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实施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中国具有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自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世界首批GIAHS之一至今,我国的GIAHS数量已达到11个。在我国GIAHS事业发展十周年之际,各级遗产地管理者、农业遗产专家乃至相关农户们都在总结过去,展望农业遗产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地区发展和农业永续的基本前提。自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以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仅使古老的农业景观和农耕技艺重新复活,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带来了灵感。农业文化遗产与其他遗产类型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因此,以村落为中心的社会生态系统便是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换言之,如果村落荒芜,  相似文献   

3.
正4月14—15日,第三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工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我国GIAHS的工作成绩与经验,围绕在GIAHS在申报、保护、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了新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同时对列入中国GIAHS预备名单的有关项目进行了2016年申报陈述与评审。会议中,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唐盛尧副司长提到:GIAHS成为中国国际农业遗产的名片,中国农耕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也积极分享农业经验,讲好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故事。近两年农业部  相似文献   

4.
<正>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体系,促进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等内容的国际认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2012年以来,农业部确立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基本思路,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区域发展和遗产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对农业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众所周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一系列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但是这些遗产体系主要针对文化与自然遗产。然而,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人们——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在不发达国家;不仅在城市,也在乡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实践,对农业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因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一些社区、一  相似文献   

6.
保护与发现     
《世界遗产》2012,(3):10-11
我国新增两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和内蒙古"敖汉早作农业系统"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9月5日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7.
杭州拥有三项不同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复杂的城市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让杭州必须整体考虑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的发挥和利用。文化生态理论将杭州的文化发展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场域,需要全面考虑三项世界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遗产地社区间的关联,主张构建一个从整体上关照三项世界遗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环境,使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对伦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总结分析,杭州可以从整体统筹文化和遗产资源、在地方遗产保护法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赋予不同类型世界文化遗产不同的价值定位、设计好城市景观线路等四个方面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以2005年6月"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为标志,我国开始了系统性、活态性、动态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探索,并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社区主动、社会联动"的"五位一体"多方参与机制。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利用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  相似文献   

9.
价值评估是我们认定文化遗产构成、开展保护工作的依据,全面、整体阐释遗产价值对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遗产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这种普遍价值的概念强调了国际与国家层级的价值,较少顾及当地与社区层级的价值,可能造成价值阐释的不完整,从而带来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问题。以清西陵世界文化遗产为例,陵寝机构在时代转变之中留存为守陵村庄,家族历史赋予守陵人后代独特的身份认同,村庄历史与当地民俗可以作为清西陵建造、管理历史与礼制文化内涵的生动解说。同时,遗产地居民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遗产管理之中,重建他们与遗产的联系,从而赋予遗产地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活态遗产理论与保护方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对遗产价值的认识一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遗产价值评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利益相关者珍视的价值往往不同。自19世纪末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活态遗产所具有的文化价值,通过对遗产使用功能的延续来表达其文化重要性。在全球化与地方文化复兴的新世纪,ICCROM建立起基于非西方保护实践的活态遗产保护方法(LHA),它突出核心社区在遗产决策中的话语权,不惜以物质替换来保证功能的延续,并将此视为对文化价值的阐释。在我国保持活态文化的遗产地,应当考虑将遗产社区纳入遗产管理体系之中,尊重他们对地方与民族文化的表达与实践。将权利共享与地方发展相结合,以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遗产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农耕民族开发新土地的过程中,“圩田”作为一种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通过修筑圩堤“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水利田范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里下河地区的圩田是我国南方最具规模的一例。数千年来,江河湖海的交错作用、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农业开垦及人居活动造就了里下河地区典型又独特的圩田景观,更创造出无可替代的里下河文化。里下河“兴化垛田”还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双遗产”名片。其实,圩田并非我国独有。现代的“圩田(polder)”概念源于17世纪的荷兰语“polre”。  相似文献   

12.
白冬梅 《文博》2013,(2):48-51,77
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进程中,遗产地居民是和遗产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利益主体,社区参与作为遗产及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遗产地以及遗产地社区自身发展。然而,现实中遗产地居民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对遗产的保护、共享大多是由政府由上至下的推动。面对法律制度缺失,居民本身的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权的无法落实和过度旅游带来的遗产真实性的破坏等问题,必须加快法规制定和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加强培训,提高居民参与能力,建立遗产地准入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遗产共知、共享。  相似文献   

13.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但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重视却是近10年才开始的,相关经验尚不够丰富。文章在介绍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首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然后梳理了我国开展GIAHS工作的意义与做法,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研究认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应注重多方参与,政府应增大扶持力度和政策机制创设;企业应在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上参与保护与发展,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农民参与并受益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是我国履行世界遗产监测义务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内容和形式特点不仅继承了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下的定期报告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需求,具有以保护突出普遍价值为核心、为定期报告提供信息支撑、是遗产地定期实施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模板、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提供重要数据来源、成为遗产地横向交流的重要工具等特点。随着世界遗产保护理念、视野的扩展和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需求的提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需在保持内容动态更新、深化数据成果向保护管理决策的转化、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国外关于文化遗声"周边环境"的保护研究,从18世纪束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在20世纪实现了制度性的发展。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西方国家也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世界遗产相关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对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有关本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是遗产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遗产存在的基础、背景和条件。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不仅有利于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大运河这一大型的、部分活态的新型文化遗产,产生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归根溯源都来自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主要包括与可持续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相对应的规划体系、与文化遗产自身可持续发展相对应的遗产本体保护与利用策略、与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遗产管理和环境策略等。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体系的构建过程集合了我国多年来积累的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促进实现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4月,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我国的4项7处传统农业系统成为新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新晋的遗产地清晰地传递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社会、经济环境在改变,但人们对于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的渴望是不变的,而且由于物质生活的进步而对精神生活有更大的需求。现代人对于田园的期待,使得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成分更加珍贵,更加值得保护与弘扬。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4月,在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上,4项来自中国的新遗产获得授牌。我因工作原因,生平第一次缺席了授牌仪式现场,但心中惦念不已,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了论坛全程。当来自中国的全体代表欣喜地抱着牌匾合影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心潮和他们一样澎湃。到今年,我国拥有了1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前后算起来,我  相似文献   

19.
施大尉  郭琪  胡冉  陈柳 《旅游纵览》2015,(2):169-171,173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资源。江苏省兴化市处于淮河里下河腹地,自古以来,形成了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垛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兴化垛田于2014年正式入选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将以兴化垛田为案例,梳理兴化地区在遗产地旅游开发中传统旅游分配方式的不足之处并明确利益主体间的责任划分,探讨在新形势下遗产地旅游开发中主体间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FAO为我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由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4项新遗产颁发了证书。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5个传统农业系统被FAO认定为GIAHS,数量和覆盖类型均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