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台湾银行的建立及性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清政府与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光复,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整整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于1895年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第一大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非常关注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的命运,关心台湾同胞的革命事业,他曾先后三次赴台湾考察,在其一生的著作和言论中,直接涉及台湾和台湾光复问题的更是达35处之多。星星之火遍燃台湾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4个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订立,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在整个台湾被武力占领后的第5天,中山先生便毅然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在…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是历史造成的,而条约则是记载其归属地位演变的法律文书。19世纪70年代的中日《北京专条》,第一次以条约方式认定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和法律地位。20年后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改变了它的归属地位,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体现了传统国际法时代对战争的认可和领土变更规则。20世纪40年代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严肃的国际法律文书,表明国际社会以庄严条约的形式,对台湾归还中国作了具有国际义务性质的认同和承诺。日本宣布接受并正式签订投降书,已经丧失对台湾的主权,完成了将台湾归还中国的法律程序,中国政府在实践中又使其成为客观事实。美、英等国别有用心地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是出于反对新中国和共产主义的政治目的,没有任何法律依据。70年代,美、日等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之订约建交,台湾归属中国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许多专著上和专家们已经讲得很详尽了,我不准备重复了。在100周年的日子里。使我马上联想到的是台湾、香港两个问题。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第二年(1895年)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即把我们祖国的领土—一台湾割让给日本了。当日本侵略军占领台湾时,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曾经联合起来抗击侵略军。有一位名将——刘永福,在中法战争中曾率部在越南抗击法国侵略军。后来调到台湾,日军侵台时,他正在台湾。他和部下曾和台湾人民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但是,他们没有得到大陆当权…  相似文献   

5.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与台湾光复陈在正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清军在平壤、黄海大东沟陆海战接连溃败及北洋海军在威海卫全部覆灭后,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遂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台湾人...  相似文献   

6.
1987年12月8日,美苏两国首脑经过六年多艰难谈判,终于在这一天签署了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美苏中导条约(以下略称“条约”)。按该条约规定,在条约生效后的三年内,美苏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和射程为1000至5000公里的中程导弹。尽管该条约中规定要销毁的核武器总数仅占两家拥有核弹头的4%左右,但它毕竟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7.
张伟 《文史月刊》2005,(4):43-45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字后,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于日本。在日本占据台湾的50年间,除了在军事上对台湾人进行血腥镇压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役和迫害。由于日本本土国地狭小,资源贫乏,再加上明治维新后日本工商业的畸形发展,使得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岛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大肆掠夺。  相似文献   

8.
日本虽借《马关条约》侵占了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收复台湾。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负责台湾军事与行政的接收。1945年10月25日,陈仪以台湾省警备总司令接受驻台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投降,以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名义接管台湾土地、人民等,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美国主导下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对海峡两岸不构成法律约束,"台湾地位未定论"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1895年4月.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从此.台湾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人民如火如荼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亦随即展开.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光荣的历史篇章.发扬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重庆日租界的设置始于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该条约第四款规定中国方面向日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岸,搭客载货.至此,日本政府继英国政府之后,以不平等条约索取到辟重庆为商埠的特权.这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便从沿海深入到了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积极扩张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影响力。日僧希望享有同西方传教士一样的传教权,向中国传输佛教。中国则对日僧在华传教权采取了谨慎强硬的态度,运用国际法,坚持认为根据条约规定,日僧不享有在华传教权。中日两国在光绪三十年(1904)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之间就传教事,特别是日僧有无在华传教权的条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到清帝退位(1912)日本也没有取得在华传教权。  相似文献   

12.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王庆成1984年春,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件英国驻华使馆起草的“中日台湾条约”草稿。这是过去未知未见的。1874年5月,日本政府借口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土番”杀害,出兵侵入台湾,烧杀焚掠,企图霸占台湾的...  相似文献   

