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清华简《尹诰》“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种意见,《礼记·缁衣》引《尹诰》,将“一德”阐释为“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这应是最合理的解释。《诗经·鸤鸠》中“其仪不忒”是达成“一德”的手段,全诗则是“一德”的极好注解。“一德”应包括“相同”、“正确”、“教化万民”三层内涵。清华简《尹至》篇则叙述了伊尹和商汤达成“一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萧条”宋玉《风赋》中“萧条众芳”一句的“萧条”一词,注家多释作“寂寥”、“雕零”。这与安适富丽的楚王宫中景象和“宁体便人”的清爽大王雄风颇为不叶。“萧条”一词在这里应该解作“动”。它与“萧萧”、“骚骚”、“萧骚”、“搜搜”等词是同义语。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鲜卑传》中“饶乐水”不是单指老哈河或西拉沐伦河中的某一条河,而是“二水相交”之地貌的类名。“二水相交”而称“饶乐”的现象在北地及西陲广泛存在,中原地区的“洛汭”“渭汭”之“汭”,实亦与“饶乐”同源,同为“二水相交”之义。相交成“饶乐”的二水常常一名黑水、一名黄水,一象征天、一象征地,故“饶乐”一称蕴含着“天地玄黄”“天地交合”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  相似文献   

4.
《文史博览》2006,(7):40-40
“清真”二字最早见于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诗意是对创作而言,“清真”指自然、质朴。唐宋以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相联系。困宗教部自称“清道”,又都主张“清静无为”,故喜用“清真”一词。明中叶后,回族穆斯林赋予“清真”一词以新的含义。他们认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  相似文献   

5.
光绪廿四年(1898年)之前,吉林铸有无纪年银币大小数种,称吉林省造光绪元宝无干支银币。它有二大版别,其区别在于币面“吉”与“宝”二字之书法差异。一种版式为“士吉尔宝”,另一种版式则是“土吉缶宝”。详细言之即币面“吉林省造”中之“吉”字有二种书法。一是“口”上书“士”而另一为“口’’上书“土”。币面“光绪元宝”之“宝”字也有二种书法,一种从“尔”而另一种从“缶”。但其书法搭配却有规律,士吉配尔宝,土吉配缶宝,二套银币各大小五枚皆按此律。。  相似文献   

6.
佚名 《湖南文史》2011,(3):55-55
最早的时候没有“鼻”这个字,而是用“自”这个字来表示“鼻子”。 后来,人们在“自”的下面加了一个声符“畀”来表示鼻子。“畀”读作“bi”,是给予、付出的意思。“自”和“畀”合在一起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于是用来指称鼻子了。  相似文献   

7.
一、由血统论派生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文化大革命”确是无愧于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整人的运动。除了声名狼藉的“黑五类”分子统统被打翻在地以外,一批批干部、知识分子,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成员,也被强加上“叛徒”、“特务”、“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现行反革命”等等莫须有的罪名。“反动分子”的队伍不断膨胀,不仅如此,在运动初期盛行的“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阴影下,那些被划为“政治贱民”的子女,也不可避免地成了“二等公民”。为了标明这些人的出身,一个名为“区别对待”,实际上带有明显的排斥和歧视意味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河南商水友人处看到一枚蚁鼻钱,是前所未见之品。这枚蚁鼻钱长1.8、宽1厘米。面呈卵圆形,穿孔在上端,上铸一字,隶定为“(?)”(图一),释为“阳”。楚文字中,从“阜”的字有时下增从“土”,如“陈”字作“(陈土)”,是大家熟悉的。钱上“阳”字的特点是从两个“阜”。这种写法曾见于信阳长台关和荆门包山楚简。《信阳楚墓》图版一二三:2-013简,是遣策中记服饰的部分,有“一阳笲”和“一少阳笲”,“阳”字都是从两“阜”的。简文“笲”读为“弁”,《说文》:“冠也。”“阳”读为“(黑易)”,《说文》:“赤黑也。”按《仪礼·士冠礼》有“爵弁”,注:“其色赤而微黑,如爵(雀)头然。”简文说  相似文献   

