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藏传佛教文化是青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集合与代表,为发展青海藏区佛教寺院旅游业具有很大潜力和资源支撑。本文以客观存在的藏区佛教寺院旅游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寺院特点、相互联系及地区差异的条件下,将青海藏区佛教寺院旅游划分为北部铁路沿线寺院旅游区;中部黄河—柴达木、察汗乌苏河谷地寺院旅游区;南部高原寺院旅游区三个大区。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主要是指由寺院管理者对寺院内部的管理,是寺院自身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它具体包括政府根据社会的需求所要进行的对寺院活动的宏观的规范,也可以包括佛教协会根据佛教教义和传统以及整个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寺院进行的指导和引导。本文针对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3.
何启林 《攀登》2012,31(1):74-78
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青海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信教民众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章论述了青海在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成效,并针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佛教从唐朝和印度、尼泊尔传入西藏(吐蕃)后,在西藏发展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佛教系统——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分为很多派系,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朗派(四大八小)。15世纪宗喀巴创立了格鲁派,格鲁派的代表性寺院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合称西藏“四座格鲁派寺院”。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原因,佛教在我国西藏具有很多的忠实信徒,同时藏传佛教对于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西藏民众信奉佛教时,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让藏传佛教发挥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影响的田野调查做出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雪芬 《丝绸之路》2010,(22):22-25
罗汉源自印度,而罗汉艺术产生于中国。在罗汉的发展过程中,十八罗汉成为我国罗汉信仰的主要内容。炳灵寺这座地处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佛教艺术深受汉文化影响,藏、汉两种风格的佛教艺术在此交流、融合、发展,第126窟十八罗汉就是这两种佛教文化相互作用下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西夏时期,随着藏传佛教被首次引进宁夏境内,随之而来的,还有汉传佛教的寺院  相似文献   

8.
<正>公元7世纪藏传佛教在雪域高原初兴,其后大量佛教寺院的营建,对佛事活动所用佛教造像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促进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产生。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西藏本土缺乏大量成熟的艺术家和工匠从事藏传佛教造像的创作,使得当时的西藏僧俗信众必须雇佣大量外来艺术家进行佛像创作活动。这些外来艺术家所属地区囊括了西藏周边所有的区域,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中原汉地、东北印度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7,(4):84-84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社会影响;从亚谿家庭的出现看贵族社会的变迁;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前宗派时期之比较;《四部医典》中的心理治疗思想;略论南诏与吐蕃公开结盟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青史》是藏族文化史上的一部名著,作者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名僧廓·宣奴贝。《青史》主要记叙了西藏后宏期佛教的复兴、教派的形成及传承关系、各派名僧、寺院、经典等内容,是一部九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后半期的西藏佛教史。由于后宏期是藏传佛教的复兴时期,也是喇嘛教这一藏传佛教体系正式确立的时代。以教派林立为特点,形成大  相似文献   

11.
自元代藏传佛教传入后,炳灵寺石窟改造成了藏传佛教寺院,后经明、清两代的经营,活动范围更为广阔,藏传佛教多个教派在此弘法布道,尤以西藏佛教中势力强大的萨迦派和格鲁派最盛。第四窟就是这时期的作品之一,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并有纪年题记,是研究藏传佛教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1月6-7日,第四届黄寺论坛在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西黄寺举行。本届黄寺论坛主题为"从黄寺与皇家寺院看佛教中国化",共收到寺院历史文化研究系列文章20篇、学术论文30余篇,近30位与会代表围绕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积极融合、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进行积极交流研讨。黄寺论坛作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特色品牌,始终坚持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传承和发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优秀文化为原则,以促进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13.
序《中国藏传佛教寺院》杨岭多吉冉光荣教授所撰《中国藏传佛教寺院》一书(下简称《寺院》),是当代藏学研究一项可喜的收获。藏传佛教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藏传佛教寺院组织细密、健全,分工明晰。藏传佛教对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诸方面,均有着深...  相似文献   

14.
西藏桑耶寺、托林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其中桑耶寺设计理念主要依据佛教《阿毗达磨俱舍论》,深受印度佛教影响,也是吐蕃时期西藏密宗信仰的直接反映.而托林寺最早建造之迦萨殿则是仿照桑耶寺修建,同样受到印度佛教影响.两寺在清代还被故宫、承德外八庙部分寺院建筑所模仿.  相似文献   

15.
正迭部属于青藏高原型游牧文化区域。目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主要是藏族以及门巴族和珞巴族。迭部是藏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藏传佛教的宗教地域文化。迭部民间工艺迭部境内的民间工艺主要有壁画、酥油花、木偶、泥塑、木刻等,而且主要集中于佛教寺院。壁画各佛教寺院经堂的内壁、  相似文献   

16.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前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释迦牟尼得道之后,主要在中印度的恒河流域向众生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到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把佛教奉为国教,建佛塔、修寺院,并派传教师到缅甸、斯里兰卡、叙利亚、埃及等国家传教,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早在西汉时期,我国通向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已经开通,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发展,佛教也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基本上形成三大体系:一为汉语系的汉传佛教;一为藏语系的藏传佛教;一为巴利语系的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乡村寺院之社会作用有别于那些在城市或"名山"中的寺院。鉴于在古代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乡村民众的信仰成了宗教在社会存在的基础,所以乡村寺院对佛教的社会作用至关重要。这些乡村寺院和当地社会互相影响,寺院作为地方民众的重要公共场所,促进了农村的文化经济、习俗信仰和慈善事业,地方社会则影响寺院的僧人和信众之素质、宗教形态,甚至寺院建筑。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6,(5)
正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清一代,都是理藩院直属的皇家寺院之一,也是内地藏传佛教的宗教中心和管理中心,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厚影响。寺内收藏着许多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物精品,精彩绝伦、蔚为大观,其中,在《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中展出的一幅清代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此幅唐卡布  相似文献   

19.
李广斌 《攀登》2012,(5):94-97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层组织,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对寺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青海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本文在总结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寺院社会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寺院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熊文彬 《考古学报》2021,(2):221-232,中插1-中插6
目 次 一 西藏明代壁画中的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 二 内地明代藏传佛教寺院艺术中的汉式善财童子 三 内地汉式善财童子的造型 四 汉式善财童子在藏区的传播与演变 明代是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和其他藏区施政,以藏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藏族文化大规模传入以南京和北京为首的内地;另一方面,以汉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汉族文化也陆续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正是这种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在内地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的汉传佛教艺术中,就人物造型而言,四大天王和十六罗汉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汉式风格人物造型的经典代表,一直被藏族艺术家所钟爱.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察发现,在西藏和内地现存明代以来的壁画中有不少表现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的形象,并且逐步融合演变成为藏传佛教艺术母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造型的出现不仅是明代西藏和其他藏区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频繁紧密交流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对汉族文化认同的又一例证,同时丰富了汉藏艺术文化交流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此对这一造型的渊源、特点及其在明代各大藏传佛教寺院的表现和演变进行概要性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