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4月27日,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著名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人士140余人出席了大会。 该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学界同行,促进海内外交流,加强中国现代文化的研究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推动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怡 《风景名胜》2021,(2):0075-0075
从古至今,人类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民族文化,通过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延续,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人文精神文化和设计创新发展水平.可以说,没有从古至今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奠基,就不可能有现代设计的延续与发展.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传统民族民间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加强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胡适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的“胡适与中国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6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胡适与传统中国文化,胡适与现代中国文化以及胡适的治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锦鲤(Koi)的发源地为日本新泻县的二十村乡,是文化复合体的表现。随着日本全球化战略的推行,锦鲤文化从地方民俗文化被建构为日本国家传统文化,并向海外传播。当全球化的锦鲤文化流入中国时,与中国传统的鲤鱼吉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第三种文化",即"中国锦鲤"文化。中国锦鲤文化不断发展变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出现了"中国锦鲤""网络迷因"的衍生物。伴随着移动支付技术向全球扩展,中国锦鲤或将形成"第三种文化之第三种文化"。  相似文献   

5.
杜丽 《丝绸之路》2010,(20):66-67
吉祥图案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将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和象征性语言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可创作出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包装设计中,使民族文化精神与世界设计语言相贯通,必定会使中国传统艺术在设计门类中得以延伸和发展.同时,也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振兴乡村是"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加强文化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保护和承传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全面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举措。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总是相互纠缠相互矛盾,而中国作为五千年历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都融入到了传统文化之中。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对现代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将西方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我国的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也无法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恰到好处的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所以,作者以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为主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傅浩兰 《神州》2013,(31):41-4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我国对于如何保护及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如何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为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力度,笔者将从大学生、课程、教师及社会角度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实现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相互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图案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纹这种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底蕴,还提升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审美价值。本文试图以龙纹为例,呼吁设计界将传统图案更多的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将中国传统图案传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追求逐渐转向精神享受,旅游业逐渐发展为大众消费的新增长点。现代旅游业发展迅速,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逐步突显。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纳入旅游管理,有效提高旅游管理水平,这也是现代旅游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以黑龙江省旅游文化产业为依托,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主要影响,并探讨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管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张龄愉 《神州》2012,(2):174-174
本文根据世界文化艺术在相互碰撞与融合中发展的大背景下简要总结了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方式,并指出中国当代油画限于地域文化特有的属性和快餐式地挪用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诸多元素时出现的问题,进而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方式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探。  相似文献   

12.
张建业 《风景名胜》2020,(3):0050-0050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能否将其传承并创新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决定着我国的综合国力能否全面提升。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又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所以为了发挥文化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各行各业都必须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我国的园林产业也不例外,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为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17,(3)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开放性和文化生活的多元性使得人们价值观念和价值诉求呈现多样性。面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进步文化和落后文化、先进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导致社会阶层、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观念等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时移势易,信仰危机的出现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迫在眉睫,亟待解决。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已为我们指明了出路,尤其是中国佛教伦理的一些思想、理论和观点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视角。文章即以中国佛教伦理三大基本原则为出发点,在揭示国人信仰与佛教伦理原则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人信仰危机的实质及其现实表现,并指出佛教伦理原则对国人走出信仰危机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的文化走向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文泓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与海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现代中国的文化走向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2月8日到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这是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成立以来,继1991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近代东西方文化关系国际...  相似文献   

15.
冯旭  张莹莹 《风景名胜》2021,(7):0079-0080
在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公共文化艺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艺术表现方式已经进入了中国公共艺术课题研究的科学视野当中。因此,本人的论文将中国当代公共文化艺术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同时也将中国当代公共文化艺术与蒙古族文化艺术进行自己的深度融合。人们对城市公共场所能够满足日常的各种休闲体育娱乐活动需求以外,将传统蒙古族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纹样艺术应用在城市现代公共场所艺术中,不仅能够充分美化现代城市的容貌,为城市人们生活带来更多审美愉悦,还能充分弘扬中国式的传统蒙古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陈黛  沈丹 《风景名胜》2020,(3):0313-0313
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氛围浓郁,设计人员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增强园林思想内涵与精神的表达,能够使园林参观者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精髓全面展现。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体现进行了探索,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7,(1)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构建提供了深厚的政治文化土壤。当前,将中华和合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结合,以现代政治文化的培育促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应倡导现代和谐理念、和谐意识,重视"差异""不同"在科学决策中的价值,完善"和而不同"的党际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走上现代之路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嘉道以后兴起的经世思潮的内在推动,另一方面则来自鸦片战后西学东渐之持续推助。尽管中国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将民主和科学作为中国现代文明构建的核心准则,但长期以来未能处理好民主科学的内容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或偏于欧化甚至极端主张全盘西化,或趋于文化保守甚至主张文化复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将所要创建的中华现代新文明,定位为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而具有深厚民族根基和民族特色的现代新文明,找到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目标和新路径,开辟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新文明形态的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维新派思想家们构建提出了“公理”世界观,将西方“权利”概念成功移植于中国,赋予中国传统法文化现代内涵,并以此为根据,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政治(法律)现代化,为我们在探求传统走向现代的法文化范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也促进了国人对现代法治精神的领悟和对法治建设路径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黄艳  代云英 《风景名胜》2020,(1):0150-0150
近年来,我国传统元素运用在服装设计上的例子已经是数不胜数,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服装设计师提供了众多的创作灵感及创作思路。但是由于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元素没有做到深层次的理解,以至于在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进行结合的时候走入误区,设计出来的服装缺少创新,没有内涵。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服装艺术创作论有意味的形式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