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5月底,毛泽东主席从湖南来到武汉,在视察工作期间,于6月1日、3日、4日三次畅游长江。第一次畅游长江之后,毛主席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光辉诗篇(全词略)。10年之后,毛主席再来武汉,老人家以73岁的高龄又一次畅游长江,震惊了世人。为此,一些单位于1968年曾相继制作了多枚与《水调歌头·游泳》一词有关的毛泽东像章,以示纪念。我有幸收藏了这样几枚像章和1997年发行的一枚银质纪念章,常拿出来与藏友共赏。“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1966年7月16日,年逾古稀的毛泽东主席再次畅游长…  相似文献   

2.
正游泳既可强身,又能励志,毛泽东一生爱好游泳,年轻时就曾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句。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到全国各地视察,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只要季节适合,都要找到驻地附近的适当水域,下水游泳。他游过北戴河海水浴场,游过长江、珠江、湘江、赣江、邕江、钱塘江等大江大河,游过北京十三陵水库、江西庐山芦林湖、湖南韶山水库、湖北武汉东湖等水域。  相似文献   

3.
正在长江上修二三十个桥毛泽东对武汉这片白云黄鹤之地特别喜爱,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几十次到武汉,居住最长的一次达168天;曾多次畅游长江,游程总计达100多公里。毛泽东畅游长江,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哪一座建筑像武汉长江大桥这样引起过毛泽东如此多的关注。1956年5月底,毛泽东从长沙来到武汉。毛泽东决定乘船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地并听取关于大桥建设的汇报。陪同毛泽东视察的  相似文献   

4.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已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兴建,将于1997年11月截流。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梦想,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为现实。长江三峡工程,曾使毛泽东倾注一腔心血。他在一生中,仅50年代后期到过一次长江三峡。虽只一次,却为我们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迹。一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滚滚东流水,激荡起诗人的灵气,更触动了这位伟大政治家的胸怀,于是,他便挥毫写下《水调歌头·游泳》的诗篇,写下他的宏愿,抒发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改天换地的伟大理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  相似文献   

5.
常河 《江淮文史》2005,(5):9-23
1956年,诗人气质的领袖毛泽东巡视中华大地,当年5月,毛泽东观察了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并于6月三次畅游长江,留下了千古佳话。在武汉,毛泽东以过人的气魄和胆识勾勒了未来对长江的改造,并把这一蓝图用词的形式表述出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相似文献   

6.
彭倍勤 《百年潮》2022,(10):67-71
<正>1956年5月31日凌晨,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得到消息:毛泽东要来武汉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并在长江里游泳。王任重立即电话通知在汉阳的武汉长江大桥局局长彭敏:“你做好准备向主席汇报工作并陪同主席视察大桥工程”。彭敏接到命令,即刻奔到大桥局办公大楼赶写汇报稿,边说边让打字员打。因为他还要从汉阳赶到汉口,准时与省委、市委领导会合,时间太紧促,并未写完,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08,(7):50-51
吃在武汉:"广东的吃,上海的穿,又吃又穿在武汉"。武汉地处华中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武汉的饮食习惯融汇东南西北,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武汉饮食文化。武昌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一首豪迈的《水调歌头游泳》,让原本就以美味传世的武昌鱼更是声著华夏,名扬五洲了。武昌鱼,生产于鄂州梁子湖中,  相似文献   

8.
<正>大中华酒楼是一家以鱼菜为主的餐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武昌驰誉一时,至今不衰。武汉解放后,大中华酒楼营业有了发展。毛泽东于1956年发表了著名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其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主席十分喜爱武汉。在83年的人生中,仅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有44次到武汉,有时一住就是半年时间。在毛泽东主席的关怀下,武汉从旧中国的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的中国第四大城市。武汉人民也十分热爱毛泽东,至今市区内仍有6座毛泽东大型塑像。  相似文献   

10.
呼号新生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联合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从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之间强渡长江,相继解放南京、上海等地区.5月14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西起团风、东至武穴之间突破长江防线,在江南和江北的东边,对武汉形成合围态势,武汉即将解放.  相似文献   

