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新闻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本世纪最后一次大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998年12月14-15日在北京西藏大厦召开,会上回顾了自1994至1998年以来研究会在第二届理事会的组织领导下,所开展的各项学术的、社会的活动,选举出新一届理事会,表彰了10位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特别是会上隆重推出的《青藏高原研究丛书》,包括《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演化与动力学》、《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青藏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及《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及优化利用模式》,集中反映了"八…  相似文献   

2.
西藏题材的音乐以其雄浑粗犷、妄悠扬流畅的旋律和强烈的心灵震撼力而为人们所喜爱,感悟欣赏其中,啼听天籁一般。一些被人反复吟唱的如《回到拉萨》、《珠穆朗玛》、《青藏高原》等许多具有浓郁藏族韵味的流行歌曲,引起了乐坛的广泛注意。一时,取材于西藏,汲取西藏音乐原汁原味的作品竞相问世,从藏之名山到运之大邑,通过汉藏人民共同努力、融汇贯通,乐坛上被称为“汉藏和声”的时代到来了。伴随着西藏文化热而被定位的这种音乐现象,是一批辛勤耕耘在世界屋脊的音乐工作者几十年辛勤创作的结晶。在这其中,曾因创作出《洗衣歌》而享…  相似文献   

3.
央西 《中国西藏》2002,(6):26-28
自1986年起,杨恩洪先后9次踏上青藏高原,到西藏、青海、四川交界的果洛、玉树、昌都、那曲、甘孜等盛传《格萨尔》的地区进行调查.有计划地向民间艺人寻访采录,与他们倾心交谈,结为莫逆和忘年之交。每到一地,她这个会说藏话的汉族女学.总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通过长期艰苦的田野作业.对于《格萨尔》艺人和史诗部数.她统计出:  相似文献   

4.
正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除南北极之外地球上最洁净的环境区。为保护好这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国务院2009年批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现在工程实施进度和效果如何?西藏生态系统是否稳定?部分高寒区的环境退化是否得到遏制?在国务院新闻办10月2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发布《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2008-2014年)建设成效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5.
一亿年前还是波涛汹涌的古地中海一部分的青藏高原, 由于印度洋扩张、地壳运动、大地抬升,印度次大陆一头扎进一马平川的欧亚大陆之下,惊天动地的碰撞使青藏高原横空出世,成为千沟万壑的"世界屋脊"。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藏高原长期少为外人所知。直至上世纪初,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仍是外界遥不可及之地。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西藏的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那时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艰难跋涉,运输全凭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50年来,雪域高原西藏的公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通车里程逐年递增,到今天,庞大的公路网像血管一样,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藏区各地,使落后的西藏紧随祖国内地的蓬勃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感谢广大读者的关注与支持,本期《环球人物》隆重推出“乘火车游西藏”活动。您只需发送手机短信,就有机会踏上奔赴青藏高原的列车,享受一次神奇美妙的高原之旅。  相似文献   

7.
高原大道     
青藏公路是构成青藏高原历史与现实图景诸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堪称青藏高原第三城的格尔木雄踞荒漠戈壁,半个世纪以前她是挺进西藏的桥头堡中转站,而如今.她却成功地转型为了集多种矿产资源、冶炼、交通等于一体的高原现代城。无可替代的战略、交通和资源优势.加上“汉、藏、蒙、回、哈萨克”等多民族文化并且凝练出了自己独特的内涵.已经使得这座建城不过一甲子的高原移民城,之于青海、西藏甚至整个青藏高原的作用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她,诞生于1989年,走过28年的风雨兼程,依然风华正茂。她,拥有三种语种、四种文版,发行西藏及四省藏区,探索及海内外130多个国家。她,雄揽藏地壮美风光,追踪藏区政经时事,诠释青藏高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解读古今人物,挖掘在世界屋脊上每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她,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有力回击境外反华分裂集团的不实言论,占领国际涉藏宣传舆论阵地。她,孜孜不倦,纸墨飘香,于方寸间铺呈青藏高原的发展巨变,传递着雪域高原千百万民众的喜悦心声。她,守得住清贫,扛得起重担,以前辈精神激励自己,以匠人情怀做好每一本杂志,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9.
书讯     
《藏北无人区的尘封往事——首次羌塘综合科学考察实录》李炳元、李明森、范云崎等著。1976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以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为主题,完成了对西藏东南和南部的科学考  相似文献   

