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灾害文化体现的是人们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界提出“灾害文化”概念,90年代传入中国后,较早受到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灾害学等学科的关注。进入21世纪后,灾害文化逐渐进入历史学者的视野。近年来,在新文化史、社会文化史深入发展,以及灾害史学界寻求转向的大背景下,灾害文化尤其受到历史学界的关注。经过50余年的发展,灾害文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有极大发展。学界对灾害文化的概念也已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融合中西史学方法之精髓而提出“历史统计学”的概念,是中国本土最早倡导历史统计学的史学家,而且还身体力行,在历史文化地理和佛教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卓有成效地运用,并提出了许多用历史统计学进行研究的设想.梁启超对历史统计学的倡导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统计学几乎成了一种学术时尚,尽管,人们对其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梁氏对历史统计学的认识与运用是他在20世纪初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的史学遗产,给予我们宝贵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疾病医疗社会史作为新社会史的一个分支,虽然在目前尚无一明确而清晰的概念予以界定,但总体来看,其主要以历史上的疾病医疗为切人点,通过探讨疾病医疗与历史的互动关系来考察社会文化的变迁。在西方,疾病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已初具规模;而在中国,海峡两岸则是在八、  相似文献   

4.
《两宋文化史研究》,杨渭生等编著。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2月出版 ,75万字。这是一部论述宋代 (公元 96 0年至 12 79年 ) 32 0年文化的断代文化史。什么是文化 ,众说绘纭。关于“文化这个概念的定义 ,据说有百余种乃至数百种之多。这种争论恐怕永远不会终结。 2 0世纪 5 0年代一部曾广泛流行的哲学辞典为文化所下的定义是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反映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技术进步、生产经验和人们的劳动技能方面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方面所…  相似文献   

5.
燕下都瓦当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其纹饰和形制反映了燕国都城建设的发达和文化的繁荣,其最具代表性的饕餮纹饰可从先商及商代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文化背景和燕商关系等方面找到历史渊源,对燕下都瓦当的分期研究可作为探讨燕下都都城营建年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万辉 《文物世界》2005,(5):23-24,22
现在,晋文化得到空前的传播和弘扬。但从历史的、考古的、地域的、文化的几种不同的概念看,存在着含混。研究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规范使用。晋国在中国古代史的地位从历史、考古两方面进行研究,这是研究晋文化的基础。距今五千二三百年,我国进入了方国时代。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研究的新成果,已得到学界公认,今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西方“文化”概念成为整理传统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概念工具。国人编纂文化史有意展现传统中国的文化成就,反映出中西文化竞争下,国人隐秘的文化争胜意识。“文化”与“历史”结合,逐渐成为历史叙事的核心概念。文化史在史学研究的对象、价值判断、时代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发展出自身特征,亦反映出西方文明史、文化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中国“新史学”的影响。文化史在实践中注重对民族历史生活的呈现,表现出民族史的特征,其叙述特定群体或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群体的精神内核。历史、文化与民族融会一体,在西学东渐、传统文化权威失坠的情况下,文化史构建了一种彰显社会凝聚力的叙事。  相似文献   

8.
论华菲融合     
一华菲融合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可谓源远流长。它表现在历史上的华菲通婚,以及华菲在语言、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相互渗透等方面。但是作为一种明确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概念,则是到20世纪70年代方才出现。首先提出华菲融合理论的,是以施振民(Chinben  相似文献   

