,须通过理清其来源,慎加鉴别。  相似文献   

4.
方志的体例要素包括体裁、结构和章法。体裁上要坚持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诸体并用;横排竖写是方志的结构特征;章法是对志书编写的基本规范性要求。方志初稿编写要按照方志体例要求,确定好方志初稿竖写单元,隐时显事记述志书内容,写好志书内容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5.
方志体载,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形式,其中述、记、志、传、录表现为文字形式,为文本信息。图、表为非文本信息,“表”以统计表、一览表为主要形式,由表格填充数字或文字构成:“图”既包括各类地图、手工绘画、摄影照片,也包括由统计表转化而成的统计图、示意图、几何图,其中以照片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修志热潮兴起之初,方志界强调方志工作面临三项任务:修编新志、整理旧志、探讨新方志理论。现在回过头来看,新志编修虽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数量上硕果累累,而且一些志书在质量上也确有值得称道的特色;而旧志整  相似文献   

7.
要重视图在志书中的地位与作用─—简评《恭城县志》正文插图韦爱春旧志书有图,新方志内容丰富,图更不可缺少。记、志、传、图、表、录等构成了新方志的体裁。图是方志中配合文字记述,形象而概括地表达内容的形式,是方志体例中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成都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的诞生地,被誉为“方志之源”。蜀人好治史,历代不乏精品之作。据统计,我市现存各类旧志185种,被列为中国古代著名方志的有8部;新方志编修以来,全市已经出版志书716部。就如何推进读志用志,变浩瀚的“故纸堆”为“活资料”.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进行了有效探索。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志是专门记述人物的志书或方志门类,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论新旧志书都必须具有的篇目之一。人物志一般有传、表、录三种体裁,传记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表、录则记姓名、籍贯等。在方志界,历来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之说。人物是志书的灵魂,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邑志尤重人物",把人物志看成是"志中之志"、"书中之髓"。  相似文献   

10.
《江苏地方志》2000年第1期刊发笔者《江苏旧方志提要补遗》文,补《提要》遗志10余种。此后,笔者继续留意江苏旧志,又得《提要》不载旧志10余种,仍循《提要》体例,介绍如下,为江苏旧志研究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象州志》结构简明,述、记、志、传、图、表、录、考等方志体裁运用自如,相得益彰,记述风格简洁、典雅、有序、实用,为历史上尚简派志书中的佼佼者。该志的一些体例和编纂方法、体裁运用在第二届修志时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旧志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志的整理与研究,是中国一项传统的学术活动。朱佳木曾在全国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没有对旧志的整理与研究.没有对旧方志理论的继承与批判,就没有新方志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新时期地方志的各种法规条文表明:旧志整理和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是地方志部门的三大工作项目.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旧志人物类目特点方志的记载对象主要为人,人物一目在方志类目中地位很高,其分量之轻重直接关系到方志之姓“地”还是姓“史”。方志仿效正史列传添人物传内容,始于宋朝的《临安志》,此后细目愈分愈多,名宦、儒林、文苑以及选举、封爵、职官、列女等,当世风气所重者,均详细记载,其编纂内容和方法基本上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一届修志初期,有方志学家提出主张:志书不是图片集,不应当多放图片。有些初人志界者,出于对名家的崇拜,在志书出版时真是遵守了,尽量少放图片0但也有些志书编纂者,不知道有些方志学家的意见,为了提高志书的档次价值率,多放了些图片,情况多样,不一而足。《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九条要求:“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有记、志、传、图、表、录等。”将“图”排在第四位。在印制的志书上,排在什么位置呢?本文探讨。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关于方志人物记述的主张是其方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分析方志人物记述通病的基础上,承继古良史佳志的传统,大胆创新,以传、略、表三体记述方志人物,并运用于修志实践,提出方志人物记述的具体要求,形成了一套传、略、表三体互有侧重、相互结合的方志人物记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提出,“编纂志书,是修志单位的重要任务”,“用志是新时代方志事业的新特点、新发展。用志是服务当代,以志为鉴的重要任务。用志的方法要改革,各地和方志界要大胆探索”。修志是用志的基础,用志是修志的目的,历代修志都强调“经世致用”。我的体会是:方志工作者要把修志“服务当代”贯穿到修志的全部过程,即在修志的过程中,利用搜集到的地情资料,搞一些“短、平、快”的产品,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在修新志之前,要以旧志为借鉴,要读旧志,用旧志,要在“用”字上下功夫。读旧志可…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就开始关注用志问题。尤其是从1996年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用志问题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为了促进用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学者都主张建立一个分支学科来系统研究用志问题。例如,《中国地方志》杂志2003年第4期就刊载一篇题为《建立方志应用学的若干思考》(刘希汉等人撰)的文章。此文呼吁说:“建立方志应用学刻不容缓”,“加强方志应用学基本任务和理论的实践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林浩 《福建史志》2007,(1):23-25
志书篇目是方志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体现特色,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因此篇目设置历来被方志学家和方志编纂者所重视。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李泰橥(《方志学》作者)认为:“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志例丛话》作者)也提出.一部志书的优劣.“但阅其门目,  相似文献   

19.
收藏方志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文明行为与高雅风尚。随着全国志书数量和质量的逐步提升, 收藏方志的队伍也逐步扩大。笔者有多年收藏方志的爱好, 获得方志的途径有5: 一是常到书店寻觅搜寻; 二是去旧书店淘志; 三是俯身路边书摊拾志; 四是跟随修志进展, 不失时机收藏新版旧志; 五是收藏具有现实意义、有影响的方志。笔者收集的方志中不乏珍本。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地方志》在反映和引导基层修志工作实践的同时,对方志理论的研究也极为重视,尤其是在研究方志学科的基础理论、汲取旧志传统的内在价值、探索志鉴编纂的创新方法三个维度给予充分的关注。通过设立专题板块、构建起集中探讨和专门研究方志理论的学术平台,《广西地方志》刊登一批涉及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旧志传统价值分析和志鉴编纂科学方法探索的重要成果,不断为新时期、新阶段的续志编修工作提供内在的思想指导与宝贵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