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届文昌文化研讨会”在梓潼举行孟彦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昌文化研究所、四川梓潼文昌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文昌文化研讨会”近日在文昌帝君发祥地——四川梓潼七曲山举行。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有关地区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学者们着重讨论了...  相似文献   

2.
<正>文昌帝君是道教尊奉的管理科举文衡的大神,由上古时期的文昌星宿崇拜开始,在晚唐时期与蜀地的梓潼神崇拜相结合(梓潼神崇拜是指四川梓潼地方神崇拜)。在宋代,二神合而为  相似文献   

3.
孔瑛 《丝绸之路》2011,(14):21-22
明代德化窑梓潼帝君造像1987年出土于兰州市庆阳路明代白衣寺多子塔塔刹,一直以来被误定为明肃王造像和福、禄、寿“三星”之禄神,经笔者多方考证,准确的定名应是梓潼帝君亦称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间官禄的神。  相似文献   

4.
《神州》2004,(11)
梓潼七曲山大庙站在川西北的剑门山南望,古蜀道上有一颗明珠,翠绿的明珠,那就是梓潼。走进梓潼,你就走进了历史,走进了积淀深厚的文昌文化。七曲梓林,九曲潼水,文昌祖庭大庙就巍然耸立在梓潼城北高高的七曲山上。千百年来,香烟缭绕,俯瞰着布衣土著,文人雅士,达官贵人。  相似文献   

5.
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后于1644年10月6日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自称老万岁。张献忠称帝后,立即与道教供奉的梓潼帝君张亚子联宗,说自己是张亚子的后代,借以抬高身份。张亚子是东晋人,曾长期居住七曲山,晓诗书,精医术,为贫苦乡民诊病施药,排忧解难,敬老爱幼,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死后百姓建此庙以纪念。唐代封为英显王,元代称为文昌帝君。明清全国各地建文昌祠,因为文昌帝君发祥于梓潼,故又称梓潼帝君。  相似文献   

6.
张亚子为何被追封为“文昌帝君”谢焕智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宫的发祥地。主神“文昌帝君张亚子”曾在全国各地立宫奉祀,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亦以“梓潼文昌帝君”奉祀,可以说影响遍及全球。笔者就张亚子为何被追封成“文昌帝君”作些探索。一、张亚子姓名的由来张...  相似文献   

7.
先秦蜀道已经通行,为天下的统一提供了军事与文治教化的可能。政区分割而民风不一,秦巴山地水陆贯通成就了汉代道教源地。蒙元时期,全真教融合三教,在北方政权中获得认同。宋蒙战争使人口迁移,文昌祀迁移扩散。道教的发展促进文昌祀等级扩散,明清与科举相关的梓潼神崇奉与扩散前有别。  相似文献   

8.
七曲山大庙     
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位于县城北9公里处,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首批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区重要景点之一。 “路从古柏荫中转,楼向云峰缺处开”。在层层古柏掩映之中的亭台楼阁,就是闻名遐迩的梓潼文昌帝君庙。据记载,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代,越西人张亚子,因避母仇,客居梓潼,行善教化,死后人们立庙祀之,晋代曰“亚子祠。”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幸  相似文献   

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梓潼七曲山大庙的文昌宫皋门(正山门)上雄踞着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由46根大柱承托的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的高楼,名“百尺楼”,二楼两侧回廊与文昌正殿拜香台相通。宋、元、明、清历代都享有“西蜀第一名楼”美誉,我国古建专家梁思成教授称大庙为“古建博物馆”,德国洪都大学校长、古建博士常思静先生曾两度慕名前来考察,台胞朝圣团均称此地为“祖庭”。  相似文献   

10.
梓潼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古代四川盆地与中原联系的交通要道就从这里经过。梓潼县从很早起就成为了四川北部重镇,梓潼的建治很早,“汉置梓潼县,为广汉郡治。后汉移郡治雒县,以梓潼属之。建安二十二年蜀先主以县置梓潼郡。晋永嘉后移郡治涪,以梓潼为属县,孝武仍迁还郡治。宋复移郡治涪城。西魏改县曰安秦,又于县置潼川郡。隋开皇初,郡废。”正由于梓潼县在隋以前往往为郡的治所,达官贵人,豪门大姓汇集于此,因而在今梓潼县城附近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历史文物。梓潼县现存的石阙数量,在全国范围来看也仅次于四川省渠县,  相似文献   