9.
"行会"这一西方近代学术概念对中国商人组织历史研究具有长期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商人组织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反映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定过程.本文以重庆为中心,结合巴县档案等材料,分析了重庆历史上的"行"、"帮"、"会馆"、"公所"以及神会等不同组织概念的历史内涵,提倡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基础上理解和解释中国商人组织的制度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政治文化现象和关于政治文化的探索由来已久,但一般认为"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Gabriel Abraham Almond,1911—2002)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制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在谈及考古学史时,许多文章总是介绍发掘和分析技术的新进展,引人注目的重大发现,以及我们对过去不断增进的了解.本文的目的是回顾本学科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的演变,它可以生动地反映史前考古学在各个时期中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文化”和“社会”是两个值得回顾的概念.前者虽然在不同时期中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自20年代以来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的关键概念.后者只是近来才受到考古学者的关注.这两个概念是史前考古学和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所共有的,因此有必要把它们在前一学科中的作用作一回顾,并探讨人类学这些主要分支学科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依据研究重心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8年到80年代末,研究重点集中于思想家个案及政治思想史方面;二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研究重心逐渐转变为以社会思潮史及思想家个案为主;三是90年代末以来,研究重心集中于社会思潮史和学术思想史领域.正是在研究重心的逐渐转移过程之中,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广度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亦渐次深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术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复兴;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史发展的新趋势,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勃然兴起.长期无人问津或受人冷落的研究领域,如近代科技文化、民间宗教、民间意识与观念、文化心态、公共空间领域、新词语与观念变迁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近代社会文化史正在成为史学新观念和新方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世界近代史断限问题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永璋  于兆兴 《史学月刊》2003,1(1):55-60,72
历史时期的划分不同于社会形态的演变。世界近代史不能同资本主义史画等号。划分历史时期,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到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况。世界近代史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它的上限可以定在18世纪60年代.下限可以定在20世纪40年代。  相似文献   

14.
包蒙杰 《神州》2012,(12):20-21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关系密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地名保存了下来,但是更多的地名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中.建德市的地名,具有社会、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内涵,对建德地名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挖掘出建德地名文化潜在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建德目前趋于消失或已消失的地名,使独具特色的建德地名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由以太湖为中心的各水系河流湖泊所组成的一个碟形洼地区域。该区域内部社会文化相近,社会经济连成一体,行政沿革上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区域研究中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象。但是在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学者习惯以"江南"等同于太湖流域的概念,诚不甚允当。作为地理和历史概念的"江南",自秦汉以来从未真正与太湖流域相重合,与太湖流域等同的"江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心理上的概念,且开始于近代。以"江南"为名开展研究,容易造成研究范围的混乱。相比之下,"浙西"作为历史上存在过的行政概念,区划范围上承东汉吴郡,与太湖流域高度一致,迄明初乃分属直、浙,时逾1200余年,而传统的"浙西"概念在明清时期仍然有其影响力。从"浙西"入手本地区的区域历史研究,更有利于增强学术的严谨性。为使这一观点立足于更为坚实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浙西"的历史作一番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兴起具有多方面的因素,而上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无疑是当地多元文化主义兴起的直接历史背景。多元文化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史学工作者认为,美国历史和传统是多种民族或族裔共同经历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对美国历史的多元文化解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史学产生负面影响。整个美国社会对美国历史的认知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连爱红 《神州》2013,(15):255-255
本文开始通过对企业文化概念及起源的叙述,得出中国的管理历史比之西方的管理历史要长许多,并且比之西方管理更注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要想实现和谐发展,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就要融于中国的人文精神并采取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的"三和"的企业文化发展策略。而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社会史研究在1980年代中期发轫,影响深远,回顾其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社会史"本身由新而"旧",逐渐分化为区域社会史与社会文化史两途。1990年代产生的"新社会史",原本有突破旧框架、创立新舞台之意,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自成一体,以"新史学"、概念史为鹄的。1990年代末异军突起的历史人类学,推陈出新,其影响由南而北,渐有燎原之势。社会史、"新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是三个前后递进、有联系有区别的阶段,它们次第登台,对于数十年来的史学潮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存在诸多值得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的概念是1972年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首先提出,其产牛背景是现代社会基本结构发育成熟,社会历史、长期资源和文化内涵需要整合与概括。文化遗产理念是比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更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历史文化、文化未来规律的表现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味着对人类未来的理性选择,是富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可保证人类文化正确与合理的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有效结合的产物,其巨大的内在价值在时间坐标系里将与文化、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20.
考古学文化概念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文化概念之演变陈淳建国以来,中国考古学在田野工作和历史编年上成绩斐然。但是由于理论方法上进展不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考古材料作历史学诠释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学术概念和思维模式的改进滞后于材料积累的现象,是由于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