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谱、字达秋、号达本(1891-1974),潘治的七弟。 1891年,生于番禺县鹿步司朱紫乡(今天河区珠村)。 1910年,考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十四届驾驶班学习,与后来的“永丰”舰长冯肇宪是同窗同学,该班共48人。 1913年冬,在黄埔水师学堂第十四届驾驶班考试毕业,并服役于海军。 1917年冬,跟随三哥潘治(豫章舰长)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革命,同时加入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  相似文献   

2.
一,孙中山与“中华民国”源起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直接相联系,很少人提出疑问。但“中华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从同类性质的政治口号出现,到最后定型化,有一个发展过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章程宣布“振兴中华”,“申民智而扶宗国”。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3.
乔蕊 《文史天地》2002,(9):63-63
孙中山旅日期间,日本右翼浪人头目头山满邀请他和陈少白到东京的一位朋友家聚会,并找了些艺妓作陪。孙中山既不喝酒,也不谈笑,总是埋头看书。“您觉得在座的女人哪一个最漂亮?”头山满问他。“都很漂亮。”孙中山漫不经心地答道。“其中谁最漂亮?”头山满再问。“都一样漂亮。”孙中山又答道。这时头山满指着坐在孙中山旁边的女人说:“是不是这个最漂亮?”孙中山再三端祥后说:“我想,10年前她一定比现在更漂亮。”终于,孙中山巧妙地摆脱了“美人计”。(摘自《思维与智慧》2002年第6期)孙中山“选美”@乔蕊  相似文献   

4.
微观研究孙中山刍议〔澳〕黄宇和绪言1994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开会期间,一位国外学者私下说:“孙中山还有再可供研究的余地吗?”在会上,又有国内学者呼吁大家想办法努力把孙中山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武汉三镇,有两尊孙中山铜像分别耸立在武昌和汉口的繁华街区,它们不仅寄托了武汉人民对孙中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而且富有象征性地展示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历史联系。1911年10月IO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形式上看与孙中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起义爆发之日,孙中山远在美国。然而,这场革命正是在孙中山的旗帜下进行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所培育和影。响的一代湖北革命志士所成就的。早在1897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傅慈祥等即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广泛联系革命同志,这可谓是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早在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即成为世界注目的人物。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旗手,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孙中山先生密切  相似文献   

7.
米哈依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位著名的职业革命家。1923年10月,苏联政府应孙中山的邀请,派他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来华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人”。学习苏俄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在重病中接见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亲切询问他们:“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以表达他对中国革命的关怀及国共两党合作的愿望。孙中山早就不满国民党腐败、涣散、软弱的现状,当相关信息被…  相似文献   

8.
中山舰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她25年的服役中,先后经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五大历史事件。中山舰于1938年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云南自治讨贼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3月,唐继尧回滇,东山再起,执掌政权。此后不久,云南暗中组织一个倒唐的“云南自治讨贼军”。云南自治讨贼军以老同盟会员马幼伯等人为核心,以“贯彻护国主旨,实行民治”为旗号,在其政治纲领里,号召声讨“利令智昏”,“勾结吴佩孚,倒行逆施”的唐继尧。自治讨贼军组成后,与孙中山先生发生过联系,谋求孙中山支持他的倒唐,在事机泄露,情况危急时,可能也极力谋求孙中山的救助。唐继尧对云南自治讨贼军恨之入骨,于1922年7月捕杀了马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新进展——神户“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学术讨论会”侧记邱捷1996年11月29—30日,由日本财团法人孙中山纪念会主办、孙文研究会及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合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日本神户举行。会议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11.
一 正好90年前,孙中山在致友人书中提出了“民生主义”思想,这一次,他是用“社会主义”一词来表述“民生主义”思想的。这是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以来,孙中山第一次提出有关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框架设计。此后20多年中,孙中山反复说明并完善他的民生主义思想。学者们认为,民生主义一直到1924年孙中山正式公开讲演三民主义时才定型。在许多场合里,他都用“社会主义”的概念来表述他的民生主义。但是,正式的表述,或者说,孙中山乐于使用的词汇还是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早在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孙中山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宏伟气魄,在与日人宫崎滔天的一次会晤中就提出了“为了中国苍生,为了亚洲黄种人,为了世界人类”的远大抱负。10年之后,孙中山的“亚细亚”思想有了发展。1897年至1902年,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满革命运动,得到了日本各界包括其右翼势力“黑龙会”和“玄洋社”的支持。为进一步联合日本,他开始就“亚细亚”革命运动问题具体阐发自己的观点。他对宫崎提出的“中东合同,以为亚洲之盟主。兴灭国,继绝世,用其方新之力,阻遏西势东渐之凶锋”的主张极表赞成,并再三建议为防止欧洲列强结成“联盟以制我”,要“联东西成一大众,以压俄人东向之志”。他甚至对日本“黑龙会”在对华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港 《文史天地》2001,(1):37-37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初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逸仙”是广东方言“日新”的谐音,但又有了新意。孙中山先生早年在澳门、广州行医,及游历欧美,多是以逸仙为名。后来,在革命者中以“中山”称之。这“中山”本是个典型的日本姓,是怎么变成为孙先生的名呢?这里有一段趣事。  相似文献   

14.
1922年6月,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广州会晤。其间,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决心已不可动摇。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达林亦将离开广州。这时,孙中山特遣代言人陈友仁给达林转话: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基督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三十年前,孙中山诞生在“广东广州府香山县” (今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躬耕数代”的农民家庭里。广州地处沿海,得风气之先,是基督教在中国近代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孙中山诞生之际,他的家乡香山县一带就有美国传教士在那里活动。孙中山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受到内忧外患的煎迫,在国家危亡人民苦难的险恶时代,逐渐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叙“国学”在辛亥革命前后兴起、发展之始末梗概,略涉章太炎与孙中山在革命初期的交谊,以及二人在“国学”宣扬推展中相辅相成的历史作用。嗣引入主旨,评述中山先生思想中蕴含的“国学理念”。述凡三端:一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民族文化根柢;二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人文精神本质;三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新闻事业,早在兴中会成立以前,他就进行过积极的报刊活动,并充分地肯定了现代报刊在开启民智、阐述新理论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他主张中国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大办“学会”和“学报”,以“推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办工作,他还亲自撰写《民报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在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之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始终以国民公仆自居,恪守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在孙中山(1866-1925年)领导的国民革命斗争中,华侨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众人所认知。然而,在海内外有关孙中山或中国国民革命的研究中,对华侨的贡献及其认识问题仍有种种不足。近些年来,有关孙中山与华侨或华侨与中国国民革命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个未形成系统认识的问题,即孙中山的华侨观问题。孙中山究竟是如何看待华侨的呢?他是如何评价华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呢?“华侨是革命之母”的内涵又是什么?孙中山的华侨观的形成与影响怎样,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在论及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事时,几乎众口一词说是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然而历史事实表明,革命党人和南方独立各省,从开始酝酿到具体筹组民国临时政府,始终都是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来选了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是独立各省与革命党人的权宜之计,事实上是替尚未来归的袁世凯行使主持政府的大元帅。孙中山所任始终是一有临时总统之名、无临时总统之实的“虚位待袁”的总统,系临时承乏。后来孙中山的卸任交印实属“还位”而非“让位”给袁世凯。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与民初国民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论著对1912至1913年间国民党的组建与活动,都认为与孙中山无关,或说孙对这次组党“并不满意”,或言他仅是“勉强认诺”而已,对党事活动并未过问。然而有关史料说明,并非如此。国民党的组建与孙中山是颇有关系的,它实际上应视作是孙中山一生建党活动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