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时的靺鞨人在氏族部落解体之后,开始逐步形成宗族部族组织;之所以被称为靺鞨,是源自其社会林立的宗族组织谋克。女真人作为靺鞨人的后裔,以几十个富强的宗族谋克为核心组成几十个部族。这些宗族部族社会组织在形成古代民族并建立起国家之后,便转化为猛安谋克国家组织。长期以宗族谋克为本位的女真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宗族文化,并渗透到女真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靺鞨族及黑龙江流域的靺鞨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靺鞨文化的初步提出,始于本世纪初,靺鞨物质文化的研究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此间靺鞨遗迹的揭露和遗物的积累为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拟就靺鞨物质文化发现过程、分布范围及其基本特征作一论述;兼涉靺鞨文化与室韦文化的异同。一、靺鞨部及其分布范围靺鞨,是隋唐时期主要活动于我国黑龙江流域东部地区的古代民族,系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勿吉发展而来。因《北史·勿吉传》所列勿吉七部:粟末部、伯咄部、安居  相似文献   

3.
靺鞨罐是靺鞨文化遗存的重要指示器物。本文通过对其整体形态特点的观察,将目前已发现的靺鞨罐分为13种基本形态,并根据遗存中的靺鞨罐主流种类,将靺鞨文化遗存进行分组研究。试图寻找各组遗存与靺鞨不同部族或不同时期的对照关系,分析文化遗存的分布与靺鞨民族发展进程的内在联系及靺鞨后期文化面貌趋同的状况下各遗存依然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是唐代分布于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靺鞨(包括其所建立的渤海国,下同)遗存的考古学研究,一直是东北考古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随着相关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有关渤海城址、墓葬的分期与分类,早期靺鞨遗存的发现与认识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也为靺鞨考古研究的继续深入,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最易于准确反映靺鞨考古学文化遗存发展过程中阶段性变化的陶器的分期工作,却一直没能得以较好的解决,从而严重地制约了靺鞨考古研究的深入与展开。近年来,一系列包括渤海建国前的早期靺鞨内的靺鞨遗存的发现与刊布,使有关靺鞨陶器分期的线索日趋清晰起来。本文即试图在已正式发表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靺鞨陶器的分期及相关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靺鞨人种考     
通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靺鞨墓地和沙普卡靺鞨墓地的人类学资料探讨靺鞨人群的人种问题,从研究的结果看,在体质类型的划分上沙普卡靺鞨人更接近古西伯利亚类型,而特罗伊茨基靺鞨人则更接近古蒙古高原类型,暗示了靺鞨人群的构成是复杂而多源的。特罗伊茨基墓地在考古学文化和人群的人种构成上都受到来自贝加尔地区人群特别是突厥人群的影响。特罗伊茨基靺鞨人和沙普卡靺鞨人在最终的基因流向上也存在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反对唐代“黑水”是指穆棱河与乌苏里江及其支流的观点,认为黑水是指黑龙江中下游段。结雅河下游发现的考古遗迹族属是黑水靺鞨之思慕部,不是从松花江迁移到结雅河下游流域的粟末靺鞨。靺鞨思慕部文化具有草原文化的成分。靺鞨族人种是复杂的、多源的。思慕部墓葬人骨得出的人种类型只能代表思慕部,能否代表黑水人种,或代表全体靺鞨人种,还需要新的对比材料。  相似文献   

7.
冯恩学 《华夏考古》2011,(1):113-118
黑水靺鞨装饰品体系由A系、B系与C系组成.A系具有土著特色,B系来源于唐文化,C系来源于突厥文化.黑水靺鞨装饰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水靺鞨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靺鞨族在隋唐之前,先后被称为肃慎、挹娄、勿吉等名,迄今在三江平原及其周围山地已发现多处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民族的考古遗存。北朝后期,勿吉、靺鞨族向南发展,形成地域广阔的七部,其中位于第二松花江流域的粟末靺鞨部,已有三处重要墓群被发掘,其文化特征在本民族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又受到了当地原夫余族和南邻高句丽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7世纪末,以粟末部为主体建立起的渤海政权,以接受册封为契机,迅速吸收唐王朝的多项制度和文化,使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挹娄、靺鞨的关系,一直被学界讨论,但是文献史籍记载简略,很多地方互相矛盾、说法不一,使廓清这一问题的过程产生了很多麻烦,甚至只凭史料方面的努力,无法明确这一问题。从考古学的角度,利用考古学材料结合文献史籍的记载和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挹娄、靺鞨文化分布区内的考古学遗存作了梳理,阐述了对文献所称挹娄、靺鞨的理解,进而对二者间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渤海墓葬类型演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墓葬从勿吉、靺鞨时期直至渤海亡国,经历了复杂的渐变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新近发表材料,对靺鞨、渤海墓葬的类型分析做进一步的规范和细化;并从各型墓葬的分布地域出发,结合文献史料、考古发现、靺鞨--渤海势力范围及族体的变迁等多方面证据,对靺鞨、渤海墓葬类型的动态演变历程做了详细论述;进而指出,靺鞨、渤海墓葬类型演变的外部动力,在于靺鞨--渤海在民族迁徙、势力范围变迁、政治文化中心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夫余、鲜卑、高句丽、沃沮等诸多邻族以及中原王朝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靺鞨族是东北亚古代文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俄、日、朝、韩等国学者对靺鞨研究抱有极大兴趣.19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在对靺鞨族的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涉及文献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等诸多领域.日本于1660年出土的多贺城碑,以及我国旅顺黄金山脚下发现的册封靺鞨鸿胪井碑,蒙古国于2009年出土的仆固乙突墓志铭,对深入研究靺鞨的历史,厘清与靺鞨相关的一些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主要对俄、日、朝、韩、美等国学者对靺鞨研究的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与综合比较,并对日本多贺城碑和蒙古国仆固乙突墓志铭的情况加以评述,以使我们能够系统深入地了解海外各国的靺鞨研究现状,为我国学者的靺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 渤海是我国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受唐朝管辖的地方民族政权。在长达二百二十八年的历史中,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对东北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组成渤海国主体的靺鞨部族是古代居于东北的四大族系之一(汉、肃慎、东胡、(氵岁)貊),靺鞨的先人,周秦至西汉时称肃慎、东汉称挹娄,魏晋时肃慎和挹娄并称,南北朝时又称勿  相似文献   

