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景秀艳 《旅游科学》2012,26(5):20-29
权力关系主导着社区空间的生产及其利益分配。旅游规划作为一种权力工具,引发乡村社区空间的等级秩序发生变化,使乡村社区权力和利益分配出现新的非均衡发展的空间格局。旅游开发中政府权力主导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介入方式可能导致乡村社区丧失旅游空间生产控制权。权力关系影响下的乡村社区与旅游生产的空间关联性、乡村社区的旅游参与性决定着社区居民的旅游利益。本文对福建省泰宁县的五个乡村旅游社区的调查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维艳  李宏  沈琼 《人文地理》2020,35(5):77-84
中国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社区脱贫致富和空间不正义的一把双刃剑,而后者尚未引起学界和政界的足够重视。文章基于波兰尼嵌入性理论,分析揭示了乡村社区旅游“住改商”制度的脱嵌路径及其空间不正义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定性定量方法,对西江苗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旅游经济的脱嵌是乡村社区旅游空间不正义的直接原因,而乡村旅游“住改商”制度的脱嵌则是其制度根源;波兰尼嵌入/脱嵌的经济及其制度区分,对于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兼具农耕经济的嵌入与旅游经济及其制度的脱嵌矛盾面向极具解释力;对乡村社区旅游“住改商”制度实施反“脱嵌”制度安排,是破解乡村社区旅游空间不正义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共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后现代地理学理论视野下,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划分为景观层面空间、社会层面空间和制度层面空间,并提出此3个层面空间共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共同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路径形成前、路径形成、路径发展及路径停滞或衰落4个阶段,每一阶段机制的作用强度互不相同,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前卫村乡村旅游社区空间演化经历了路径形成之前阶段(1970年~1998年)、路径形成和发展阶段(1999年~2010年)以及路径锁定和衰落阶段(2011年~)。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区可持续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出现,乡村地区成为可持续性转型研究的新焦点。乡村社区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历程,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分析,乡村社区可持续研究可以划分为起步、拓展和逐步深化三大阶段。可持续性、脆弱性、韧性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演变的不同研究主题,是当前城乡发展研究的三大热点议题。乡村发展多功能、多维度、多主体等趋势下,乡村社区可持续性包含社区生态、社区产业、社区空间、社区规划、社区治理等多维度实施路径。未来的乡村社区可持续性研究,要重视多维度综合的乡村社区可持续性评定、乡村社区风险识别与监测、乡村社区可持续性转型、乡村社区生活质量与乡村吸引力提升和现代化治理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实现中国乡村社区可持续性,应综合考虑较优越的政治背景、较大的地域环境差异等基本特征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外乡村社会地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对国外乡村社会地理的研究进行阶段划分与总结,分析了九十年代以来新的研究进展,然后重点介绍了当前几个重点研究领域:乡村社区、城乡关系、乡村景观及乡村社会问题等,最后指出发展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全文旨在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梳理出国外乡村社会地理的研究进展与今后发展趋势,期望能够对国内相关研究与乡村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奇 《旅游纵览》2013,(9):71-72
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厂泛关注,对其社区参与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2004以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文献的统研分析,了解到国内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卞要在概念与综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模式与机制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现状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参与卞体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5个方面。一、研究文献概况为了了解近年来国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进展,本文选择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4/01—2013/09)以"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为主题进行搜索并精心整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社会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乡村社会空间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日常社会生活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异与组合格局,其归根结底是由乡村社会主体的群体分化形成的。我国乡村发展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变化尤其显著,研究其社会空间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乡村社会空间的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乡村社会空间的演变过程及现状特征,揭示了其形成演化的机制与规律,并对我国乡村社会空间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三三  陈云 《旅游纵览》2022,(17):96-99+103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董王村作为研究区域,采用GPS跟踪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乡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游客的分类和游客空间行为模式的差异,聚类分析后将其分为四类,包括乡村特色文化体验型、乡村自然风光体验型、乡村休闲活动体验型和乡村社会生活康养型。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者的典型特征,对景区乡村旅游规划和产品开发给出针对性的开发意见。  相似文献   

