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999年出土的明朝崇祯年间首辅刘宇亮遗物中的三方水晶印章再谈刘宇亮其人。由出土文物补充和佐证对刘宇亮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9年出土的明朝崇祯年间首辅刘宇亮遗物中的三方水晶印章再谈刘宇亮其人。由出土文物补充和佐证对刘宇亮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3.
明末首辅(宰相)刘宇亮的印章、玉器、瓷器、水晶等重要遗物近日在绵竹市出土。由于《明史》和地方史对刘宇亮生平记录十分简略,此次刘宇亮遗物的发现无疑会引起历史研究者和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韩爌墓     
韩爌(公元1564--1644年),字象云,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盘底村)人。1592年(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后,历官庶吉士少詹事、礼部右侍朗,泰昌元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人阁参赞机务。1621年天启皇帝即位后,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因忤魏忠贤去职。崇祯皇帝即位后,又召还朝廷,复为首辅。崇祯三年被罢职回乡。  相似文献   

5.
吕潜(1621—1706),字孔昭,号半隐、耘叟,晚号石山农,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明代遂宁有“席、黄、吕、旷”四大家族:席氏以宰相席书、侍郎席春、给事中席梅山为代表;黄氏以工部尚书黄珂及其子布政使黄华、女黄峨为代表;吕氏以宰相吕大器及其子吕潜为代表;旷氏以巡抚旷昭为代表;均遐迩闻名。吕潜之祖吕有闻,系遂宁乡贤;父吕大器,官至明末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有子四:吕潜、吕渊、吕泌、吕溥;女婿有李实(进士、语言学家)、张象种(进士、胶州知州)。崇祯十五年(1642),吕潜中举人;十六年(1643)中三甲第287名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吕大器奔南京,以弹劾马士英去官,人广东。吕潜奉母寓于浙江省之苕溪(今湖州市),复流寓扬州。  相似文献   

6.
马士英散考     
正马士英是贵州第一位登上首辅(即宰相)高位的杰出人物,然而对他的家庭出身、年龄、人品、工作等,仍存有争议或质疑。他从一个流浪儿考取进士,当了宰相,弘光政权瓦解后,九死逃生,隐居二十载,最后六年在江西青云谱道院同八大山人度过,马士英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笔者十余年来,为此走访了很多地方,搜集到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梳理成文并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明代内阁,早在明朝时就有所涉及,专门论述明代内阁的着作当时也已出现,如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吴伯与《国朝内阁名臣事略》、曹溶《崇祯五十宰相传》等。此后,以内阁研究为中心的明代中央政治史研究一直是明史,特别是明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长文 《文献》2005,(3):168-175
笔者曾利用大量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录等原始文献对朱保炯、谢沛霖二先生编著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①(以下简称<索引>)做了一些校误②.近来,在研究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索引>承袭了清李周望等编著的<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内附明代诸科,以下简称<碑录>)中一个较为严重的错误--把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赐特用出身科误作"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按:该科是"赐特用出身",并非"赐进士出身".严格意义上说这二百六十三人特用举贡,并非进士).  相似文献   

9.
正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赏了他一个"锦衣千户"之职。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  相似文献   

10.
《石巢传奇四种》创作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磊 《文献》2003,(3):151-163
《石巢传奇四种》作者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皖髯.安庆府怀宁(今安庆市)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官户科给事中.天启四年(1624)以谋迁吏科阴结魏忠贤,又惧东林党攻己,未满一月即请归.崇祯元年(1628)起光禄卿.崇祯二年(1629)阮大铖名在逆案,削职为民,后流寓金陵.弘光时,起兵部侍郎,进尚书.清兵渡江,走江东,不久降清,从攻仙霞岭暴死.  相似文献   