13.
宋淑玉 《文史精华》2007,(10):39-42
195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序幕。12月2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在华盛顿签订,这一条约企图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合法化",中国政府对此予以坚决反对。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密切配合,干净利索地攻克了一江山岛。台湾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各方围绕台湾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丁云飞 《神州》2012,(17):193-193
1895年,决定中日两国国运的甲午中日战争落幕。中国战败。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噩耗传出,犹如晴天霹雳,全国上下群情激愤,痛斥卖国贼,反对割地求和。噩迅传到台湾,台湾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奔走相告,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失台。台湾人民展开的积极顽强的抵抗,终究寡不敌众,日军也在付出惨痛代价后占领了台湾。然而台湾人民并没有屈服,继续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以"条约改正"(修改不平等条约)作为"国是"。关于"条约改正",学界一般关注日本与欧美各国的交涉,但当时日本与欧美各国签订的条约都规定了"一体均沾"的原则,若不能与中国完成修约,则日本与欧美各国修约后,欧美各国仍可"一体均沾"《中日修好条规》中的领事裁判权和关税税则条款,等同于"条约改正"无效。故对日本而言,修约必须同时与西方诸国和中国一体进行。《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后,日本随即向中国提出修约交涉要求,但从1871年到1888年为止都未能成功。日本最终以甲午战争废弃了对等的《中日修好条规》,并借战胜而获取城下之盟式的外交与通商特权。通过梳理日本与中国的修约交涉过程,可以从修约层面来探讨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加入或建立区域同盟的尝试受挫情况下,1954年春,台湾"外交部"将工作重心集中于与美国缔结安全条约方面。正式启动此项工作之前,台湾方面对可能产生的制约"反攻大陆"的负作用已有预期,并欲尽力规避。可惜强弱已定,台湾当局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争取权益。为约束台湾,美国在换文中规定了对台湾使用武力与军事部署的"共同协议"权,军事部署一点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质。台湾方面力争平等,甚至以共享冲绳美军调动权的要求挑战美国底线。美国不愿删除片面规定,台湾当局退而求其次,要求明文写入"外岛"补给保证,换文尽量保密。蒋介石与美国"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多位民主党高层提出质疑,认为该约在法理上认定台澎归属权属于中国。为予弥补,美参议院外委会提出"三项了解"作为保留条件。台澎归属权属于中国早已为历史事实与法理决定,不容任意解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早发行的国家公债是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行的昭信股票(实为债券)。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分八次向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库平银(清末官方的衡量标准银)。面对这个“天文数字”,清朝统治者目瞪口呆。年收入不足8000万两的大清财政已极度困难。为了支付条约中规定的第四期赔款,  相似文献   

18.
1925年1月20日,日苏两国在北京签订了《日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规定两国关系基本法则的条约》(简称《日苏北京条约》),宣布两国建交。日苏的建交,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反映了列宁提出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使它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的方针的正确。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倡导的“为争取和平而宣战”的苏维埃外交口号,到日苏建交之时,已获得卓有成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清光绪三十年(1894年),日本殖民者发动“甲午战争”,清军败绩,翌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日本。割地议和.全国哗然,纷起抗议。台湾更是一片激愤.鸣锣罢市.集会抗议,要求拒和废约。社会各界联合发布檄文.“愿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让台”!表达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决心。日殖民者为肋逼台民屈服.派坚艋利炮重兵压境.台湾遂出现“乙未抗日”之战.时台境大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民奋起抗日。漳籍士民电纷纷参与抗日行列.林维源捐银100万两.以助抗日军饷(全台岁收入370多万两).漳籍子弟踊跃参加简大狮、徐骧、姜绍祖、吴汤兴率领的义军奔上战场。“乙未抗日”初期.台湾巡抚唐景嵩等官员还外励内荏在领导抗日.未几就“陆续内渡.撤出台湾”。但台湾军民仍以“执戈齐敌忾.报同有众生”的气概,在战斗中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奋起血战。从1895年6月至10月.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历经5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打了大小100多战,抗击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陆战队.打死打伤日军3_2万多人.日近卫师团一半被歼.近卫师团长白川能久被炸毙,.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唐景崧历任清朝吏部主事、福建台湾道台、台湾布政使、台湾巡抚.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国战败,1895年腐败无能的清朝廷被迫与日本侵略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命令唐景崧“内渡”回大陆.唐景崧回到大陆后,旅居桂林,在桂林寓所潜心研究桂剧,亲自编写40多个剧本,并组建桂剧戏班,进行桂剧改革,成为桂剧第一个剧作家、桂剧最早改革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