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体系,促进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等内容的国际认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2012年以来,农业部确立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基本思路,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区域发展和遗产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地区发展和农业永续的基本前提。自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以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仅使古老的农业景观和农耕技艺重新复活,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带来了灵感。农业文化遗产与其他遗产类型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因此,以村落为中心的社会生态系统便是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换言之,如果村落荒芜,  相似文献   

3.
今年,闵庆文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他的提案,自然更多的是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有关。"我一直是希望能够尽快地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要搞清楚我们有什么。""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可持续的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仅存在于历史,它对于今天,对于现在和未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文化遗产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乡村景观、奇特的地质地貌,甚至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和康养用品,都是发展体验、康养等多种旅游产品的重要资源。随着各农业文化遗产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地需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一是农业与旅游的关系。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悠久的农业文明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文化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系统,体现了人类的生存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鉴于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并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目的是促进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对  相似文献   

6.
国内     
《世界遗产》2014,(3):102
<正>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立2014年1月16日,第一届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到会致辞,并向获聘的专家委员颁发聘书。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的保护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据了解,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专家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构基于传统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有模式多建基于文化"管理"或文化"经济"的认识之上,因此,从文化治理的观点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保护主体单一、公众参与不足、忽视"文化纽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力推"公益性保护",才能充分挖掘其公益价值、丰富其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遗产"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原专指"有形遗产",今天则扩展为经历长期积淀,代代相传的生活传统、特征及品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综合体系。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同样的性质。中国农业史学家石声汉先生在其《中国农学遗产要略》(1958年)中将农业遗产划分为"具体物质"和"技术方法"两大类,类似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下又分利用自然、驯养动物、  相似文献   

9.
陈露 《神州》2012,(9):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殊文化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丰富群众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述,分析"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公共地理学方法,讨论城中村的文化遗产价值。文章考察了新老两代村民和四类不同租户构成的核心群体,对于城中村的认知、记忆和情感的差异与代际隔阂。研究发现,以深圳为案例的南方中国的城中村,出现原住民业主被大量外来租户逐步替代、导致传统宗族村落文化难以后继、并从"落脚城市"向"可居社区"成熟转变的发展趋势。城中村的文化遗产被识别为"半村半城"的混合型生活文化、以乡镇企业工业遗存和非正规经济为代表的生产文化、凝结移民草根之奋斗精神的理性文化,以及凸显城中村生命活体的感性文化等四个类型。文章认为城中村文化遗产的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代际)与地域空间的双重尺度提升,在公共地理学讨论平台,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19,(6)
青海藏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它们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被藏族人民普遍认可并广为流传的文化遗产,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灵魂所在,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及节奏,传承出现"人亡艺绝"的情形。所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尤显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传承的特征,因此,探讨通过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在对民俗学学术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形成了自反性的共识之后,国际民俗学界倾向于把"遗产化"看作一种历史性的、社会性的文化实践,认为"遗产化"具有相当久远的"传统"。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被广泛推行之后,具有自反性意识的民俗学家更加关注围绕着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相关利益群体之间互动的具体过程,尤其关注"遗产化"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社会交流模式与增进理解的可能性途径。国际民俗学认为"遗产化"的文化实践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生活世界普遍的行为模式,民俗学必须相应地反思与调整自身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3.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是最好的传承方式。日常生活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完备的学术视野,还为其价值实现提供了现实社会基础。在日常生活逻辑中,民俗是日常生活中较为稳定的、模式化的生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现代技术的"另一种生活技术",代表着传统的民俗生活方式,保证了日常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在现代化背景下,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支配、"现代性的逃离"和民俗生活向往引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自觉。由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当今获得了合法性和更大的话语权。作为"另一种生活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命运取决于它能否重回日常生活并发现满足日常生活实践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时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文化养老"和老年人数字融入成为重要课题。文化遗产具有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功能,但其数字化进程却未提升对老年人的友好度。鉴于老年人融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现状与潜力,文博单位可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造就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模糊化,结合老年人熟悉的传统媒介和历史文化内容,探索文化遗产以电子游戏形式进入老年人家庭空间的路径,发挥家庭内数字反哺的作用,为老年人打造友好的文化遗产虚拟空间,达到终身学习、文化养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邓媛媛  刘宇恒  谢秋 《旅游纵览》2022,(24):121-12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乡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文将农业文化遗产地优先纳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因此,探究农业文化遗产地空间分异规律、价值重构,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布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开展。文章依据浙江各地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历史演进将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分为9大农业文化遗产区,分析浙江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异,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价值重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干预,自上而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到中国农业农村部,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县级政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农业与农村的价值,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农业农村部出台政策,地方政府无力逐一落实,保护工作难以及时跟进。究其原因是缺乏遗产保护的人才。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7.
刘迎新 《黑龙江史志》2012,(20):31-32,39
<正>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文化遗产表现了社会文化进步、与社会文化进步有关的事物。现代而言,文化遗产具有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人类证明自身智慧和身份,并涵养自身精神、智慧与心灵的最好标志和养料,能启迪并唤醒人们对于真正生活的回归和追求。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留住记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人  相似文献   

18.
<正>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对农业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众所周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一系列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但是这些遗产体系主要针对文化与自然遗产。然而,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人们——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在不发达国家;不仅在城市,也在乡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实践,对农业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因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一些社区、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逐步开展,民族文化的保护成为我们文化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对于"伊玛堪"这样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我们应尽最大努力来拯救、保护和传播,本文阐述了"伊玛堪"的涵义与范畴、地位与现状及其保护与传承机制,旨在使其不会随着老一辈"伊玛堪"传承人的离开而消失,使其可以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走进全国人民的艺术生活,最终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1世纪提出并实施保护后,各地都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的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积极探索非遗保护的有效方式。本文就用创意的力量推进非遗保护做一些简要分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一)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流变的文化现象,它是在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发展的,依托于人而存在,依靠口手相传得以延续,其文化内涵需要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呈现手段,是一种"活态存在"。(二)变异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受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