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足石刻维修工程四十年回顾邓之金大足石刻系大足县境内保存的摩岩造像总称,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北山和宝顶山两处摩岩造像,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尖山子摩岩造像镌造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这是大足石刻最早的石窟。...  相似文献   

2.
大足宝顶菩萨堡摩崖造像考述唐毅烈宝顶山摩岩造像,位于四川省大足具东北15公里的宝顶镇,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造像盈万,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祜年间(1174~1252年),是一座以大小佛湾为中心,于方圆5里凿造结界像的密教石窟...  相似文献   

3.
本刊1981年第8期发表了四川省大足县文化馆李正心同志《也谈宝顶山摩岩造像的年代问题》一文,对大足石刻中宝顶山摩岩追像的年代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其后陆续有来稿对李文提出不同意见。现在选发东登同志的一篇供研究参考。本刊限于篇幅,这一讨论至此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4.
北山佛湾石窟位于四川省大足县城北0.5公里处的北山之巅。它是大足石刻群中开凿时代较早的一处摩崖造像群,与大足另一著名石刻群宝顶山摩崖造像同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湾石窟缘崖凿像,长达里许,形若新月,分为南北两区。全部造像,据大足县文物保管所现行编号计二百九十个龛窟。除其中部分碑刻、塔幢及一些残毁无法辨认的龛窟外,本文将现存情况较好的一百五十四个龛窟试作年代分期,并拟通过这一探讨,为大足石刻的全面分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刻博物馆中心展厅陈列着一件毗卢遮那佛头像,原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内毗卢遮那佛的造像头部,原龛窟呈现的是《华严经》中描述的毗卢遮那佛七处九会的庄严场景,是我国宋代高超雕刻技艺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文物》1994,(2)
四川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是著名的大足石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1961年即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摩崖造像群位于大足县东北15公里处,是由大足名僧赵智风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约公元1179~1249年),用了近70年时间主持营造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群主要包括大佛湾和小佛湾两处,其中大佛湾造像已作过较多研究和报道,而小佛湾佛教遗迹遗物的研究和报道则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7.
“释迦舍利宝塔禁中应现之图”碑(简称“宝塔图”),嵌于宝顶山石窟小佛湾主尊窟“毗卢庵”背外壁佛龛中(参见《文物》本期《大足宝顶山小佛湾祖师法身经目塔勘查报告》图二)。小佛湾,是宝顶山石窟造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自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南宋僧人赵智凤,承持四川晚唐,前、后蜀  相似文献   

8.
大足石刻是大足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其中,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凿于晚唐至南宋,规模宏大,技艺精湛,堪称我国晚期石窟的代表作品。 解放前,大足石刻一直处于荒山野草之中,无人看管,任人破坏。建国后,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先后多次拨款,进行维修,使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的环境和历史面貌基本上得到了保护,成了我省很有名的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旅游者无不神往。  相似文献   

9.
四川摩岩造像柳本尊化道“十炼图”由来及年代探索陈明光柳本尊,史籍失载。据大足宝顶山石窟小佛湾立南宋绍兴十年释祖觉撰《唐柳本尊传》碑①和已查明的“十炼图”造像题刻记载:柳本尊名居直,唐大中九年(855年)出生嘉州(今乐山)龙游县,卒于后晋天福七年。本尊...  相似文献   

10.
一、宝顶的名称与开窟造像的历史 宝顶在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出大足县城向东北约10公里是倒马坡,从此上山就是丘陵,不仅是松柏成林,而且是梯田满坡。未到宝顶以前,路旁的高观音、三块碑等地方,都有摩岩造像。一直到四山环绕的宝顶,随处都有佛教造像的遗迹。可见两川谚语:“上朝峨嵋,下朝宝顶”,并非空话。宝顶在封建时代也确是为信仰佛教的许多善男善女们所景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一史学界曾有石窟“造像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之说。而大足石刻。则是在晚唐之后出现的一处大型摩岩群雕。大足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与昌州同置,史称“石刻之乡”。全县有摩岩造像五万多躯,分布于四十多处,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十三处,习惯总称《大足石刻》。大足,是古昌州的首县。县城象一叶扁舟浮现在大足川的濑溪河畔,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大足石刻就在这四面丛山之  相似文献   