9.
“趋”与“徐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发表了空华同志《“入而徐趋”新解》一文。文章认为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释“趋”为“快步走”,冯其庸先生在《历代文选》中把“徐趋”释为“慢慢地向前跑”,都不正确。因为“既是跑又怎能徐呢?”“岂不自相矛盾?”空华同志认为,“趋”是“古代下对上、卑对尊、幼对长的一种恭敬”,“本身是礼节”。而且描写了“趋”的形象—“行而张足曰趋”,“张,大也。”“‘行而张足,就是举步前先端正姿势,然后一步一步抬起脚来走,以表示恭敬,不能走成碎步,更不能紧,不能快。”冯其庸先生把“徐趋”解释成“慢慢地向前跑”,确实不妥。因为“跑”是脚跟不  相似文献   

10.
说“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貊”地近燕,是一重要的古族。先秦即以“蛮貊”泛指非华夏民族。汉以后单称的“貊”指高句丽及其别种,它与先秦“貊”的关系尚有待考古学帮助解决。战国已出现“胡貊”并举,它固化为一合成词后可指匈奴或一切北方民族。“秽”本是“貊”之外的另一族,汉代因和“貊”同处东北,遂连称“秽貊”。固化为一词后可指不同的东北各族。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一词的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它的出现本身就蕴有“近代”何以构成的“故事”。为什么“近代史”的叙事情节中不断出现的是与“西方”有关“事件”?是“历史学”编制了“近代史”,还是“近代史”产生了“历史学家”?这个“故事”似乎可以一说再说。  相似文献   

12.
说"捉搦"     
“捉搦”连言,隋代翻译佛经中即见,至唐其义有二,一为“捉拿”、“缉捕”,其搭配对象是人;一为“防范”、“把守”,其搭配对象是事、地。本对“捉搦”一词的义项进行了梳理考辨。说明在《伍子胥变》中“大须存心捉搦”一句中其应当解作“防范、把守”为宜。  相似文献   

13.
郭民 《神州》2012,(12):203-203
“手”是一种最简易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在数学教学上的功效妙不可言。只要教师善于开发、挖掘、利用,学生的“手”就会变成一张会说话的“嘴”;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把能破解疑难的“钥匙”,一架传递情感的“桥梁”,此时的数学课堂当是情趣横生,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现状与评述刘国新一、“文革”史研究的一般情况(一)“文革”史研究的起步国内对于“文革”史的研究起于何时,看法并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从“文革”结束的1976年10月就开始了。当时,一大批亲身经历“文革”的人开始讲述自己在“文革”中...  相似文献   

17.
散木 《文史精华》2004,(6):47-49
“文革”期间,中国的一些涉外宾馆相继建成。周恩来指示集中一批著名的画家创作作品以装饰宾馆。但“四人帮”借“批林批孔”意在“周公”,组织了一场批判“黑画”运动,株连的画家多达上百人,山水动物画都受到批判其荒谬可谓登峰造极。详情请看《“文革”后期的“批黑画”运动》一文。  相似文献   

18.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3):72-74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70华里的“庙前村”村北,有一座雄伟壮观的三层木构建筑“秋风楼”,“秋风楼”前是一座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后土祠”,在庙里的主建筑“后土圣母殿”中央,端坐着一位凤冠霞帔、神态庄严的女神——中华民族的“国土大地”之神“后土皇地祗”——“娲皇后土圣母”。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田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十年代是“现代化”和“文化讨论”的年代,那个时代的学生看起来总有一点“反叛”的样子,基本心态就是“重新评价一切”。一种急于了解“真相”的冲动,造成了对“田野”的持久的偏爱。  相似文献   

20.
一、“父权婚”的形式 1970年初,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属平茶乡的一个苗族村寨,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桩婚姻:村上有一户姓龙的人家,两老有三个姑娘,老大、老三都遵父命,早已出嫁,只剩下老二。本来老者要她嫁给同寨一户姓欧的去做儿媳妇,老二不肯,硬要“自由恋爱”,父女二人常常为这“扯筋”。一天晚上,老二竟“私奔”了。老者几次着人去寻找,老二不会面,男家也不承认。老者无法,只有动用苗家传统“领”的办法来对付了。“领”是苗语译音,有“咒”的意思。不管是“人”是“物”,被“领”过后,都没有人再要,会“犯忌”的。特别是父母“领”过的子女,一定是大大的“忤逆不孝”,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