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区域形成于2500多年前,因此地"湖荡棋布,河港纵横,墩岛众多",又有当时吴、越两国在此进行"塘浦(溇港)圩田""省赋敛,劝农桑"。千百年来,逐步演变成为"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桑基鱼塘的出现无疑为当地创造了极高的经济价值。在漫长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其独特的地理地貌、生产方式、经济环境孕育、衍生出与这一农  相似文献   

2.
正千百年来,湖州先民创造出"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它是一种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洼地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板,是世界传统生态循环农业的典范,是—项重要、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湖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地处苏州与杭州之间。古今之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横在两座天堂般都市之间的湖州,它的古代与当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在湖州寻找"最湖州"的古今故事,我们将会与一种农业文化遗产邂逅,它就是——桑基鱼塘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的生态模式,不仅有效地克服了雨季洼地经常容易发生的洪涝灾害,而且形成了种桑养蚕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优美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及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和鱼文化,更是我们中国劳动人民人工创造的、独特的洼地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经济农业模式,是对生态环境基本"零"污染的典型农耕生态循环系统。近年来,我区政府高度重视桑基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知道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想是"为了今天和未来食物与生计的安全,动态保护所有农业遗产和他们提供的多种产品与服务"。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显然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是为了今天和未来人类的福祉。以桑基鱼塘为例,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形成的桑基鱼塘已经有了数百年到上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这个体系逐步形成了一个利用生物多样性,构建物质循环利用,形成适应低洼地景观特点的  相似文献   

5.
<正>9月初中午的太阳光仍强烈,铺满螺蛳壳和各种贝壳的塘基很坚实,闪烁着点点光亮。两旁是树龄不同的大小桑树,沿着塘基边站立,塘基包围着一片片鱼塘。我们一行人穿梭于桑树所夹的林荫道上,从一片鱼塘到另一片鱼塘,并不感到很炎热。这里是湖州南浔区的荻港村,传统的桑基鱼塘保存最完好的地点之一。经济而生态的传统农业系统在古代,这里属于太湖南岸的古菱湖湖群,又名湖州低地,是一个"湖荡棋布,河港纵横,墩岛众多"的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菱湖镇为中心讨论了江南水乡市镇大型聚落在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态演化的空间过程。菱湖镇的发展依托于唐末在此修筑的凌波塘;宋元时期,菱湖镇处于江南运河河网的枢纽,移民逐渐增多;明代以来,菱湖地区的水系逐渐被分割,形成局部河网;清初杨树坝修筑之后,菱湖镇的河网向死水化方向发展,民国时期在此河网基础上形成镇中固定的街市;明清时期菱湖镇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经营以桑基鱼塘模式为主,形成了高度破碎化的河网,周边地区桑基鱼塘农业经济的发展依托菱湖镇供应粮食、肥料等生产资料和蚕丝集中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7.
顺德自明景泰三年建立县治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发达的经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岭南人文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顺德龙江是"桑基鱼塘"农业模式的发源地,龙江人因蚕桑与商贾而富庶一方,为本地文化的兴盛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龙江历代人才辈出,文风鼎盛,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璀璨英才。仅明清两代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FAO为我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由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4项新遗产颁发了证书。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5个传统农业系统被FAO认定为GIAHS,数量和覆盖类型均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9.
彭春成 《攀登》2006,25(5):12-13
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我国古已有之,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是农业人工生态系统,在解放前就已出现。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把生态农业规模扩大。当前要推行生态农业村、生态农业户,这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明代嘉湖地区的桑基农业分布于细致的水网中,有着特别的水土环境.南宋以后,嘉湖地区的水网大致定型,到明代,河网在不同条件下仍有细分化,形成了更多的人为的微地貌和水土小环境.田野中的水生植物在减少,一些重要的沼泽植被群落在水网的分化下发生了规模和形态变化.由于人们长期的挖河泥和耕作,桑基堆叠土和圩田水稻土都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市镇经济和丝织业的推动下,人们在旱地引河渠,在深水区挖泥堆土,开凿小池塘,这都使桑基稻田和桑基鱼塘增多.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 AHS)科学咨询小组(SAG)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9个申报项目上会讨论。其中,我国4个项目的申报文本,获得专家组成员一致评审通过。这4个项目包括:福建尤溪联合梯田与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共同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桑树群,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卡洛可—火奴可哈乌国家历史公园(Kaloko-Honokohau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坐落于夏威夷岛西部,"卡洛可"意为"鱼塘","火奴可哈乌"意为"承露的海岸",丰饶便可见一二。屋基、神殿、墓葬、捕鱼的石沪、养鱼的鱼塘…"200多处遗址散布在看似荒芜的大地上,无声铺陈出一幅夏威夷先民的生活画卷。海龟和夏威夷骨顶等多个濒危或夏威夷特有物种也以公园为家,其中一些还依赖于古老的鱼塘繁殖。整个公园堪称一古老而不失生机的夏威夷海滨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3.