10.
新千年,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10多位刚从西藏退役归来的绍兴籍老兵,围坐在记者家中,一遍遍聆听着这首名为《青藏高原》的歌曲,小伙子们一个个泪如雨下。听老兵们一遍遍叙述着一段段来自世界屋脊的故事,记者的心和小伙子们一样,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情不自禁地就会闪现出一幕幕有关这片原始而又神秘土地的镜头:雪山、草地、牛羊、沙漠……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内地一批又一批艺术家进藏,寻找素材和灵感。一批富有朝气的年轻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这其中,又以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最为人所熟知,使西藏题材绘画走进世人的眼帘,让人们重新审视青藏高原这片神秘的土地,以及它厚重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马丽华印象     
马丽华印象林金荣作为她《走过西藏》一书的责任编辑,我未见其人,先就深深喜欢了她的书,喜欢她对于西藏的描述,喜欢她的才思,她的质朴无华却准确成熟的散文语言。及至见到她,熟悉了她,发现她坦诚随和,是个活得真实自然的人。高原的骄阳灼伤了她脸颊的皮肤,使她颇...  相似文献   

13.
墨洒高原写春秋李佳俊1994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日报》题写藏文新报头。李佳俊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正当西藏人民满怀——壮志豪情迈人“九五”计划第一个春天的时候,《西藏日报》迎来了她的40岁生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藏日报》...  相似文献   

14.
也许,青藏高原太高了,以至于每一个仰视它的人们总是只能模糊地看到他的轮廓。1492年的一次远航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样,欧洲人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西藏,正如《发现西藏》这本书里所讲述的。从中世纪"蚂蚁运金"的传说和唐代"不知节候,  相似文献   

15.
书讯     
《西藏人文地理》2012,(3):15-15
《喜马拉雅五条沟》展现不为人知的西藏 喜马拉雅山脉是青藏高原腹地与南亚交往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由吉林省作协副主席赵春江创作的专著《喜马拉雅五条沟》则为我们揭开了西藏日喀则地区“五条沟”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6.
李路阳女士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西藏情结。她前后去了那个神秘的高山之域几次了,却好像还没有尽兴。她不断地自问:为什么要乐此不疲地往西藏跑?在最近出版的这本记录着她西藏之旅的书里回答说:“寻找生命之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藏》2000,(6):1-1
这是本世纪《中国西藏》出版的最后一期刊物了,我们把这期刊物献给林芝地区和林芝人民。同时,这本刊物亦是来自林芝的一份礼物。林芝是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山清水秀,她的多民族聚居,她的悠长的民俗文化,她今日的富硕和繁荣都让人难以忘怀。自1997年林芝地区在《中国西藏》刊出了第一次专号后,读者就对林芝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这个雪域世界的绿色宝珠,得到了外部世界特别的关爱。我们曾有机会在瑞士的一位藏胞家作客,  相似文献   

18.
西藏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地方,有许多的写下完道不尽的趣闻轶事和传闻。喇嘛驱冰雹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奇闻。由于青藏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高空守气环流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使西藏形成了气温普遍较低、温差很大等复杂多变的独特气候。据《西藏志》(无名氐著)记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对野牦牛的看法混合了想象与现实。就我来说,野牦牛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羌塘成为这一地区的象征符号。——美国学者乔治.B.夏勒《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于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西藏牦牛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此次展览。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数千年来,牦牛与藏族人民  相似文献   

20.
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质基础,使得地下热水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温泉。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温泉区,据2000年《西藏温泉志》记载,西藏共计发现温泉677处。这里平均地势高、冰雪高山众多、天气寒冷,而分布有温泉的区域,一年四季都热气腾腾,周围的地面也较温暖,一股股白色的蒸汽常年缭绕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