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剑 《四川文物》2005,(4):34-39
通过对湖北黄梅陆墩遗址出土遗物的再次分析,可以看出,陆墩遗址受薛家岗文化的影响较大,但并不属于薛家岗文化,它具有许多自身特色。陆墩遗存四个年代组的划分是客观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第六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发掘发现了一批相当丁二薛家岗文化二、三期的墓葬、灰坑以及红烧十遗迹,确认薛家岗三期墓葬大都有墓坑。此外发现了大最的商周时期的遗物和遗迹,它们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而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有明显差异。在该遗址两面的永兴遗址,还发现了一处可能与建筑有关的大面积红烧十堆积,它与薛家岗遗址应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先民将制陶技术运用于房屋建筑中,发展了一系列强度与耐水性能显著提升的烧土建筑材料,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屋建筑发展脉络清晰,广泛利用红烧土材料。采用XRD法、XRF法、磁化率法和色度法从物相组成、元素成分、磁化率、色度等方面对湖南七星墩遗址出土的不同文化时期的烧土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件红烧土样品应均为就地取土,并在泥料中加入了稻壳和稻草等植物残骸作为羼和料,经人工烘烤而成的建筑材料,等效烧成温度区间为550~700℃。研究结果可丰富史前建筑史的研究,磁化率测温法为未烧制黏土考古材料的烧成温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可尝试应用于早期陶器(尤其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晓琨  张辉  刘爽  孙静怡  张文静  张锐 《文物》2022,(4):4-24+1
魏庄遗址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晴岚村。2019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商周和唐代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未发现葬具,人骨均已腐朽。随葬器物有陶器、玉石器,陶器以鼎、豆、壶、碗等生活用具为主。随葬陶器与薛家岗文化具有一定相似性,墓葬年代相当于薛家岗文化晚期。魏庄遗址新石器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同时与薛家岗文化、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存在一定联系。此次发掘填补了皖西南和皖中之间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为认识皖西南与淮河中游、宁镇地区诸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薛家岗遗址出土古陶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可知黄鳝嘴遗址应是薛家岗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崧泽文化也可能是其另一个源头;薛家岗文化晚期与良渚文化可能有着直接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6.
庐江大神墩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神墩遗址是在修建合安高速公路时发现的,属安徽江淮一带典型的台形遗址,总共发掘面积 330平方米。大神墩遗址文化层堆积薄,遗迹遗物相对简单。出土陶器以鬲为大宗,其次有豆、盆、三足盘和盉等,尤其是盉,特征明显,可能是江淮之间群舒文化因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大路铺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并非单纯属“石家河文化系统”,至少包括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类不同性质的遗存。以大路铺遗址为代表,可以归纳出长江以南的鄂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变迁经历了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西寨遗址陶器的分组、分期和与周邻相关遗址的比较研究,对西寨遗址及相关遗存的分期、分布和年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西寨遗址可分三期,它的源是相邻的东寨类型,它的流是赵宝沟文化.西寨遗址的一、二期陶器所代表的文化应称为西寨类型;西寨遗址三期陶器代表的文化因素应属于赵宝沟文化,并上推了赵宝沟文化的年代.  相似文献   

9.
南杨庄遗址是太行山东麓地区具有标尺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本文在南杨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的基础上,以陶器为视角,参照相关的考古学文化,通过典型器物形态和组合对比分析,将南杨庄遗存划分为镇江营文化、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和雪山一期文化四种不同性质的遗存,共分为四期8段,并对各期文化的谱系关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朔知 《南方文物》2006,(2):58-64,30
皖西南地区是东西连接长江中下游、南北交通淮河和赣鄱地区的所谓‘四战之地’,在文化地理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开始的时间虽晚,但在近年来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皖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变迁》一文作者朔知先生参加过本地区很多遗址特别是薛家岗遗址的发掘,并主持编写出版了《潜山薛家岗》报告,同时还对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因此十分熟悉相关的材料。文章详细阐述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从黄鳝嘴类型经薛家岗文化到张四墩类型的文化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时期本地文化与周边地区的文化往来情况,从而在广阔的视角下论述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阶段性特征,同是也加深了我们对于周围长江中下游以及黄淮地区、赣北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认识。对于关心本地区史前文化的读者来说是很值得一读的。  相似文献   

11.
煤山遗址位于汝州市北部、北刘庄村西的一处土岗上,东临洗耳河,南面为汝河,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过四次考古发掘。煤山遗址龙山文化墓葬是洛阳博物馆于1970年首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1]。由于墓葬已遭破坏,形制不清,墓内出土的随葬品均为小型明器,资料发  相似文献   

12.
刘辉  胡家驹  唐宁  郭长江 《考古》2012,(8):3-28,1,97,102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叶家庙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近年来长江中游史前城址聚落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发现的文化遗存大致分为三期,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早期、屈家岭文化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早期。城垣兴建于屈家岭文化晚期。城外墓地的使用时间则从屈家岭文化早期延续至石家河文化早期。  相似文献   

13.
张国硕  赵俊杰 《考古》2012,(2):3-17,109,97,98
2007年9~12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等对牛牧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商文化以及东周、西汉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以龙山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龙山文化遗存遗迹有房址、灰坑,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豫东地区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湖北钟祥崔家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2008年钟祥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一次复查。通过对采集标本的分析,认识到该遗址的文化面貌属边畈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个时期。本次调查进一步了解了本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别是边畈文化一、二期文化遗存的分布,对以后探讨边畈文化的内涵和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孟华平  刘辉  邓振华  向其芳 《考古》2012,(8):29-41,1,103,105
201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石家河古城三房湾遗址的东南低洼地带进行了勘探和发掘,证实该处存在城垣堆积,且走向明确。城垣的兴建年代不早于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晚期已经废弃。此次工作,为全面认识石家河古城的结构以及聚落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9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系统性考古勘探工作。遗址包含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主要遗迹有壕沟、房址等,基本搞清了遗址的范围,仰韶、龙山时期的聚落规模、面积、重要遗迹分布、聚落布局和功能分区等情况,对该遗址的聚落形态及发展演变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2012年,驻马店文物工作者对驻马店市西平县谢老庄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初步勘探,采集的裴李岗文化和龙山文化遗物较丰富,有陶器、石器、动物骨角器及牙齿等。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增添了新资料,为研究淮河流域上游驻马店区域内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辉  郭长江  张君  谢育新 《考古》2012,(8):42-68,1,106,108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张西湾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时代最晚、位置最偏东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垣大致兴建于石家河文化早期,至石家河文化中、晚期可能已被废弃。此项发现为认识史前城址的发展过程、兴废动因及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化进程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山村遗址经两次发掘,发现了10多座马家浜文化墓葬和一处包括房址和墓地的崧泽文化聚落,其中首次揭露9座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大墓。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与小墓的分区埋葬以及大房址的发现,证明至少在距今5800年前后,已有明显的社会分层。这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西蒋村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蒋村西地珠泉河北岸的台地上,东距安阳市西北郊的洹北商城、殷墟遗址约16公里(图一)。珠泉河为洹河支流,其西为太行山东麓山地,流经之地为洹河流域海拔最高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上,其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