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天启年间凌濛初校刻的<西厢记>五本朱墨套印本,向被学界称为<西厢记>明刊善本之一.凌氏自称"此刻悉遵周宪王元本,一字不易置增损"[1],对此学界多持否定态度.郑振铎先生早就指出,所谓周宪王本"也便是'子虚公子'一流",不过是凌氏"托古改制"的"一种手段而已"[2].  相似文献   

2.
一、张冠李戴的<鸣野山房书目> 1958年1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潘景郑校订的<鸣野山房书目>,但印行后不久,发现该书存在差错,同年6月,出版社以油印和铅印方式,先后两次补印了一份"关于鸣野山房书目的说明"[1],文云: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中有"邦"、"封"二字,分别从"田"从"土",其字迹清晰可辨,判然有别.王国维<古籀疏证>云:"案:古封、邦一字"[1].此说一出,学界认同者甚众.李实<甲骨文丛考·释封>云:"古邦封一字,田土通作"[2].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说:"王国维以为……古封邦为一字.  相似文献   

4.
<石点头>是明末一部较有影响的拟话本小说集.共十四卷,每卷演一故事.关于<石点头>的成书时间,王磊根据<石点头>中对崇祯皇帝朱由检之"由"字的避讳,及冯梦龙崇祯十年后才有足够的名望去给别人的书作序等等,认定"<石点头>的创作可能在万历末年到崇祯初年,但刻印应该在崇祯十年以后"[1].不过,笔者根据<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之故事本源,大致可以找到推测<石点头>成书时间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攻守器具,先秦时代已经出现,文献如<诗经>、<墨子>以及后世兵书多有记载.古代之冲可分两种,一种是作为攻城器具之冲,即冲车;一种是作为守城器具之冲,秦汉以前文献称作"飞冲".两种冲之功用都是凭借冲槌的冲击力撞击敌方城墙、城门或者其它设施,故有的文献又称其为"撞车"[1].  相似文献   

6.
南宋遗民柴氏四隐(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亮节高风萃于一门"[1],"可与谢翱诸人并传不朽",但仅有三卷本<柴氏四隐集>(其中元亨诗文已佚)及柴望<秋堂集>一卷(即<柴氏四隐集>卷一主体)、<丙丁龟鉴>六卷等"残章断简"[2]传世.四人行实则除柴望有墓志铭附于<秋堂集>幸存外,馀皆不详.至于柴望墓志所提及该族闻人如杨时门人柴禹声、柴禹功,杨时三传弟子柴瑾、柴卫,神童柴蒙亨及外迁余干南溪(今属江西省万年县)的名儒柴中行等[3],以及柴氏家族演进及世系等信息,正史中亦鲜有留存.幸有<江阳嵩高柴氏宗谱>(以下简称<柴谱>)可提供许多补充.  相似文献   

7.
《三朝北盟会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广铭  刘浦江 《文献》1998,(1):93-117
在传世的宋代典籍中,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是研究宋史的基本史料之一,尤其是作为宋金关系史的文献集成,历来受到史家的高度重视.<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博赡淹通,南宋诸野史中,自李心传<系年要录>之外,未有能过之者",这个评价可谓恰如其分.但令人遗憾的是,自此书问世八百年来,还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善本.  相似文献   

8.
对于清初文学和文化研究来说,2007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的一件古籍拍品似应引起格外关注.此拍品名<霜哺篇>,乃袁氏为弘扬寡母吴氏养育之恩而遍征名人赠言所成,上存120馀位当时名人题咏题跋的手迹和印鉴款识.据说原作共有40馀卷,至道光年间已散残,顾开增重付装池成三卷,光绪年间归常熟翁同稣收藏.关于这件拍品的辑者和内容,有关介绍甚为简略,仅言为"明末清初常熟孝子袁重其为感念其母寡居贞节、悉心养育之恩所辑"[1],且多有不确.  相似文献   

9.
袁枚集外手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拙编<袁枚全集>[1]出版后,陆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如吴艳红<星湖诗集序>[2],陈少松<袁枚佚文两篇>[3];王进驹<介绍一篇袁枚集外文>[4],陈玉兰<袁枚佚文异文两篇>[5];包志文<从袁枚佚札佚文看(随园诗话)版本及刻书时间>[6],徐国华<新发现的袁枚一首集外诗>[7],等等.这对于不断丰富、完善清代乾嘉诗坛盟主袁枚之著作无疑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游名山志》辨名及佚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灵运酷嗜山水,因而有"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1]的感言,他不仅遍游江南名山大川,而且还致力于对游历名山踪迹的记录与绘写,除了著名的大赋<山居赋>以及数量可观的山水诗之外,据载最著名者还有<游名山志>与<居名山志>两部专门著作.此二书的著录情况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列子·汤问篇>第十七章云: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锫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日:"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1]  相似文献   

