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关于出国原因的记载从闽粤的历史来看,华人移居海外总的来说,虽然有国内政治动乱,王朝更迭,出征士卒残留他地及贩运人口等政治军事及社会因素,但这些都只是历史上偶然起作用的因素,而闽粤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东南  相似文献   

2.
古代福建本为闽越人居住地,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人不断举族迁往福建。这些北方移民在带来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也移存了中原的家族组织。最迟至明清时期,福建已经蔚然成为中国传统家族制度最为兴盛和完善的地区之一。凡有家族制度的存在.一般都有家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私家族谱的存在。从这些族谱中,我们可以窥见强大的家族势力对当时的弱势群体——福建妇女,从思维到日常生活方式的重重束缚。李慧英女士在其《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一书中提到:“价值观念模式是一种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和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逐渐内化而形成的人们下意识中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穆斯林的族谱,研究者甚少,学术界甚至有人怀疑这类族谱的存在.金吉堂先生在《中国回教史研究》第三章谈到了今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并论述了史料的搜集方法及“谱·帐”,他认为:“谱为族谱,氏族志之所从出也”.这说明:他已注意到了族谱的重要性(100页).该书末尾221页的引用书目中有《三河芦庄何氏族谱》,该书第一章第二节为“回教民族说在历史上的证据”,认为今日的回民,其先祖为外国人(25页),并言:“三河芦庄何氏族谱,明叙其先为蒙古人,其太始祖某在明初随成祖靖难有功,卒葬于平西三里河,子孙蕃庶,遍于平东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大规模的开发始于宋代,移民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元时期,中原大地战乱频繁,沧桑更迭,而偏隅南部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却相对稳定。在北宋末、南宋初及宋末、元初两次大迁徙中,从中原及江南度岭侨居的士大夫陆续流寓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尽管有些学者对于散居珠江三角洲诸族姓称始迁于珠玑巷持怀疑态度,但这一时期因移民大量涌入而导致人口激增是有史料记载的。我们所要研究的,不在于南迁诸族世系的绵延,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繁荣时期。汉灭秦后。经过文、景两代的“体养生息”,国势空前强大,人民安居乐业,客观上为开展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两汉政府设立雅乐、散乐专部加强对体育、乐舞等活动的管辖,并积极创办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因而主观上亦使体育活动日益普及、深入民间。本文拟根据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对西南地区两汉时期的体育活动作一初浅的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古代体育史的研究。(-)叠罗汉叠罗汉就是人上架人,重叠成各种形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西南地区两汉时期的叠罗汉主要见于云南…  相似文献   

6.
宋广玲 《丝绸之路》2013,(10):34-35
唐五代时期,人们的游戏活动多种多样,其中儿童的日常游戏也极其丰富。本文以敦煌壁画和敦煌遗书为基础,探讨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儿童的游戏活动,对其种类和情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族谱是追寻祖先足迹,存续祖先价值理念方式之一。本文从闽台两地举办的族谱展来探讨博物馆如何提升对台服务功能,以及通过个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族谱展来说明博物馆研究、收藏、展示功能与对台服务交流功能建设的关系,从而运用博物馆服务功能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发展。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2004年第4期一、农民是这样“自愿”入社的1954年的上半年,我在河北省唐县中学读初三。在课堂上政治课里讲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诸如便于推广应用新技术、便于使用农业机械、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我听着课,觉得很在理。同时,脑子里想起了我们村里的  相似文献   

9.
一、家乡民俗学研究与《土族口头传统与民俗文化》"家乡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的特色领域。迄今为止,中国学者蜚声国际学界的几本人类学著作中,"家乡研究"作品占据着最为耀眼的位置。如:费孝通先生  相似文献   

10.
年鉴、方志因学科属性不同,著述形式各异,表现在资料处理、取舍和利用方法上,既有许多共性,也有不少相去甚远之处。地方综合年鉴大多出自史志部门,从框架设计到内容记述等方面,都程度不同的为年鉴打上了史志学科的烙印。同时各地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连续编辑出版年鉴作为“为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的工作来做,有的已写进年鉴的编辑说明中。应该说这是志鉴工作者有意识、有目  相似文献   

11.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所著的《梦溪笔谈》收录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文旨在研究《梦溪笔谈》中沈括对气象做出的贡献,包括他对各种天气现象的记载与记述、对天气变化的预测以及对气候变迁的认识。此外,本文在对《梦溪笔谈》中气象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沈括道家思想的气象观。  相似文献   

