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基于培养侨乡研究领域的年轻学术骨干,培育高质量侨乡研究学术成果的主旨,由五邑大学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台湾海外华人研究会、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6首届侨乡研究工作坊"于2016年8月23日—26日在江门举办。本届工作坊的主题是"侨乡社会治理",邀请厦门大学的李明欢和郑振满、中山大学的刘志伟、台北市立大学的徐荣崇、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的张秀明和五邑大学的张国雄等诸位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19—20日,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亚裔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五邑大学举行。来自美国等七个国家和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6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张春旺副所长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开展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7—9日,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华侨史》编纂委员会、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移民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比较、借鉴与前瞻:国际移民书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五邑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日本、英国及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一)华人移民书信研究尤为关注其文化价值及海外华人与祖籍国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侨乡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成为多学科参与研究的新领域。多年来,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国侨乡研究,成为联结国内外侨乡研究力量的重要学术机构。为了鼓励海内外青年学者从事和开拓中国侨乡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研究人才,培育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1月10—13日,由云南红河学院、广东五邑大学、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以及云南省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侨乡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云南蒙自红河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集一堂,热烈探讨侨乡研究的议题,交流侨乡的建设与发展。本届"中国侨乡研究"学术研讨会最大的特色是以"边境侨乡与少数民族侨乡"主题,分别安排了主题报告:红河学院何作庆教授的"云南侨情与侨乡"报告、五邑大学石坚平教授  相似文献   

6.
2013年11月2—3日,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侨乡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该校举行。来自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和浙江五省(区)新、老侨乡的30余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议侨乡。与会学者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旅游、法律与遗产保护等不同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进一步推动侨乡研究达成了许多共识。  相似文献   

7.
侨乡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侨乡文化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无论在哪个侨乡,外来文化只是一种“补充”,侨乡的主流文化还是本土文化。本文以侨乡文化中比较容易辨认的建筑文化为中心,对最有代表性的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的侨乡文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从建筑文化角度而言,五邑侨乡的文化特征是输入型文化,潮汕侨乡的文化特征则是输出型文化。而侨乡之所以采用西洋建筑文化,其实是侨乡现代化建设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广东五邑侨乡的海外移民运动张国雄江门五邑侨乡是广东乃至全国最著名的侨乡之一。在目前国内海外移民的研究还亟待拓展的情况下,分析五邑侨乡海外移民运动的特点,其学术或现实的意义无疑是明显的。本文拟主要依据地方文献(如侨刊、侨务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园侨乡文化论坛”于2005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广东省著名侨乡开平市举行。此次侨乡文化论坛由香港开平同乡会荣誉会长、广东省侨联顾问、“在园文化基金会”主席吴荣治先生资助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五邑大学协办。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广西、安徽、浙江、台湾、广东等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共35人出席了论坛的研讨活动。中国侨联副主席李本钧,中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王荣宝,开平市委书记赵瑞彰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论坛。赵瑞彰书记和吴荣治先生分别…  相似文献   

10.
赖瑛 《南方文物》2005,(2):52-57
广东化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而见长。由于历史的原因,广东海外华侨众多,成为中国最大的侨乡,拥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占全国三分之二。中西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独特的侨乡化,五邑侨乡、潮汕侨乡、兴梅侨乡等又因各自独特的人背景而蕴涵独特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1.
潮汕与中国传统侨乡:一个关于移民经验的类型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的潮汕地区、江门五邑地区和兴梅(即梅州)地区,以及福建的福州地区、浙江的青田都是中国的传统侨乡。本文试以潮汕侨乡为重点,选择江门五邑、梅州、福州、青田等侨乡为参照,分析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侨乡的新移民浪潮所展现的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对侨乡的移民经验进行类型学分析,对当代中国侨乡人口国际迁移的特征、类型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大千与敦煌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单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著名的国画大师,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①1968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1974年,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授予他人文博士荣誉学位...  相似文献   

13.
近代广东侨乡社会受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其社会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首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现了渐趋"洋化"的生活方式;其次,在风俗文化上出现了传统习俗基础上结合"出洋"的怪异习俗;最后,在社会风气上,一方面出现了奢靡腐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新的文明之风突起.本文以潮汕、五邑为例,探讨海外华侨华人对近代广东侨乡生活方式与社会风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利用粤东及闽南地区的文化现象和人文景观,阐述了华侨文化、侨乡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涉侨文化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华侨文化与侨乡文化概称为涉侨文化,其作为与地方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重要文化形态,在促进闽粤侨乡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社会和谐上产生了潜在的积极影响。由于地方党政部门重视和善于打造各种平台,涉侨文化为当代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奉献良多,并在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文化认同和促进中外关系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毋庸讳言,在当前涉侨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当引起各方重视。比如侨乡文化的完整理论体系亟待构建、侨乡文化遗产保护和整理迫在眉睫,而鉴于涉侨文化与当代中国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各级党政部门、侨务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对所在区域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正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广西民族大学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和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13年12月8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暨南大学高伟浓教授、马来西亚田英成博士、泰中学会会长洪林、马来西亚王琛发教授以及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作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6.
五邑民歌     
中国第一侨乡江门五邑地区.是泛指以今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包括现江门市区)、台山、恩平、开平、鹤山五市(区),由于历史及风俗的原因,五市(区)俗称“五邑”。五邑民歌,又称五邑民谣、是指五邑地区人民用地方语言.即五邑话演唱出来的歌谣。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台山侨乡创刊最早的《新宁杂志》"告白"栏目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种类和内容的梳理,分析了1949年以前台山侨乡的社会状况。认为当时的台山社会仍与中国社会进程呈现较大的一致性,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深厚;同时,"侨"的影响无处不在,台山侨乡的经济、文化和民众生活都因此遭遇了与非侨乡迥异的来自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冲击。此时台山的"侨""乡"网络呈现以侨乡为中心,向各个台山人聚居点辐射和扩散的状态。侨刊本身即是"侨""乡"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它见证并参与着此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广东四邑颇有名气,尤在北美,四邑话成了唐人街通行的语言。由于政区变更,昨日的四邑今已成为五邑,①即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属广东省江门市(地级市)。全市(包括城区、郊区)面积9418平方公里。1992年末总人口为360万,其中台山99万,新会88万,开平65万,恩平43万,鹤山34万,城区20万,郊区11万。②江门五邑地区是中国重点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散布于世界95个国家与地区,共约286.9万(1990年),③其籍贯分布大致为:台山113万,新会70万,开平68万,恩平22万,鹤山28万。此外,江门…  相似文献   

19.
韩坷 《文史博览》2007,(7):32-32
众所周知,学士、硕士和博士是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学位。现代大学和学位制进入中国不过百余年,可是这几个学位名称却是古已有之,只不过当年不是用  相似文献   

20.
论文基于对云南腾冲和顺侨乡与广东梅州南口、松口侨乡的田野调查与比较研究,考察了两地不同的人文地理、社会环境与历史生态对侨乡产生的影响;探讨了侨乡民众对于"侨"的理解与认知,及其如何应对民族国家建设、海外关系变化、侨乡文化资本化以及区域发展与全球流动;分析了时代变迁中"侨"之为侨的文化动力,并以侨乡为方法,构建理解区域网络、跨国流动与地方世界的文化图景。论文认为,国家力量对"侨"的界定与分类以及不同时期跨国网络的运作,影响着海外华人以及侨乡民众对于"侨"和"海外关系"的认知,并在日常生活、乡村建设以及新的流动中呈现出来。经由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侨乡人文景观,则使侨乡卷入新的"资本化"过程,侨乡乡民亦在文化建构中重新认识、理解与之相关的"侨"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