12.
余嘉锡(1883-1955)所著<四库提要辨证>,是辨证<四库全书总目>的第一部杰出学术专著.然而,有关<四库提要辨证>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尤其是对<四库提要辨证>的考据方法,更是少有论及.像胡楚生<(四库提要补正)与(四库提要辨证)>[1],旨在揭示二书异同.廖瑶<余嘉锡及其(四库提要辨证)>[7],则从考辨<提要>之得失、<四库提要辨证>之形成、<四库提要辨证>之思想方法三方面对<四库提要辨证>及余嘉锡的思想方法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3.
《唐刺史考全编》补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潘明福 《文献》2005,(2):149-156
郁贤皓先生在<唐刺史考>的基础上,经过十余载的仔细搜罗和精密考订,撰成三百余万字的大著<唐刺史考全编>①(以下简称<全编>),使治唐代文学和唐史者从中获益颇多,故而傅璇琮先生称其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大型唐代文史工具书"②.几年来笔者在比照<全编>和周绍良、赵超二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③(以下简称<唐墓志续>)及其他相关文献时,偶尔也会发现<全编>还存在一些不甚妥帖和漏收之处,因此笔者不揣谫陋,将平时所搜罗之材料依<全编>之体例,整理成文,聊作补遗,妥之与否,还望方家正之.  相似文献   

14.
韩高年 《文献》2001,(1):54-66
<陈风>中的<宛丘>、<东门之枌>,旧说以为刺陈幽公.陈幽公当周厉王之世.<毛传>:"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东门之枌>,疾乱也.幽公淫荒,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郑笺>及孔<疏>同毛说.陈幽公的谥号为"幽",意为"动祭无常".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七部史书,皆有<选举志>,对于研究我国从隋朝以后确立的科举制度以及相应的学校教育、选官制度等,参考价值颇高.笔者做<七史选举志校注>,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为底本,并参考今人诸多成果,受益匪浅,但也发现中华整理本存在标点与校勘方面的一些问题,特列出商斠,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先生完成<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下简称"订补"),对海源阁存世的五种书目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并就知见海源阁藏书版本情况及去向等进行订补,被誉为"完善海源阁的书目体系,重现杨氏五代庋藏之盛"[4].据绍曾先生研究所知,现传世海源阁书目共五种,分别是:<楹书隅录>五卷,<楹书隅录续编>四卷,杨绍和撰;<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海源阁藏书目>一卷,杨绍和撰;<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杨保彝补撰;<海源阁书目>不分卷,杨绍和撰,杨保彝增补.  相似文献   

17.
张一平 《文献》2005,(2):139-148
一、<南康道中>诗与罗隐<湘南应用集序>、<谗书·序>所记初次取解岁数之矛盾 唐末大诗人罗隐期冀科第折桂的强烈欲望,在有唐一代很少有诗人能与之比肩.这一点,人们不难从罗隐参加礼部试的次数看出端倪.<吴越备史>卷一<罗隐传>载其:"凡十上不中第"①;<五代史补>卷一<罗隐东归>言:"六举不第"②;罗隐<湘南应用集序>则说:"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③  相似文献   

18.
岳维宗 《文献》2001,(1):273
<宋史·姚祐传>载:"祐字伯受,湖州长兴人.元丰末第进士.徽宗初,除夔州路转运判官.后知江宁府.踰岁,以直学士知郑州,改秦州."  相似文献   

19.
试论金人的"中国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人进入中原,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他们并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实际上萌生了多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中国"意识.后来,金章宗虽然想放弃继辽之统,但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继辽、继宋以及不论所继等不同意识在金人中仍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之上,修端等人提出了以辽史和金史为<北史>、北宋史为<宋史>、南宋史为<南宋史>的修史方案,正式提出了宋、辽、金均为"正统"的多统思想,为元朝宋、辽、金"各与正统"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秀民 《文献》2001,(1):119-128
一、宋张文节公(知白)年谱序 宋张文节公讳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其生平立朝大节,详于<宋史>本传.综公一生为国为家,惟忠惟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