12.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搭建了社会各界政治参与的平台,生动诠释了人民民主政权建构的理念。代表资格的设定凸显了政权的人民性特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的代表产生方式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特色,既涵盖了社会各界,又充分照顾到各党派、各个社会团体,证实了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特质。借助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个平台,各界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表达民众的意见和要求,行使了人民主权。各界代表政治参与的生动实践丰富了人民民主的意涵,催生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迁往海外,由来已久。就客家人而言,已知宋元之际(13世纪80年代)梅县松口人卓谋等一批青年,便落户在今印尼加里曼丹岛,明清时去南洋(今东南亚)的客家人更多,可见客家人迁徙海外,从开发南洋诸岛开始,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到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内外方面的原因(西方搞契约华工;国内太平天国失败株连等),客家人不断大批迁居海外,特别是广东之梅县,民谚云:“梅县番客(华侨)断家不断屋”,共有60万华侨和华人(含今梅江区),被誉为“华侨之乡”。  相似文献   

14.
善堂,是潮汕民间慈善救济机构,自古至今遍及各城镇、乡村,有数百个之多。从清末起,善堂香火随着潮人出洋谋生而传播到东南亚和美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潮人以此作联系纽带,为侨居地和桑梓大做善事,造福社会,感人肺腑,令老外学者惊叹。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教授傅莫溯(法人取中文名),  相似文献   

15.
从族谱、契约文书看清代闽台间的宗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在中国古代,普遍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结构之一,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起过多方面的不同作用。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组成部份的宗法制乃是奠基在宗族组织的基础之上的。以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传统为主要内容构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法思想,反映着宗族和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外安溪籍华人的崛起及其对所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李鸿阶安溪,自五代显德二年置县至今,已有1042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旅居海外的安溪人超过70万(若包括港澳台同胞,则超过三百万人),约占现在安溪县人口总数的70%。这些被称之“蕃客”的海外侨亲,分...  相似文献   

17.
徐俊嵩 《安徽史学》2015,(2):120-124
宗祧承继是宗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界对明清宗族继承问题研究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越继和降继,则甚少涉及。先贤们对徽州宗族社会有诸多理想性的描述,然而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表象,现实的徽州社会要复杂得多,越继和降继就是其表现之一。探讨这两种承继方式,对于更好地解读宗祧承继和剖析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脉络,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婚姻制度是社会生活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对商代婚姻方式的研究多是利用甲骨卜辞和墓葬资料。对商王和高级贵族的婚姻方式的研究,学界观点多相同,为在一夫一妻的基础上同时实行多妾制。对一般平民婚姻方式的认识则多有分歧。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近十几年来,殷墟已发现不少多套间地面或半地穴式建筑居址,房间内设置的床台仅约1米宽,每间房内均有灶,且居住址中炊煮器陶鬲的容量大多仅够一人食用。种种迹象表明,以殷墟为代表的商代社会中占大多数的一般平民,无论男女,都有较明显的独立性,婚姻制度上应实行较为松散的一夫一妻制,成年女性和未成年孩子是家庭中较稳定的成员,成年男性则游离于家庭和社会之间。  相似文献   

19.
我准备为家乡剑河县皤溪乡斗我村村小学编写校史,几年前就着手搜集资料,下面两篇碑文就是我199O年回家时得到的。这两块石碑在寨边立了近两百年,解放后修水井,村民抬来垫在井边,供洗菜捶衣之用,所以有些字已不很清楚了。这几年家乡修自来水,公路又从井边经过,不知这两块碑是否移作它用?只怕已木存在了。我很庆幸当年抄了下来,总算保存了这珍贵的史料。这两块碑立于嘉庆甘一年(1817),距今已一百七十八年了。原文无标点,个别字已难以辨认,只好以D号代,好在不多,还不损文意。“人文蔚起”碑(新建振德堂碑序),是从凤城(天…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海外洪门会党的由来,指出了在辛亥革命时期,以洪门致公堂为主体的海外侨胞是孙中山革命的重要依靠,成为辛亥革命胜利牢固的阶级基础。洪门会党源源不断地为辛亥革命提供了资金援助,是辛亥革命主要的经济来源,成为辛亥革命胜利坚实的物质基础。很多洪门志士还不远万里纷纷回国投身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谱写了一曲浩瀚的革命正气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