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回重庆去拜祭母亲,4号去5号就赶了回来。——实在不堪忍受那一份物在人杳的凄凉。一年了,四季完成了一个轮回。我也努力融入熙来攘往、繁华喧嚣。可飞也似的逃离重庆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意识的最深处,不肯对自己承认,我生命中的保护神、接过襁褓中的我、赋予我精彩人生的人,我亲爱的母亲,已成了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面子     
胡适13岁时,由母亲作主,与离家不远的旌德县女子江冬秀订婚。尔后,胡适去美国留学,冬去春来14载,两人未曾见过面。1917年12月,胡适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其后,有一封胡适给友人的信,透露了几分真情:“在家庭关系上,我站在东方人的一边,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母亲,她对我的深恩是无从报答的。  相似文献   

3.
王祖远 《湖南文史》2008,(10):62-62
从我记事时起,就晓得家里穷,吃的十分欠缺不说,烧的也常令母亲犯愁。是嘛,锅里头放萝卜、厚皮菜,总得要柴火去煮熟才能填肚皮呀!为了灶神老爷那张大口,每年庄稼收过之后,头发花白、身体虚弱的母亲总要背一个背篼,肩扛一个草耙子,领着我和姐姐去田里、地里扯麦桩、挖玉麦疙篼回来晒干。  相似文献   

4.
我的前半生 1976年,我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我8岁时,父亲所在煤矿大爆炸,他有幸躲过了一劫,煤矿关停后被安置去了湖北沙市,我们全家也从农村搬到了城市.由于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城里我们被称作"半边户",所以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城市.我的母亲是一个文盲,没想到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5.
“快去拾粪” “快!快起来……”这是母亲在窗外喊着。我揉着眼,嘟哝还早。 母亲说:“早?去晚了还会有粪叫你拾哩,有土坷垃……” 母亲催促我起来,就是催我快去拾粪,这在寒假和暑假里几乎是每天每天、每天每天的事情,学期中的星期天也很少例外。  相似文献   

6.
母亲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到我2岁能离身时,母亲要去参加革命,就把我托给了陶行知,走时连个名字都没给我起。  相似文献   

7.
八十高龄的外祖母还喜欢读书。1992年的一个冬日,她在读《琼瑶自传》时,突然叫我母亲:“国光,你快来看看,这琼瑶恐怕就是小凤凰呢!”戴着老花镜的外祖母把《琼瑶自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书来;认真读了一阵后说:“不错,琼瑶笔下的程伯伯,就是我爸爸,霍伯伯的大女儿,写的就是我了。”外祖母感慨地说:“想不到你陈伯伯一家去了台湾!凤凰那时好像只有七、八岁,而今也出息了!她写你爸爸坤的事,一定是你陈伯伯、陈伯母告诉她的。这是一家忠厚人啦,几十年了,还不忘旧情!”“写信和他们联系一下吧?”母亲征求外祖母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前,我们瑶山有一个小孩,叫盘仔。生他那一天,母亲就不在了,全靠父亲一人抚养。父子俩相依为命,苦度日子。转眼间,盘仔长到十三岁了,也有些懂事了。他听本山寨的一些人跟他说,他母亲不是凡人,是天上的仙女。自此,他更加思念母亲,常跟父亲吵着要见妈妈。父亲见儿子太想念母亲,心里十分难过,只得对儿子讲出了真情: “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我到森林里去打猎,在追捕一群鹿子时,射伤了一只梅花金鹿,它突然说起人话来,说只要我不捕杀它,它愿意领我去寻找一个漂亮的姑娘做妻子。我答应了,随着金鹿到了一个小湖边,金鹿叫我躲藏在  相似文献   

9.
沈琴 《风景名胜》2014,(9):102-110
然而,岁月不会再回到27岁,我只想在我还不是谁的妻子或者谁的母亲的时候,一个人去世界的另一个角落看看,一个人走走停停。于是这一次,我决定一个人上路。  相似文献   

10.
1973年秋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中央专案组通知,让我去探视在监内的母亲。自1968年2月母亲在“文革”期间被抓走,我们已经六年没有见面了。母亲出了什么事?病了?还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到专案组指定的地点(复兴医院东侧的一个小楼),好不容易才等到探视时间。一辆小车推着  相似文献   