西溪湿地所拥有的独特历史文化元素是与时代共生为前提的,西溪近11平方公里范围内富有起伏动感的民居、老街、古桥、古树、河埠,历代名人、文人、雅士的诗文词章,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桑基鱼塘、柿基鱼塘、竹基鱼塘,流传已久的小花篮、西溪船拳、龙舟胜会、五常滚灯、各类节庆活动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溪的文化,总体可以归纳为梵、隐、俗、闲、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岭南水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或现存的以连片桑基鱼塘或果林花卉商品性农业区为开敞外部空间的、具有浓郁广府民系地域建筑文化风格和岭南亚热带气候植被自然景观特征的中国水乡聚落类型,即“广府水乡”,之所以冠以“岭南”一词,是便于与“江南水乡”对称。2002—2004年间,笔者以顺德杏坛镇为重点,考察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批岭南水乡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马静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10,25(6):68-72
针对滨海新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的现实背景,选取天津滨海新区以高耗水、重污染的化工行业为主导的泰达汉沽现代产业园作为具体研究案例,深入剖析其产业发展现状及水资源约束瓶颈,重点探讨基于水循环的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并尝试构建"开源、节流、循环"的高效水资源利用系统和以生产服务系统、静脉产业系统以及生态循环系统三者有机结合的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18世纪起,因受桑基鱼塘和缫丝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珠江三角洲产生了一群相约不嫁的自梳女子,以后,此风逐渐兴盛,直至20世纪中期。自梳女经过特定仪式,自行易辫梳髻,誓言独身终老,并衍生出一系列特殊习俗。如今,自梳女目渐式微以至即将消亡,它对珠江三角洲的社会影响极其深刻,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排除“左”的干扰中进行的,中间伴随着一次又一次规模不等的争论。那时,我在人民日报社的农村部工作,不免经历了多次风浪。一次围绕着鱼塘承包问题的争论,就是其中之一。广东一个叫陈处兮的读者给我们寄来一篇调查报告,那上面说:广东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第六生产队社员陈志雄,是个养鱼能手,技术高超,他经营的鱼塘平均每亩产量比当地生产队的鱼塘高一倍半到两倍。他和妻子从1979年开始承包集体鱼塘,专业养鱼。他承包后的变化可归结为三个大,即鱼产量大增,本人收入大增,生产队集体收入大…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旱作区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三农"问题的重要区域。围绕黄土高原旱作区新农村建设已积累了广泛的科研成果,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整合与示范推广,导致收效有限。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了黄土高原旱作区新农村建设的3类关键技术体系: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现代集水农业与农业主导产业技术体系,以类型化为核心的新农村绿色生态社区规划建设技术体系,以及以循环农业模式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体系,并逐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殖民农业史提供了考察澳大利亚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可靠视点。澳大利亚历史书写的演变受制于社会发展和学术风向。殖民地时期以来,殖民农业史先后被纳入帝国边疆论、民族主义叙事、殖民批判和人地互动四种主要的研究框架中。在既定框架下,农业开拓议题最初被嵌套进"征服自然"说,又在澳大利亚民族国家建构时期被纳入"利用自然"的民族主义进步书写。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和文化危机,殖民农业史成为澳大利亚历史学界反思殖民进程引发的生态破坏,恢复和重塑少数族裔生态地位的重要步骤。近来它又成为澳大利亚史学超越进步主义与殖民批判语境,反思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太湖流域的人工养鱼业主要分布在湖荡丰富的平原水乡地区,以池塘养鱼为主,外荡养鱼为补充。与粗放型的外荡养鱼相比,池塘养鱼业具有集约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市场相适应。作为一种生态型农副业,池塘养鱼的饵料利用河湖的自然物产、农业生产废料和农产品加工的下脚料,使池塘物质与外界的循环通畅无阻。官河湖是野生鱼的渊薮,原不用于人工养鱼,但在商品经济和增产观念的刺激下,也逐渐成为养鱼公司扩张的场地,传统水利格局面临着重大改变。官河湖养鱼导致的大型水体排蓄效能失序和水质下降等问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追求水面高产的浪潮中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