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和评价了周敏教授在移民社区、移民社会适应和文化同化、移民社会学理论、移民后裔尤其是第二代以及在美国亚裔人口和社区动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探索。同时,还介绍了周敏教授为美国亚裔研究学和华裔研究学新学科的巩固与发展做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2.
2001年3月6日,时年48岁的美籍华人赵小兰宣誓就任美国劳工部部长。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后代,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实力,成为华人移民美国200多年来首位华裔内阁部长。赵小兰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  相似文献   

3.
书讯     
《心声——美国亚裔妇女史》出版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令狐萍的新著《心声——美国亚裔妇女史》(Voices oftheHeart:Asian American Women onImmigration,Work,and Family,Truman State University,2007)于2007年10月由杜鲁门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首部囊括美国亚裔各族裔妇女于一集的专著。该书从令狐萍教授于过去二十多年来口述访谈的三百多名亚裔妇女中精选54例,生动再现美国亚裔妇女的历史。这些亚裔妇女来自各行各业,既有美国土生,亦有移民入籍者。她们如何移民寻梦,如何冲破种族偏见,如何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如何…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尔湾加州大学李智英(Jennifer Lee)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周敏(Min Zhou)教授合著的新书《美国亚裔成就的悖论》(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英文版于2015年由美国罗素尔萨矶基金会出版社(Russell Sage Foundation Press)出版。本书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双重视角来深入探讨在美国新移民家庭成长的华裔和越裔青少年取得非凡教育成就的原因以及他们步入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移民局的记录 ,华人最早到美国是在 1 82 0年。 1 83 4年 ,有史可载的第一名中国妇女梅阿芳抵达纽约 ,从而开始了美国华人妇女在美奋斗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华裔妇女史的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要从美国华裔妇女史研究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第一时期从 1 9世纪后半期至 2 0世纪 60年代。在这期间 ,华裔妇女在美国的经历完全被忽视 ;第二时期从 2 0世纪 60年代至 70年代 ,这一时期历史学家开始将华裔美国妇女的历史纳入华裔美国史的研究范畴 ;第三时期即 2 0世纪 80至 90年代 ,历史学家开始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半个世纪,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华裔由中国及世界各地移徙到美国定居。自美国在1965年修改移民法后,入境定居的华人更直线上升;全国华人人口每10年增加一倍,到1990年代中已经达200万左右。这些新移民的原居地不限于中国大陆、港澳、台湾,很多是来自世界各地区。所以在这30年美国华人社区就由粤裔人口占绝对优势的社区变为一个多地方、多方言集团、多元化的华人社区。当代在美国的华侨华人可以分以下几大类:1.60年代前来的旧移民;2.60年代及以后来的新移民,包括留下来的留学生;3.美国土生华裔。据1990年的全国人口统计,土生…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东南亚研究所范若兰教授所著的《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增订版)一书,于2018年12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之二《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和观点的基础上,作者补充了新马华人妇女的资料,改正谬误,修改了  相似文献   

8.
鲍楠 《山茶》2011,(9):49-49
过去10年中,美国华人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364万的总规模使得华裔成为了美国最大的亚裔族群,而这并非只是过去十年的积累,华人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持续了50多年: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移民法修正案》使得移民配额大幅提高后,华人移民就是新移民中增长较快的群体。而同时.出生在美国本土的华裔也在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秦红丽 《沧桑》2008,(3):242-243
自中国的第一批移民抵达美国后,华裔美国人就一直徘徊在美国主流文化之外,找不到自己的身份所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使他们成了双重他者,既远离中国文化,又不被美国文化所接受。本文试图通过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来解读华裔美国人长期以来对自己文化身份的寻找定位的过程,从老一代移民对"中国人"身份的坚守,到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人面对两种文化的困惑和矛盾,以及处于双重"他者"的尴尬地位,再到以汤亭亭为首的美国华裔作家对文化身份的新构想,通过中美文化的融合来建构独特的文化身份,通过平等对话来达到两种文化的沟通。  相似文献   

