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 2 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 ,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 ,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 ,是当代学人的职责和使命。为此 ,我们拟专设几期 (不定期 )“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耿云志先生、李良玉先生和徐思彦先生对 2 0世纪思想文化史解读的精彩高论 ,为本栏目第三期。通过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 ,有助于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 ,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在此 ,我们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学术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 2 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 ,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 ,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 ,是当代学人的职责和使命。为此 ,我们拟专设几期 (不定期 )“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耿云志先生、李良玉先生和徐思彦先生对 2 0世纪思想文化史解读的精彩高论 ,为本栏目第三期。通过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 ,有助于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 ,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在此 ,我们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学术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2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是当代学人的职责和使命。为此,我们拟专设几期(不定期)“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耿云志先生、李良玉先生和徐思彦先生对20世纪思想化史解读的精彩高论,为本栏目第三期。通过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有助于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在此,我们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学术各界专家、学和广大读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 2 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 ,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 ,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 ,是当代学人尤其是历史学者的职责和使命。为此 ,我们拟专设几期 (不定期 )“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彭明教授、张宪文教授、朱汉国教授和李云峰教授四位专家的四篇以学术创新为特色的高论 ,为本栏目第一期。通过此次和今后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和讨论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 ,有助于推动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 ,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信来函请寄本栏目编者翁有为教授。  相似文献   

5.
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明 《史学月刊》2003,(11):5-8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 2 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 ,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 ,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 ,是当代学人尤其是历史学者的职责和使命。为此 ,我们拟专设几期 (不定期 )“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彭明教授、张宪文教授、朱汉国教授和李云峰教授四位专家的四篇以学术创新为特色的高论 ,为本栏目第一期。通过此次和今后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和讨论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 ,有助于推动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 ,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信来函请寄本栏目编者翁有为教授。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态势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国 《史学月刊》2003,(11):12-14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 2 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 ,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 ,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 ,是当代学人尤其是历史学者的职责和使命。为此 ,我们拟专设几期 (不定期 )“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彭明教授、张宪文教授、朱汉国教授和李云峰教授四位专家的四篇以学术创新为特色的高论 ,为本栏目第一期。通过此次和今后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和讨论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 ,有助于推动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 ,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信来函请寄本栏目编者翁有为教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峰 《史学月刊》2003,(11):14-16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 2 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 ,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 ,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 ,是当代学人尤其是历史学者的职责和使命。为此 ,我们拟专设几期 (不定期 )“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彭明教授、张宪文教授、朱汉国教授和李云峰教授四位专家的四篇以学术创新为特色的高论 ,为本栏目第一期。通过此次和今后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和讨论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 ,有助于推动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 ,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信来函请寄本栏目编者翁有为教授。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它启发我们把历史和现实,历史学的过去和未来,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而有助于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以百年为一个“世纪”,这本来并不是中国传统的时代概念和历史概念。“世纪”这个概念是在近代伴随西学东渐引进中国的。在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世纪对于历史来说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尽管王朝不断更迭,纪年  相似文献   

