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丹丹  王琳 《文史月刊》2012,(Z3):98-100
共同富裕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既要反对两极分化,又要反对平均主义。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和理想追求,但共同富裕绝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个先富与共富的辩证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深入理解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并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帮助穷苦民众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同富裕。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内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富而且是全民共同致富。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①…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起到了促进改革与发展的作用。然而,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何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等于“全民所有制加集体所有制”吗?公有制为主体是否指国有经济为主体?人们还有不少模糊认识。因此,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公有制不等于公有制实现形式人们通常以公有、私有来界定所有制的性质。所谓私有制,即以个体或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自我富裕为特征的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个人业主制和私营企业主制。公有制是私有制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完整准确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也就把握住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点。因此,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抓住根本。 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多次强调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坚持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命题,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完全形成。至此,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对社会主义特征描述已经升华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在实现途径上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7.
郭小青  贾维中 《沧桑》2009,(2):107-108
针对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本文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调节机制和外在调节机制进行阐述,以期坚定人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6,(1)
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毛泽东的奋斗目标。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为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采取了人民公社的实践模式。人民公社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其产生与延续是有历史根据的,它对新中国的工业化的有贡献的,对新中国农民生活的改善也是有成绩的,但它弊端和不足也是严重存在的。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当年迫切希望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愿望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特别要汲取的教训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规律办事,避免急躁冒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一部分个体经营者先富裕起来,个人收入差距明显加大,党和政府开始注意运用税收手段(主要是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差距。1994年税制改革统一了不同所有制的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由于政策导向明确,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税收差别逐步减少,逐步重新确认了公平税负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税收基本原则。近年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统一,进一步体现了这一原则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基本上以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逐渐丰富,人们不断要求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我体会,可以从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有没有一个特大型城市,富裕人群集聚,周边还围绕着一圈贫困带?有的。北京就是。北京周边的河北省有39个国家贫困县,北京与周边地区的落差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唐山等地炼钢、挖煤发大财的富裕人群不是去了北京,就是家小移民到了海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立阶段的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制度是贫困的根源;消灭剥削制度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反贫困的目标是消灭贫困,实现人类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创新点有:贫困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摆脱贫困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反贫困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反贫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以货币计算的名义收入,还是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实际收入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在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个人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拉大,而且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对个人收入悬殊的敏感度已有所下降,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增强,但社会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地毕竟是社会不稳定的基本因素,也是改革开放不可绕过的难点之一。正视差距,研究成因,寻找出相应的对策,是理论工作者不容推辞的责任。一、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1、地区之间个人收入差距日…  相似文献   

14.
麻进余 《沧桑》2009,(3):48-4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邓小平理论的共同富裕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今天,需要全面理解共同富裕,深化对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关系的认识,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5.
郑君健 《黑龙江史志》2013,(13):226-226
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阐述,并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价值的探讨,希望对我们创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要体现在:(1)阐述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2)精辟论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平的核心内涵;三、阐明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既是社会公平的实质内容又是社会公平的保障。对于我们今天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毅 《巴蜀史志》2004,(2):23-25
社会主义现阶段的贫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相当长的社会过程中成几何比例的增大。为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本质最终目的,即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去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一是要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贫富差异问题;二是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是相对的,而且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三是要从社会规范及人性角度、法制角度等去解决贫富的矛盾和关系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协调好贫富矛盾及其关系,确立新的发展观,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缩短我们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燕  张鹏程 《攀登》2022,(1):49-55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以物质财富为基础,物质和精神双向统一的全局性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奔赴美好生活的实践维度。扎实推进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创造人民满意实绩的本质要求、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检验方式、准确把握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必须要处理好共同和富裕、物质与精神、共享和共建、重点和全面四对关系,以有力政党为引领、有为政府为依托、有效市场为突破、有益方法为动力,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共同富裕全过程、把民主法治落实到共同富裕全方位、把开拓创新融入共同富裕各环节、把科学思维贯彻到共同富裕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张杰 《神州》2012,(7):27-27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该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是我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的疑惑。但是又无从学习,因为无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展示课,几乎没有人会执教第一课时,思考再三,要么是他们觉得上第一课时没有什么意思,要么就是觉得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办法,于是第一课时被人们忽视了,由于得不到重视,所以在第一课时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让第一课时不是过“胖”,就是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20.
《攀登》2021,40(1)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和美好愿景,收入分配领域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为理论支点,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进行价值分配的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区差异明显、税收对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优化再分配调节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