13.
苏联学者 E■杰列维扬科的近著《阿穆尔河(即黑龙江)沿岸部落》(科学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一九八一年版)一书,主要用考古资料探讨了公元第一千纪间黑龙江沿岸地区靺鞨、室韦等族的族源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问题。作者无视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土地这一事实,对于黑龙江流域与中原地区的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讳莫如深,却起劲地鼓吹“文化独特论”和“文化西来说”,暴露了苏联历史、考古学为其霸权主义服务的政治意图。本文是该书最末一章《民族源的若干问题》的摘译(篇题为译者所加,原注从略),发表于此,做为研究国外学术动态与动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8世纪后期至9世纪之间,在北海道中心区以南形成了作为续绳文文化之江别氏陶器文化与来自本州地区的土师器文化相接触而出现擦文文化时,在北海道北部沿海地区,同样地由于作为该地续绳文文化之铃谷式——十和田氏系统陶器文化与从桦太传入的短刻文陶器文化相接触,出现了特有的具有浓重的亚寒带和东北亚色彩的陶器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鄂霍茨克(式的陶器)文化。试看一下有关遗迹的分布情况:从发源地桦太开始,首先是北海道北部的利尻(亦稚)、礼文(香深井·元地)、稚内——宗谷(奥恩克罗玛奈·富矶·泊内);还有在鄂霍茨克海沿岸的枝幸(川尻恰西)、雄武、纹别(荣)涌别(川西)、常吕(特克洛恰西·荣浦Ⅱ)、网走(二岩·茂由洛)、斜里、知床半岛(特比尼太·乌特洛·鹿萨·拉乌斯·  相似文献   

15.
靺鞨文化中的奈费尔德类型陶器主要是从波尔采文化陶器逐渐演化而成,其中陶质盘口壶是受到青瓷盘口壶造型的影响出现的。在波尔采文化的末期,一支从西伯利亚地区迁移来的人群,沿着黑龙江上游河谷地带穿过大兴安岭,到达黑龙江中游,促使波尔采文化人群主体向南迁移,留居的人群与新来的人群混合,形成了黑水靺鞨人。其文化也发生很大的变异,形成同仁一期文化和奈费尔德类型,在形成过程中也吸收了来自南方的汉族文化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唐开元年间先后在渤海北境、黑水靺鞨地方设置勃利州、黑水军、黑水都督府。从文献与考古材料双重视角入手,可以对与黑水都督府建置有关的勃利州(渤州)、黑水靺鞨道、渤海都督府、安静都督府、黑水靺鞨思慕部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考索,又结合渤海与黑水靺鞨军事对抗导致黑水靺鞨自牡丹江中下游不断北移的历史背景,再考黑水都督府的具体地望。研究渤海都督府、安静都督府辖区以及黑水靺鞨思慕部相对位置关系,又考虑其为具有地区战略意义的和扼守渤海上京以北、贯穿南北黑水靺鞨交通孔道的军政重镇,萝北县江岸古城当为唐开元年间设置的黑水都督府治所所在。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上自渤海国王为代表的统治集团,下至被统治阶层,都广泛使用靺鞨部族官称。从渊源关系来看,渤海统治集团的"可毒夫"、"舍利"等官称、尊号多借自鲜卑、突厥政治文化,并为该集团所专有。《册府元龟》等文献记述的靺鞨朝贡人名后缀,如"芝蒙"、"伯计"都是靺鞨部族社会广泛使用的官称。靺鞨部族官称与官僚制并行不悖,是渤海统治体系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8.
唐代黑水靺鞨是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南至渤海德里府,北至小海,东至大海,西至室韦,南北约二千里,东西约一千里”的广大地区,即现在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及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公元7世纪初,黑水靺鞨与唐王朝建立了联系,多次派人到唐朝朝贡,成为唐朝的藩属。726年,唐于黑水部设置黑水府,加强了对黑水靺鞨的管理。渤海强大后,靺鞨的其他部均先后并入渤海,唯有黑水靺鞨一直独立于渤海之外,但是渤海却割断了黑水靺鞨通向中原的道路。公元10世纪初,渤海国势日渐衰落,无暇他顾,黑水靺鞨南下,恢复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五代时,黑水靺鞨“始称女真’。928年,粟末靺鞨建立的靺鞨  相似文献   

19.
靺鞨在周秦以前称肃慎,与东胡、扶余两族统称为东北古代三大民族。肃慎主要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松花江中上游和牡丹江流域的广大地域。汉、魏、西晋时又称挹娄。到南北朝时称勿吉,主要分布在今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即东至日本海、南至高句丽的广大地区。隋时既称勿吉,又称靺鞨,唐亦称靺鞨。靺鞨(勿吉)族大体上以松花江流  相似文献   

20.
特罗伊茨基墓地陶器的基本要素是在黑龙江中游奈伊费尔德类型陶器中孕育成长,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以查里巴为代表的粟末靺鞨文化影响,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特罗伊茨基类型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