9.
《文史博览》2009,(10):71-71
2009年第9期“特稿”和“口述”栏目的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心存疑惑而又悬而未决的难题:即国共两党高层领导如何对待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毛泽东与蒋介石兵戎相见,对峙几十年。为了祖国领土完整,毛泽东表示:台湾只要在中国人手中,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可以暂时不去解放台湾,甚至还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共产党人的胸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史是指清朝从兴起至衰亡的一段历史。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晚清历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又一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 ,是一个拥有自己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本文是从清史本位回顾 2 0世纪的清史研究 ,显然不能因为近代史体系的存在而割舍晚清部分 ,损害清史研究的完整性 ①。关于鸦片战争之前的“清史”与之后的“中国近代史” ,学者已作了一系列的学术回顾 ,从而为人们把握 2 0世纪特别是 5 0年来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极大方便 ②。本文在此基础上 ,试图从清王朝的整个历史出发 ,关注 2 0世纪清史研究的主要线索、时代特征、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元2000年到来之际,回首20世纪,用思绪万千四字来形容现代人的感受,已显得过于“陈旧”、“老套”。然而,当世界变化如此迅急的今天,我们这个以历史悠久而自豪的民族,受历史因袭之累,“陈旧”、“老套”的东西,又怎样一再地拖着我们过去一百年追赶世界的脚步?这是一个令现代中国人感到特别沉重的话题──既感到历史负担的沉重,更感到历史责任的沉重。欢庆新中国光辉的50华诞之后,回顾百年来先人们走过怎样艰难蹒跚的脚步,或许也有助于思往追来,悟往知来。内忧外患百年前秋风落叶下长安整整一百年前的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在《真理的追求》 2 0 0 1年第 3期刊载后作者又作了重要补充 ,本刊再予发表。新补充的文字 ,用黑体排印 ,并加了边注。 2 0世纪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命运。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 ,是总结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奋斗经验的理论和克敌制胜的法宝 ,是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旗帜 ,正像作者所指出的那样 ,2 0世纪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很需要研究 ,很值得研究” ,“毛主席是 2 0世纪去世的 ,可是他的实践 ,他的理论 ,他的思想 ,不仅在 2 0世纪对中国对世界起过重要的作用 ,在 2 1世纪仍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和 2 0世纪中国史学有密切的关系。首先 ,他从一个爱国者走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反映了 2 0世纪一批进步史学家所走过的共同道路。其次 ,他以兼擅博洽、专精而又独具卓识著称于世 ,这是只有那些勤奋、多思、富于创造精神的史学工作者才能达到的境地。再次 ,他在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方向、大力倡导历史教育、致力于一系列学术组织工作、完成宏伟的世纪工程———《中国通史》的编撰等 ,更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史学家才能做得到的 :作为新时期中国史学的一位杰出的建设者 ,白寿彝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4.
正安金槐先生(1921~2001年)离开我们、离开他钟爱的并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考古事业已二十年了……时值安先生诞辰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在此缅怀安金槐先生,意义非凡。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安先生对党、对国家无限忠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考古生涯中,先生的治学为人、道德文章,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继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此,本刊特组稿,深切缅怀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同时,激励后来人在新的"百年"团结奋进,使河南文物考古事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季惠群 《世界历史》2000,(5):120-124
20世纪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光彩夺目而又剧烈动荡的世纪。在这不平凡的百年岁月中,人类以科学知识的高度积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奇迹般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同时这又是人类遭遇问题最多的世纪,人类被推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动荡与冲突之中,并为此付出了巨大而惨重的代价。在“世纪换千”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就百年来人类的历史运动作一总体性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吕微 《民俗研究》2008,(4):247-265
刘锡诚先生著《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于2006年10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国民间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尽管中国“有”民间文学这门学问已经百年,但至今还没有一部翔实的学术史著作对这段短暂而漫长的故事加以整理,加以综合,并将故事从头道来。闪此,先生的这部近百万字(准确地说是98万字)的、内容难以想象地充盈的厚重之书,及时地填补了一项学术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第 1期清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望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张骞西使研究概述清代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  综述2 0 0 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殷周春秋史的研究读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第 2期2 0 0 1年明史研究综述2 0世纪 90年代中国大陆几部儒学史著作述评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学术综述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日本应用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络研究中国史现状喜读王钟翰师新著《清史余考》读万明著《中葡早期关系史》第 3期2 0 0 0年史学史研究综述“中国境内罗马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被称作“历史之国” ,史书的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在传统学术中 ,史学的地位仅次于经学。 1 9世纪近代科学的历史学在欧洲建立 ,中国从清末洋务运动时起开始接受它的影响 ,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后通过雇用的外国教师致力这一学科的学习。通观 2 0世纪百年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 ,似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限划分为两个阶段。下面分而述之。一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建立和成长2 0世纪初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除了王先谦 ( 1 84 2— 1 91 7)在众多学者协助下 ,将以前的注释集为《汉书补注》( 1 90 0年序 )百卷、《后汉书集解》( 1 91 5年序 )百二十…  相似文献   

19.
张广智先生在《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上发表的《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及其在中国的回响》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他说:“西方古典史学,最早于何时并由何种途径输入中国,对此我们还不甚清楚,还有待继续查考。”张先生又认为西方古典史学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回响是微弱的。下面我根据已查到的资料,说明一下19世纪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武汉市第三中学(简称“市三中”)百年华诞, 盛况空前。而原湖北省立汉阳高级中学(简称“省阳高”)则是市三中百年校史上极其重要而又辉煌的一页。当年“省阳高”校长樊树芬先生是湖北省著名的教育家。2005年也是樊树芬先生诞辰108周年。作为樊树芬先生的子女及“省阳高”的学生,我们特撰此文以作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