9.
何小艳  金海 《旅游纵览》2015,(1):186+189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与乡村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梳理临海乡村旅游与社区的相互影响,并在相关评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乡村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症结。并提出了临海乡村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理顺管理体制,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重构农村生产关系,拓宽村企、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空间;制定优惠措施,激发民间投身乡村旅游的热情;借鉴台湾经验,引导休闲农业错位发展、个性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英国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乡村工业社会,是大工业在乡村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乡村城市化过程的初始阶段。工业家是乡村工业社会的创建者和主宰,主要通过提供住房和管理公共卫生、控制社区的宗教和教育事业、掌控公共管理权力等3个方面来实现对乡村工业社会的控制和管理。开展关于英国早期乡村工业社会的研究,对于了解工业发展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微妙关系,揭示工业企业家群体对社会事务的广泛渗透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ough commonly viewed as a human right, access to water is often difficult and highly unequal within and between communities, depending on various social and power relations, access mechanisms and property rights regimes. However, moral norms and subsistence ethics can also play a balancing role, enhancing access to water for vulnerable groups and individuals, particularly in contexts of water scarcity. Using the example of a Nile Delta villag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le of charitable water wells (sobol) in influencing both irrigation and drinking water access relations, by understanding their different modes of governance and the motivations behind their emergenc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haritable norms underlying sobol are dynamic. They stem from certain moral ideologies concerning religion, property and reciprocity, and while they do greatly enhance access to water, it is with varying degrees, limitations and remaining access discrepancies. Sobol alter property rights relations, extending entitlements to water, but their effectiveness is also limited by existing property rights regimes. Sobol are also limited by existing anti‐cooperative actions, and being embedded in an inequitable access system, they may not fully counterbalance inequitable water access. The limitations of cooperative water access arrangements should be counterweighed and complemented by overarching and equitable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坎儿井     
《世界遗产》2014,(1):55-55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考察江南乡村的水利环境与社会变迁,从观察平湖县横桥堰为中心的区域背景入手,解析有清一代与江南的众多水利设施有着相似情况的横桥堰及其周边社会,特别是将环境变化置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考察,分析其对水利设施屡次兴复和周期性堙废的深刻影响;详细说明乡村水利与社会各阶层的诸种关系,尤其是以官绅阶层为代表的各类人物,在地方水利事业重建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而府、县两级地方行政官员的更替出现与影响,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清晰地展示,从而建构起一个小地方的水利社会史,真切地感受当时的社会与环境变化,并据此略窥清代中国地方社会的一些重要生活侧面。  相似文献   

14.
15.
以山西省翼城县"滦池"泉域为中心,对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水权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初始水权的分配原则并非绝对平均主义,也非单纯以土地多寡、需水多少为依据,而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传统文化因素。水权由此具有等级性、不公平不合理性等外部特征。以村庄集体为单位分配水权的形式,表明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的水权本身是非常明晰的,并不存在界定困难的问题。因此,明清以来水利纠纷不断并非水权界定困难造成的,从根本上讲应是资源稀缺和配置不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Folklore》2013,124(1):173-175
  相似文献   

18.
T. E. Morris 《Folklore》2013,124(1):55-79
GUIDE D'ÉTUDE DIRECTE DES COMPORTEMENTS CULTURELS. By M. MAGET. Paris, 1953. Pp. xxxv, 260 ; 16 plates and drawings Reviewed by E. Ettlinger.

TOBIAS TOMAMICHEL, Bosco GURIN, DAS WALSERDORF IM TESSIN. Schweizerische Gesellschaft für Volkskunde (G. Krebs Verlagsbuchhandlung). Basle, 1953. Pp. 155, illustrated. Reviewed by E. Ettling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TIC FOLKLORE, Stornoway and Oban, October 5th–13th, 1953. Reviewed by E. Ettlinger.

MY GYPSY DAYS : RECOLLECTIONS OF A ROMANI RAWNIE. By DORA E. YATES. Pp. 192, 9 plates. 8vo. London, Phoenix House, 1953. Price 16s. Reviewed by E. O. Winstedt.

WORD FOR WORD. AN ENCYCLOPAEDIA OF BEER. Vol. X I in the Whitbread Library. 1953. 5s. Reviewed by Leslie F. Newman.

RADNORSHIRE. By W. H. HAWSE. E. J. Thurston, Hereford. Price l6s. 6d. Reviewed by Lilian H. Hayward.

CURIOUS CUSTOMS OF SEX AND MARRIAGE. An Inquiry Relating to all Races and Nations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Day. By GEORGE RYLEY SCOTT, F.Ph.S. (Eng.) F.Z.S., F.R.A.I., Torchstream Books, London, 1953. Reviewed by B. Z. S.  相似文献   

19.
《Folklore》2013,124(1):229-23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