10.
多元族群视野下的华人特性——美国亚裔六大族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各族群的普查、统计及抽样等数据与研究成果,对亚裔各族群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华裔、印度裔、菲律宾裔、日裔、韩裔和越南裔,在人口构成与地理分布、人口素质与职业构成、个人与家庭收入、企业数量及收益、自营职业状况等方面各有千秋。华裔呈现两极状态:高层次方面,华裔受教育水平、高级职业比例、企业平均收益等指标,都紧随印度裔之后居第二位;在硅谷和美国新经济中,华裔与印度裔相媲美;低层次方面,华裔贫困率高以及高中以下学历者多,都仅次于越南裔;偷渡移民在亚裔中最为突出。此外,华裔族群经济规模较大,自成一体,具有自我生成、自我扩张的能力,能够消化相当数量的移民。亚裔在美国的差异性与他们在亚洲本土的文化差异度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甚至大相径庭。这些差异是移民及其后裔在迁徙过程和异国谋生过程中适应环境所做出的不同的理性选择。中华文化与海外华人的独特性等既有观点,经不起客观数据比较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特征亚裔美国妇女1980年的就业率(66%)比加权的白人抽样(59.8%)要高。但亚商之间的就业率也因种族和出生地不同而不同。本地出生的日商、华裔和菲商的就业率高达70%以上,而外国出生的日本移民的就业率却低于50%(表四)。就妇女从事的职业和行业而言,亚高妇女更可能从事服务性工作和手工劳动,也更可能从事专业工作。相反,白人妇女则更多地从事较低级的白领工作。但是,在亚裔中,本地出生的日本、中国和菲律宾高妇女比白人妇女更多地从事办公室工作,更多在专业服务部门、公共行政机构和中心工业部门工作。在移民中间,…  相似文献   

12.
沈秋敏 《神州》2013,(16):9-10
近年来,身份寻求问题已经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个人的种族,文化,性别,语言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们不能确定自己的归属时,身份危机常常会发生。尤其对处于双重身份下得美国华裔妇女们来说,她们的身份探求过程更是了历经艰难险阻。随着美国华裔妇女们在各行各业开始崭露头角,因此如何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寻求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也成了当今美国华裔妇女们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董娣 《世界历史》2000,(6):109-111
美国是世界上典型的移民国家之一。建国后至今,共有4600多万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移民来到这里。随着亚裔集团力量的壮大和亚洲移民比例的不断上升,美国对亚洲移民的政策成为美国学研究的新课题。由丁则民教授作序、戴超武博士撰写的《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21日,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教授、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纪宝坤博士在北京华侨大厦做了题为“从2001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来理解澳大利亚华裔群体”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华文学院、国务院侨办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侨联机关的有关人员共20余人出席了学术讲座。纪宝坤教授首先对澳大利亚华裔社会的形成和澳大利亚人口普查资料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他认为,二战前澳大利亚主要由欧洲的白人移民组成,其中主要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二…  相似文献   

15.
廖建裕教授主编的《郑和之后的中国移民与海洋亚洲》(Chinese Diaspora Since Admiral Zheng H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ritime Asia)论文集于2007年由新加坡华裔馆出版。2005年,“1405年-2005年的海洋亚洲和中国移民”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以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这本《郑和之后的中国移民与海洋亚洲》就是在会议提交的23篇英文论文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相似文献   

16.
韩素玲 《神州》2014,(9):2-2
第一代移民的华裔作家伍慧明在其小说处女作《骨》中描写华裔于唐人街时空夹缝中求生存经历的传统叙事中,旧金山的唐人街不再是没有情感的街道,建筑,而是与华人移民的命运已经密不可分,是华人移民的美国梦幻灭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到作者利用后现代叙事策略对唐人街之地点的空间阐释。  相似文献   

17.
龟中华会馆发展史【HimMa1’k Lal(麦礼谦)〕《华裔关目人:历史与前景》1987年侨民、归国移民与入境移民的历史(Franklin Ng)《华裔美国人》1987年华裔美国人企业家:Chin Lung(陈龙)在加州的生涯(陈素贞)《华裔美国人》1987年杂碎:从中餐到中美餐(Ren Qin yu)《华裔美国人》1987华文文摘(Ch乞ne:e Digeot)2935一2940(Julio Shuk一yee Lam)《丫寿裔美国人》2987年移民对健康的影响:美国唐人街内外的华人(H缸t以ng’心ng、F路鱿e:B,乙。cke)《国际移民评论》1987年第八卷第3期华裔美国人研充:历史的考察(Hi瓜M盯kL飞i)价俘备岌亘人奋t…  相似文献   

18.
正由卡迪夫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班国瑞(Gregor Benton),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及华裔馆研究员张慧梅,南洋理工大学陈六使讲席教授(公共政策及全球事务)、社会科学院院长、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共同编撰的《家书抵万金:二十世纪华人移民书信选注》(Chinese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移民局的记录,华人最早到美国是在1820年。1834年,有史可载的第一名中国妇女梅阿芳抵达纽约,从而开始了美国华人妇女在美奋斗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华裔妇女史的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要从美国华裔妇女史研究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第一时期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20.
该书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历史系教授、亚美人历史专家罗杰·丹尼尔斯著,论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人和日本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及其文化适应,包括移民的原因、移民的各种条件、第一代移民的命运、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亚洲移民的接受、移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二战及冷战对美国华人和日本人的影响以及近20年来美国华人和日本人的经历。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