11.
<正>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主席乘坐"W506"交通艇检阅武汉市第11届横渡长江游泳大军,并畅游长江。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畅游长江。如今,当年为毛主席开船的战士胡建平回到武警武汉支队船艇大队。那时21岁的小伙子,现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看到毛主席当年用过的物品和留下的老照片,老人讲述起毛主席最后一次畅游长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征服惊涛骇浪的游泳健将。他吟唱的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当年世人争相传颂,谱曲踏歌,一唱三叹。而今忆唱“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吟哦“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年九月,周以栗以中国共产党长江局代表的身份,携带中央八月二十九日给长江局并转湘省委、湘鄂赣前委及行委的信,由武汉专程赶到江西袁州(今宜春)红一方面军驻地。对于周以栗赴红一方面军的使命及其会见方面军领导人毛泽东等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50年代长江上建设第一座大桥的时候,听老一辈人讲,孙中山先生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过在长江上架设大桥的计划。当时幼小的心中对孙先生产生了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待到长大了,读了孙中山的一些文章,特别是他的《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才知道孙先生对于武汉商埠建设和经济开发有很系统的设想;而且对照今日武汉现代化建设的规划与成就,对孙先生那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眼光,勇于创新的改革家胆识,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位伟人更加崇敬了。孙中山开发武汉的宏伟规划是建立在对武汉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武汉襟江带河,素有“九…  相似文献   

15.
横渡长江是武汉传统的体育盛事。今年“五一”武汉市政府举办了“国际抢渡长江挑战赛”,近两百名中外游泳高手参加了竞技,两岸观众如潮,的确是十分精彩。不过就“惊险”而言,却还要数笔者亲历的1967年的渡江了。 那年夏天,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进入第二个年头了,武汉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群众组织在“文攻武卫”的口号下,手执木棒、钢枪,发誓要与对方血战到底,都说自己在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在前一年的7月16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经多次到武汉视察工作,很喜欢武汉这个地方,很关心湖北省党组织的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1953年2月。特别是1956年夏季,毛主席在武汉第一次畅游长江以后,几乎每年都到武汉来一两次甚至三次,每年在武汉住的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到几个月,在这里进行调查研究,思考国内外大事,处理中央文件,主持中央的一些重要会议,作出重大决策,也在这里会见了不少领导干部和群众,会见了一些外国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汉抗战时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最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出现了抗日救亡共御外侮的局面。这个大好局面的出现,与中共长江局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但长期以来由于有一个王明的右倾错误,直接影响了对它的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本分两部分对它进行了再研究。第一部分是充分肯定长江局的历史功绩:(一)长江局积极开展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积极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日寇展开气壮山河的武汉保卫战。(三)发动社会各阶层,推动全民族的抗战。(四)恢复、组建了中共南方党的组织,为开辟南方抗日根据地,取得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二部分是通过对中共内部大量资料的梳理,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所谓王明右倾的错误,认为毛泽东与王明在这一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方面并没有原则上的分歧,主要分歧是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特别是王明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严重地破坏了党的组织原则。章对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历史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将王明在武汉时期的工作错误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加以批判,特别是1951年6月,经毛泽东修改的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对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更加理论化与具体化。这些结论性的东西直到今天还在党史界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色影片《建党伟业》中有毛泽东当兵的情节,那么,毛泽东那时当的究竟是什么兵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第一枪由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入打响。英勇的革命党人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武汉、汉阳、汉口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号召各省民众响应。  相似文献   

19.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同日晨,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在西起湖口,东到江阴,长达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一举摧毁了敌人的长江防线。消息传来,武汉市的地下党员、进步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广大人民引颈相望,期待着武汉早日解放。武汉市的国民党则如热锅上的蚂蚁,纷纷准备各自的后事。  相似文献   

20.
##正##武汉位居长江中段,是长江航运的重要节点,武汉客运港曾经因长江客运的繁荣而无比忙碌。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客运60年的兴衰嬗变,在这里也就看得最清楚、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