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则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产生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组织。可以说,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而家庭则是缔结婚姻的结果,二者有密切关系。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复杂的社会内容,其中既有物质生活的社会关系,也包含了思想、精神方面的社会关系。婚姻与家庭,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2.
于洋 《沧桑》2008,(5):153-15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的60多年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发展、危机、停滞时期,其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方面也都发生了较多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良。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改良的结果,依然是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  相似文献   

3.
盐业生产与其他手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一样,有着一条自身所需遵循的发展规律,除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反映出井盐业生产特有规律外,现存的文物、实物也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这一规律。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所收藏的90余件上至清雍正年间,下止1949年的井盐业契约,就程度不同地反映了这一时  相似文献   

4.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第二轮修志对方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形态,它反映出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现今的文化已跨越过原有的界定.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进行渗透与深入.使之发展成相对独立和稳定的一种形态.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魅力和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于十九世纪中叶,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行资产阶级民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也必然起变化,原来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体系已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形势,必须加以改变,这是历史的必然。与此同时,西方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想也开始流传到日本。  相似文献   

6.
櫛田说,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经济结构是基础,意识形态是竖立在其上的上层建筑,而各种经济学说则包括在意识形态之內。因此,要立足于“唯物史观”来写“经济学史”的话,就应该把各种经济学说如何反映时代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意识,通过各学说的主要范疇和法则,给予理论的分析和说明。《历史发展》这本书只重视属于上层建筑的道德原理的变化,过于轻视经济基础的变化,这就不是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清朝典制》一书,最近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是清史研究中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该书共分七章。依次阐述了皇帝制度,礼仪制度,国家机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学校与科举制度,财政、监察和法律制度,军事制度等。此外,在前言中,论述了清代典章制度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以及有清一代典制的特点;在附录中、详述了清朝历代皇帝的后妃和子女情况。应当说,这些基本上反映了清朝典制的全貌。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反映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属于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典…  相似文献   

8.
李岚 《广西文史》2000,(2):32-36
在中国现代史上,胡适与李宗仁均赫赫有名,一个在学术领域独领风骚,一个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都是领袖级的人物。两人的交往既有支持配合的一面,又有攻击矛盾的一面,反映出学术人物对政治的干预,政治人物对学术的向往,这其中既有互相利用,也有国家建设的需要。本试以时间为序,以胡适与李宗仁之间关系的变化为线索,力图通过一个侧面反映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以及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以期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开创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应该将新中国文化建设放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与演变的大背景中,确立划分60多年来文化发展分期的标准。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可以将新中国60多年文化发展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其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和中心内容,且前一个发展阶段成为后一个发展阶段的先导,后一个阶段继承前一个阶段的成果和经验。新中国60多年来,文化建设是在艰辛探索中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27年至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中,革命战争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也受到经济基础状况的决定性影响。中共对这个原理的认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和教训,而在1949年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这些经验教训更显得特别珍贵。本文试图从发展经济方面作一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1.
让爱前行     
黄海霞 《神州》2010,(11):36-38
80后、90后已经成长起来了,新的爱情观、婚育观在这代人身上已形成。更为现实的是他们在生活中对物质与情感的取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似乎看得更重,一切以钱衡量轻重,真的遵循着“经济主导了爱情。”有的甚至怕做“孩奴”竟放弃生育,做了“丁克”一族,或是被“丁克”。而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婚姻的实质,而相互的忠诚。尽享天伦其实最为重要,只有正确的爱情观,婚育观,它才会让爱情崇高、洁净和健康,才让爱有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成保 《攀登》2011,(6):36-40
恩格斯的晚年书信,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重新强调了二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巨大反作用,而且驳斥了"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并进而提出历史合力论。这些思想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晚年书信,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重新强调了二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巨大反作用,而且驳斥了“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并进而提出历史合力论。这些思想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基础的微观结构将发生影响全局的重大变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部分,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将发生重大改变。事实上,这种变化在生活中已是可以感知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在西方国家倡导和宣扬的个人本位的道德观的冲击下,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集体主义、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道德观产生逆反,认为只要不犯法、不损人,利己主义就是合理的,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利己主义的人生追求,造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本文拟对这种貌似折衷的“合理利己主义”道德观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 ,是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富民强国目标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 2 0年来 ,中国大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无论是经济基础 ,还是上层建筑 ,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改革开放 ,中国的综合国力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增强 ;由于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提高和改观。改革开放 2 0年的辉煌成就引起全世界关注。以全面反映区域发展为己任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理所当然的要对这一创举和成就进行全面记述 ,以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 ,就目前已问世的一些志书看 ,对改革开放的记述…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社会形态讨论的各种观点均映射着时代发展、现实政治与史学研究的关系,深化了对中国古代历史属性的认识。其不足或是以既定的理论框架解释历史事实,或者将某一种或者是某一时期的社会关系、制度等同于社会形态。科学之道是要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的前提下,从经济基础入手、在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逻辑关系,从而把社会形态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万幼楠 《南方文物》2003,(3):102-106
“赣南客家民居调查”课题,已进入第三年,以往了解的一些、并有一定代表性的民居,已做了十个。再选择比较出一些具有某类民居形式代表性,或具有较丰富的化内涵、做出来具有一定资料性、可读性的民居,则要多费一些周折和思考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是经济问题,但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必然涉及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包括哲学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将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深刻而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实践活动构成自己的历史,而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臾的基础。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是首要的中心任务。地方志是国情、地情的载体,新编方志如何记述生产力的发展?笔者对此谈些个人的见解。 认识记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编写的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为四化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因此必须反映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新方志记述内容应以经济为主,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和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神权与文明的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当代流行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分析观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会对复杂社会的演进或衰亡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从资源和神权这两个概念来探讨早期文明兴衰的动力,并讨论良渚文化消失和中国文明演进地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