11.
奔赴远方我的家在湖北省汉阳县蔡甸,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边。我从记事起就没有见过我的父亲,母亲独自一人带着我生活。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又是小脚,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非常贫穷。我常常问母亲,我的父亲到哪里去了,她只是暗自垂泪。后来我才知道,我的父亲陈昌浩当时参加了革命,是红军中的一个高级指挥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民党到处搜捕我们。当时在家乡实在危险,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母亲带着我的哥哥和我,躲在武汉一个亲戚家。1937年的一天,我父亲突然出现了,那一年我9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父亲。当时我呆呆地看着他,觉得很陌生,没有多…  相似文献   

12.
1924年,我出生在上海,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上海淞沪会战之后,母亲带着我开始逃难,因为一路上的颠沛流离,母亲终究没能完成这段特殊的旅程。于是,我默默地告别母亲,只身一人来到了贵阳,那时候,我还是个14岁的毛头小子。 当年逃难时,我还有个姐姐因为成了家而留在上海,直到抗战胜利,我们才恢复了联系。姐姐告诉我,我们的老家在宁波,那是一个我只去过两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酷暑的一天早上,我家的电话铃响起,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贾老师,我是开封一个孩子的母亲,我今天要到洛宁去见你!"语气非常坚定。  相似文献   

14.
往事漫忆     
文洁若 《江淮文史》2014,(1):123-127
我二姐文树新于1934年4月,与杨晦先生一道到上海去了。当年7月,我父亲(文宗淑,时任中国驻日使馆外交官)回国来,把母亲和其余的6个子女带到东京去受教育。1935年4月19日,我二姐在医院里生下一个女儿,小名叫绵绵。然而她本人不出一个月就染伤寒而去世。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26年3月4日(农历正月二十日)出生在河南省荥阳县(今为荥阳市)崔庙镇王顶村一个戏迷家庭里。我的父亲王更辛曾两次丧妻。我的第一个母亲崔氏死于难产,未留下子女。第二个母亲张氏,生下我的两个姐姐后,第三胎生了个男孩,名叫安,但3岁时病死了。此后,她就忧郁成疾,不久即撒手西去。  相似文献   

16.
母亲是大清早去挖土豆的.我回到家里时,母亲已将满满一大篮子土豆背回院子里,太阳光把院子照得亮晃晃的.一身汗湿的她休息了一会儿,就弯腰把土豆倾倒在院子中的土窖边,把泥剥掉,一边又慢慢地把不好的土豆拣出,等着煮熟给猪吃. 剥开泥的土豆躺在阳光下,我禁不住抓一个土豆到面前,一股温暖的泥土香飘来,母亲见我那样子,笑了,她说,你小时候喜欢吃土豆呢.我小时候随母亲去挖土豆,我会把土豆放到收割后没有拉走的麦秸秆中,烧熟放到嘴里咀嚼,虽味道青涩,有点烟熏味,我却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母亲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大姐姓李;二姐姓陈;我是老三,姓谢;老四姓石。四个姊妹四个姓,就是因为我家穷,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溺水去世了。我大姐因为年龄大,可以帮我母亲,就留下了。我二姐就给人了,所以跟人家姓陈。后来,母亲去梧州给一个烧锅的老板填房,这家人姓石,她在那生了个女儿,就姓石。妹妹出生后,我就没办法再跟着母亲了,她  相似文献   

18.
湖北黄冈是我母亲出生之地,也是故乡。我虽去过武汉好几次,却从来没有到黄冈去过。母亲的故乡现已改为武汉市新洲区,听说是1951年由黄冈县析出,置新洲县,1983年划归武汉市,不过在我家里继续按母亲的叫法。2002年秋,有机会回国,便安排好了,和妹妹为伴,去湖北黄冈故乡走一趟。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漫笔     
俄罗斯漫笔王习耕寻回旧梦到莫斯科去,是我多年夙愿,今年,参加了华运旅行社组织的“俄罗斯境外游”,始得成行。这是个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高龄旅游团。20名成员中,只有两个32岁的年轻人,一个为了陪伴母亲,另一个为了照顾导师;全团的平均年龄竟超过55岁。此中...  相似文献   

20.
李母教子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便经常带着他去卖水果,赚钱贴补家用。那样的童年,让他从小就有些自卑,不敢抬头做人。为了帮他克服自卑心理,上初三时母亲突然对他说:"邻村一家富人明天办喜事,你去帮帮忙吧?"他犹豫起来,心想母亲该不会怕我平时吃不饱,让我到人家蹭些好饭菜吧?母亲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