11.
明清以来,安徽为人文荟萃之地,合肥龚氏即皖中望族,簪缨传世三百余年。著名者有明末清初的龚鼎孽(1615—1673),崇祯七年(1634)进士,入清后受康熙皇帝赏识,官刑部,著《定山堂集》,与吴梅村齐名,素有才子之称。清后期有龚照瑗,历任四川布政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第4期和2002年第1期《河洛史志》相继刊载笔《洛阳历代宰相述略》和《洛阳历代宰相述略(续)》之后,本人又查阅了已出版的市属各县、区志和有关史籍。根据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迁都洛阳后,禁迁洛代人还葬北方,悉为洛阳人的规定,笔再查出担任过宰相、副宰相和相当于这一职位的洛阳籍人士共39位。现补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卢杞,其丑无比,面色发蓝,位居首辅,却一门心思妒贤嫉能。三年宰相,差点就葬送了大唐王朝!  相似文献   

14.
中晚唐五代科举与清望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唐德宗至后周恭帝期间 (分四个时期 )的宰相为例 ,考察其社会出身、籍贯、科第情况 ,进而分析其变化。从四个时期宰相的入仕途径来看 ,总的趋势是科举出身者逐渐占主导地位 ,以门荫升迁宰相的机率逐步衰落 ,非科第出身者升迁宰相的机率也大为减少。中晚唐士族兼进士出身者在诸色入仕和升迁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直到五代才略有下降 ,小姓兼进士出身入仕、升迁的机会亦大于寒素兼进士出身 ,表明科举出身在诸色入仕与升迁过程中 ,对士族和小姓更为有利。五代宰相中士族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科举出身者 ,说明在社会动荡中士族的门第已不及科第更能持久地维系其社会地位的不衰、家族的不败。  相似文献   

15.
张缙彦,明末清初人,崇祯四年考中进士,明时官至兵部尚书。降清后,顺治十年授山东右布政,十五年擢工部侍郎。《清史稿》卷二四五《张缙彦传》载其籍贯为河南新郑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张缙彦为崇祯四年辛未科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载其籍贯为河南新乡人,民籍。乾隆十二年《新乡县志》卷五《选举上》举人条下载:张缙彦为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又在进士  相似文献   

16.
明清辅臣     
正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但是正式定为官号是在辽代。辽代中枢机构是北、南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以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草拟诏谕。后来大学士逐渐参与大政,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辅臣有元辅、首辅之称。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现在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7.
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六月二日清晨,白发苍苍的前内阁首辅严嵩,与前来送行的同僚一一拱手作别,登上马车,神色黯然地离开了繁华的京城。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年到乡试中举、殿试二甲进士第二名,从翰林院编修到南京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再到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直至升任内阁首辅,严嵩步步攀爬,终于登上权力的顶峰。然而,人生轨迹就像一个圆,寒窗苦读博得功名,仕途升迁  相似文献   

18.
晁东吴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梁披云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典》晁东吴条述称: 明四川开州人,字叔泰,瑮子。嘉靖癸丑进士, 改庶吉士,读中秘书,为文法秦汉,宰相以下,折节与交,与之黄叔度。年二十三移疾归,遂卒。(香港书谱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73 页)此条将晁东吴籍贯书作明四川开州人,与实际不符。按:晁东吴系明嘉靖癸丑科进士。《明清进士  相似文献   

19.
《不得已》,清杨光先(1579——1669)撰。光先,字长公,歙县(今属安徽)人,曾世袭明新安卫中所副千户。崇祯七年(1637),他因上疏弹劾首辅温体仁而遭廷仗,发配辽西。清顺治十七年(1660),先后两次上疏题参汤若望,猛烈攻击天主教和西洋历法。康熙四年(1664),借助鳌拜等四大辅臣之力,取代汤若望为钦天监副。康熙八年(1669)被撤职,“免死放归”,行至山东德州,病卒。《不得已》一书即完成于康熙四年,主要汇辑了杨氏不同时期的专、呈状等,凡  相似文献   

20.
赵素文 《文献》2002,(4):147-156
祁彪佳,字虎子,又字幼文、宏吉,号世培.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万历四十六年十七岁举于乡试,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选福建兴化府推官,任职五年后丁外忧归,崇祯四年(1631)服满晋京,次年春考选福建道御史,六年出为苏松巡按,八年乞病归养母,此后家居八年,直至崇祯十五年才北上赴河南道御史之命,主掌计典,计事竣外迁为京畿刷卷.南明立国,被公荐为苏松巡抚,因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为马士英、阮大铖所嫉,任事不过半年便不得不辞职告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