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地名与荆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荆楚化腹地与厚土的武汉,它的许多地名,都与荆楚化有着深厚渊源,都闪烁出楚化的瑰丽光华。  相似文献   

2.
冯华 《旅游纵览》2022,(17):129-131
文化旅游在近些年开始被社会广泛认可,逐渐以各景点或城市为主体发展起来,表现出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了使其持续健康发展,文化旅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分析四重联动和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四重联动建设助力湖北省武汉市文化旅游发展,探究如何利用四重联动打造武汉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老武汉的商业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作为一个有着3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以她深厚的文化根源和惊人的创造力,为我们传承和保存下来了无比丰富的民风民俗遗产。长期的陶冶与积淀,使武汉民俗成  相似文献   

4.
我们二人出生在武汉,生长在长江边,目睹了近几十年来龙王庙发生的一切变化。退休后,又差不多每天到龙王庙景区参加晨练。大家常聚在一起,回顾历史,更增加了我们对龙王庙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印加安 《旅游纵览》2015,(2):128-129
休闲现已发展成为大众的生活必需品,它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休闲文化是一切休闲生活的根和魂,今天的城市急需与之挈合的城市休闲文化。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大武汉也是商业贸易中转站,打造一种城市休闲文化对于武汉市民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武汉东湖旅游圈休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武汉东湖休闲文化建设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东湖休闲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湖北省政当局为了实现孙中山将武汉建设成为"世界最完美都市"的宏愿,提出了建设"大武汉"的一系列规划设想,拟定了武汉区域规划,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区域规划机构"——武汉区域规划委员会,开创了我国区域规划研究的先河。武汉区  相似文献   

7.
朱媛媛  曾菊新  韩勇 《人文地理》2015,30(1):105-111
信息流动空间的支配性功能实质性地改变了现代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基于文化信息流的表征,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节点的结节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建模将文化节点的影响范围转化成结节性指数、文化节点等级与文化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函数,发现信息化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有三个特征:1城乡文化节点呈现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高西低的等级体系,其功能趋于软化;2文化廊道日益凸显,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的弹性逐渐增强;3城乡文化空间结构趋于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规律,发挥文化廊道的正效应,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优化文化信息流动空间,重塑现代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大武汉文脉     
城市是文化积淀、升华之地。武汉秉承了楚文化的文脉,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兴盛之地。 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考证,武汉曾经大冷大热过。在经历了漫长的震旦纪冰川时代以后.武汉又成为热带丛林。武昌、青山发现过第四纪冰川遗迹,武昌八分山还出土过距今10万至1万年时期的野象齿牙。  相似文献   

9.
陈慧  栾黎荔 《神州》2013,(9):19-19
武汉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她的美丽与文化渗透在这座城市背后的名胜风景中,文章旨在发掘武汉特有的美感来弘扬与倡导绿色旅游产业,通过对武汉名胜色彩的分析探究武汉悠久的文化底蕴中那份城市的霓裳印记,透过色彩的研究,也可以带给世人武汉一个新的视野,让人们了解武汉不仅是一个未来的大都市,有着具有代表意义的旅游景点,值得再次开发与宣传,更值得古为今用。研究当中发现武汉的每一处名胜都有其特有的色彩基调,通过武汉色彩魅力的揭示让人们更加明白提升武汉旅游文化的必要性,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意义,同时为推广武汉绿色文化旅游相关的名胜色彩特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城市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物质集聚中心,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中心。本文在全面理解城市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联系当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所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切合实际的建议,以期有利于我国城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武汉市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时期(20世纪30~40年代)的各类档案多达17万多卷,资料3700余册(件),丰富翔实的民国时期史料,传承了城市文明,为城市记忆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大量档案能完整地保留至今,离不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队、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以及社会有识之士在武汉解放之际,为保护武汉这座城市,保护城市档案而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临海人,离开故乡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对于家乡的记忆。已是日渐模糊。偶然间在报刊亭看到你们2009年第11期的杂志。“临海”两个字吸引了我。买回家细细品读,才发现你们已经替我拼凑出了一个关于故乡的完整记忆。那些曾经模糊的片段,突然间变得清晰无比。  相似文献   

13.
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在安庆登陆,到11月11日岳阳沦陷.武汉会战整整经历5个月。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战线拉得最长、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持续最久的一次战役。在武汉抗战的最后一天,即1938年10月24日,国共两党的撤退,武汉居民的疏散,工厂、学校的内迁,与抗战时期其他城市的撤退相比,是更有计划性、组织性,  相似文献   

14.
就像一个城市缺少不了博物馆一样.承载着城市文明积淀和记忆的图书馆,一样也是城市亮丽的名片。公共图书馆是深藏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的宝库,是人们吸取文化知识和教育的源泉。举办开放型的公共图书馆是开发民智的举措之一。我国一直到清末,才在湖北省武昌府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公营的公众开放型的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早年,武汉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而中国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学校“文华图书专科学校”也设在武汉。武汉,当之无愧是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思考了几年、又忙碌了一年多,《百姓看武汉》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编辑这一套丛书,缘起于一些热爱武汉历史与人文的普通市民。我通过“汉网论坛人文武汉”,与他们相识、相知。这些人大多都不是文史专业工作者.因为钟情于武汉的历史文化.他们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默默地在武汉的街头、巷尾进行着历史的新发现。尤其令人敬佩的是.随着武汉城市建设的加快,每一条老街拆除之前,每一座老宅倒下之前,甚至每一条街区改造之前,都会有他们的身影在其中,他们用自己的镜头和视野为武汉的城市建设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就是在这种寻访和纪录的过程中,他们有了很多的发现和地方文化的挖掘,让被人们遗忘的历史的遗迹与残存重新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初,原定两年一届的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下简称武汉杂技节),除1998年因发生特大洪水停办一届外,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这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为实现把武汉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构架一座通向世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武汉保卫战爆发80周年。发生在80年前的武汉保卫战,历时4个半月,中方参战的有国军第五、第九两个战区,及40余艘舰艇、100多架飞机,共110余万兵力;日方动员了2个军,及120余艘舰艇、500多架飞机,共30余万兵力。它是抗日战争中投入军力最为庞大、绵延战线最长、历经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中日双方排兵布阵早在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以后。  相似文献   

18.
时值深秋,沌口这个集现代理念、开放潮流于一体的开发区街道又是一番金色景象。身为开发区土生土长的农民,面对建区十多年来家园的深刻变化,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9.
接管武汉 1949年5月16日,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大武汉,兵不血刃地迎来了解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武汉作为中部文化艺术重镇,其艺术家在现当代艺术界中有着十分亮眼的表现。武汉美术馆于2014年3月主办了一场题为《意绘——武汉八人美术作品展》的展览,展品集合了王心耀、刘寿祥、冷军、沈伟、肖丰、罗彬、徐勇民、樊枫等八位艺术家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次联合八人作品将展览首展选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意在离开熟悉的地界,跨越艺术门类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