12.
大足石篆山、妙高山两处举世罕见的木刻儒、样、道三教合一造像.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民国三十四年大足石刻考察团以来.对其研究者甚众,温因诸多因素.至今无一人将其如实地全面著录。为使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两处造像.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书于其后,请分家教正。-。石篆山、妙高山造像的内容石篆山、妙高山摩岩造像(国见封二、三).内容丰富.刻艺精美.是我国石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三教合一造像。其中.佛教造像居多一儒、道造像次之、在佛教造像中.凡佛(除毗卢佛头戴毗卢冠.冠下无螺譬外…  相似文献   

13.
图五、大足宝顶山观经变相中之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右傍)图二、安岳回觉洞左窟观音^采v图四、资中东岩释迦说法像^宋u图一、安岳圆觉凋中窟释迦说法像^宋一图六、大足石门山观音窟右壁观音^宋v图三、安岳圆觉洞右窟观音^宋_)安岳、大足圆觉洞石刻  相似文献   

14.
大足宝顶大佛湾“牧牛图”调查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室牧牛图,亦称“牧牛证觉道场”、“牧牛道场”或“放牛坪”。其称虽异,实则为一。它嵌刻于四川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山大佛湾。大佛湾,位于宝顶山十三处石刻造像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宝顶山摩崖造像之年代问题,过去一些专业工作者和专业考察团曾认为是开创干南宋,历数十年而成。后得学术界认可,遂成定论。笔者根据在当地多年实地考察后认为,宝顶山摩崖造像不是开创于南宋,历数十年  相似文献   

16.
大足宝顶山、北山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处造像凿于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可称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由于开凿年代久远,在各种风化营力长期作用下,石窟岩体风化、破裂,不少龛窟已出现崩塌险情。文化部文物局决定从1981年起陆续拨款对其进行大规模的修缮。第一、二期维修工程计有宝顶山“截膝地狱”移位岩体的复原、加固;新辟参观入户梯道和拆砌原入口段陡坝;北山136窟的排水,裂隙灌浆加固;重刻“幸君靖碑”,等十五个项目的内容。工程方案由中央、省、县三级文物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所组成的工程技术小组设  相似文献   

17.
千手观音造像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南崖,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公元1174-1252午)年间。千手观音造像经过千年岁月,早已百病缠身。  相似文献   

18.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六耗图”龛调查邓之金四川大足宝顶山石窟,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1252年),为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其造像布置,大佛湾是向群众宣扬说教的外道场,小佛湾是为佛教信徒修行,观想、受戒而设置的内道场,其他11处分布山之四周...  相似文献   

19.
安岳县圆觉洞,古称“真相院”或“真相寺”,位于县城东面2公里之云居山上。这里巨石盘踞,山石奇拔,峭壁耸立,风景秀丽,在唐、前后蜀及宋代期间开凿摩岩石刻共100余龛窟,造像近2千余躯,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圆觉洞摩岩造像分布在云居山的前、后山巅,以前山“一佛二菩像”,即人们称谓的“西方三圣”,气势雄伟,艺术精湛,为此处摩岩造像的代表作。这三尊雕像分别刻于三个石窟中,横排并列,洞窟面北,各窟相距  相似文献   

20.
大足石刻中与北山石窟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宝顶山石窟造像上万躯,但题材无一重复,内容前后辉映,布列主次有序,表现形式统一而独特,龛窟形制无一异形,石窟中虽刻写有经文、经目、偈语、颂词等数以万计的文字,却没镌刻有乞佛人和工匠师的姓名,更没留下只言片语纪年镌记和“消灾祈福” 之词。显见,它独异于国内各大石窟造像的特点。 宝顶山造像何以独异于其它石窟造像?笔者认为:乃因是自号“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本尊(俗名智风,法名智宗),于宋淳熙六年(1179年)至淳祐年间的七十年左右,以弘扬佛法为宗旨,按道场构思构图,尽平生之力营造的一座曼荼罗。因此,它具有前期各代开凿的石窟没有的特点,本文所论仅是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