11.
《四川文物》1988年3期,发表了孙华、何志国、赵树中三同志的《梓潼诸阙考述》一文(以下简称“考述”)。这篇文章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梓潼诸阙的岐异,对其形制也作了一些实地考察。直率地讲,我们拜读后,仍有失望和不足之感,对其结论也不敢苟同,现发表我们的不同意见,并就教于孙、何、赵诸同志。 一、李业阙 “考述”一文称:“李业阙在梓潼县城西南约1.5公里的长卿山麓……。此阙仅存  相似文献   

12.
孙华 《四川文物》2008,(3):89-91
四川梓潼县先锋村无铭阙主人到底是谁,长期以来众说纷云.作者经过考释,认为该阙主人为雍氏,其年代为东汉桓帝时期或稍早.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在发射现场的人群中,有几位身份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海南文昌的党政要员,受西昌基地之邀,专程前来参观。"嫦娥二号还会在西昌发射吗?有没有可能在文昌?"一位文昌官员问。"嫦娥二号是否继续在西昌发射,现在还不好说。"西昌基地一位部门负责人回答道,"不过,探月工程后续发射铁定会移师海南文昌。"这位负责人还透露,嫦娥一号发射  相似文献   

14.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奉党中央指示,突破了蒋介石、刘湘苦心经营的嘉陵江防线,占领了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青川、平武、彰明、北川九个县城、控制了东濒嘉陵江,西屹北川,南抵梓潼,北达青川,方圆200-300里的新区。红军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将没收地主豪绅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广大贫苦农民,并向农民颁发了《土地使用证》,烧毁了地主豪绅的契约,使劳苦大众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海南文昌侨乡为例,探讨了基于传统道义与交换互惠两种跨国关系的移民跨国实践的变化及其给侨乡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文昌的海外移民在迁移过程中经历了经济与声誉地位同时上升的过程,再加上受到多层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纯粹社会声誉与身份归属方面的补偿不再对其构成吸引力,使得文昌移民与家乡一直持续的传统道义关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毁,基于传统道义关系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馈赠模式对于文昌移民的吸引力在下降。不少文昌移民试图与家乡重新建立起一种不同于传统道义的、互惠互利的社会交换关系,发展出一种既可赚钱又可普惠地方的跨国实践模式。而由于土地纠纷、行政干预等问题,海外移民与当地政府并没有建立良好的交换与互惠关系,使得盈利性跨国实践也没有在文昌移民群体中大规模兴起。这些都进一步导致文昌移民在祖籍地的跨国实践逐渐衰落,也使得侨乡的象征意义与示范效应逐渐式微。华人本着爱国和慈善精神汇款回中国的时代,已经转变为在一个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环境中着重投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盘陀石殿在梓潼县城北二十里的七曲山上,与文昌宫紧邻相连,因川陕公路横穿其中,故将盘陀石殿和文昌宫分成了两个区域,人们习惯上通称为梓潼大庙,供人祈祀。山上古柏森森,大可数人合抱,高拂云天,从剑阁西至梓潼三百余里的大道两旁彼彼皆是。炎夏行路,凉爽宜人,如苍龙蜿蜓,故清人乔钵题为“翠云廊”。山下有潼江,经九折南去,又名折水。山水环抱,互相映辉,更显得江山秀丽。  相似文献   

17.
四川梓潼汉末摇钱树小记--兼考梓潼摇钱树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梓潼汉末摇钱树佛像表现了释迦太子出家和成佛的经变故事,它不仅是摇钱树佛像中的第一例,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佛教经变故事,比我国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同类题材要早近百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南文昌.一座新的航天发射中心正在酝酿之中,这是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中国第四座航天基地。中国三大航天基地.或者隐匿深山,或者孤立戈壁,大量档案不曾公开.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从酒泉到文昌,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历程?本文作者与摄影师以亲身经历及第一手材料.向读者讲述四大基地的来龙去脉.讲述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大同帝君庙是专门供奉文昌帝君的道教神祠,是现存于今为数不多的研究文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实体建筑。文章对大同帝君庙的历史变迁进行叙述,后移步换景,按山门、帝君殿、玉皇殿先后顺序对大同帝君庙进行描述,并对其蕴含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进行简单叙述。其建筑形式和蕴含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在21世纪的今天,对大同帝君庙进行研究,有利于保护当地文化遗产,使之有序传承,从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20.
因为年轻,文昌充满创意,因为年轻,文昌像首节奏昂扬的短诗,奋发、激情而深刻.她在山岙里蓄势待发,她正在核裂变. 淳安文昌镇,这里将是一个高铁枢纽中心站,还将是高速枢纽中心区.也就是说长三角区域的高铁、高速枢纽道在此凝结成明珠状.她像一颗巨型的禽类的卵,等待着孵化;也像一条初具雏形的龙,等待着画龙点晴:在三年内,她将涅槃,将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