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国有制作优良甲胄的传统,《考工记》中称"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春秋战国时期的皮甲大多有犀牛皮所制。而燕国纬度偏高,气候偏寒,其气候并不适合犀牛的生存。本文试对当时的燕国的气候环境进行分析,从气候环境角度对于燕国造甲技术的鼎盛的形成原因进行些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正>甲胄是古代战争中用来防护的一种基本装置。早期的甲胄,制作简陋,形制简单,因此防护能力较差。随着战争的日益频繁,社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甲胄的制作水平也日益提高。甲胄的形制也由整张兽皮逐渐过渡到将皮  相似文献   

3.
谈西郑地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书纪年》记:“穆王以下都于西郑”.[笺]曰:“颜师古谓穆王下无都西郑之事.殊不知西郑、南郑一也.自镐京视之,则郑在南.自新郑视之,则郑在西.”这一解释是把南郑当西郑,可知自唐以来对西郑地望已不清楚了.《竹书纪年》又记:“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笺]谓:“按石氏曰‘日再出为渗光,其国有兵.’《开元占经》曰‘郑当是京兆郑县,今西安府华州也,在府城东二百里有古郑城在城北.’《一统志》‘周时郑桓公始封此,其地亦名咸林,或作棫林,字近而(讠为)也.’”在这里据石氏之说,以“日再出”为“天再旦”.此说研究者多从之.而《开元占经》和《一统志》把周懿王时的西郑说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5,(1):93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四海"解释为: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种解释有些牵强。这其  相似文献   

5.
<正>清官珍藏的武备兵器品种丰富,十分珍贵,多数为皇家御用品,在清代是专门由清官总管内务府管辖的武备院管理。故宫博物院珍藏武备兵器之一的防护装具——清帝御用盔甲。盔甲亦称"甲胄",甲为衣,胄(盔)为帽,是一种身着人体用于保护的防护装具,主要是清代宫廷保存下来的遗产,其中藏有红闪缎面铁叶努尔哈赤御用甲、努尔哈赤御用铁盔、蓝色缎面绣龙纹铁叶皇太极御用甲、皇太极御用铁盔、蓝色锦缎铜钉顺治帝御用棉甲、铁金累丝  相似文献   

6.
《周礼·春官》中的"宗伯"一职,在以往著录的西周金文中未见记载。因而史学界对西周王朝是否设有宗伯之类的职官,多持怀疑态度。金文中的"宗伯",始见于春秋中期的洹子孟姜壶铭文,因而引起史学界对《周礼》中"宗伯"一职的颇多推测。斯维至先生说:"金文所见,宰的地位本不甚尊,司寇与司马同职,宗伯始见于春秋中叶之器,是以西周之时实仅司徒、司马、司空三事执政,固未尝有《周礼》六官之事实也"。张亚初、刘雨同志因"大宗、宗伯  相似文献   

7.
“燕亳”和“燕亳邦”小议林沄《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周、晋争田导致晋人率阴戎伐周邑。周王使詹桓责备晋国说。"及武王克商……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其中的"燕毫",古注是分开解释的。孔颖达《正义》:"燕国,蓟县也。毫是小国,阙,不知所在。盖与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周代音乐考古发现的四音音列现象分析,认为《周礼·大司乐》记载的周代祭祀用乐中所谓五音无商是无"商音",而非无"商调",从而证明郑注、贾疏是正确的,而后儒的怀疑则是受传统的五音音列理论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如何断句,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一系列重大史实的解读。本文提出并论证了貊分南北以及北燕未曾灭北貊的观点;对"燕亳"中的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先燕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解读,论证了亳国的存在;对于陈璋壶铭文,与"内"释读为"入"的传统观点不同,指出"内"同"纳",是收藏的意思;同时对"燕亳邦"作出了解释,得出燕、亳为两个国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杨琳 《南方文物》2014,(4):163-165
<正>殳是先秦时期常用的兵器。先秦有"五兵"之说,殳即五兵之一。《周礼·夏官·司右》:"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东汉郑玄注引战国兵书《司马法》云:"弓矢围,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这里所说的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这是步兵使用的五兵。《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这是车兵使用的五兵。两类五兵中都有殳,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1.
贾公彦《周礼义疏》《仪礼义疏》是唐代注释书直接继承汉代注释书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的两部重要著作.在《周礼义疏》中几次出现“望文为义”这一提法;其含义如何?看贾氏自己的解说:(1)(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征(亻卖),[郑注:(亻卖),买也;物有定价则买者来也.贾疏:知(亻卖)为买者,以言征召买者,故以(亻卖)为买.此字所训不定,按下文所云“贵(亻卖)者”,郑注“贵卖之”;郑亦望文为义,故注不同也.]《周礼·地官下·司市》按:“下文”指《地官下·贾师》:“凡天患,禁贵(亻卖)者,使有恒贾.”“贵(亻卖)”下郑注是“贵卖之”.  相似文献   

12.
《周礼》中第一次出现了"六书"这个词,却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后世对"六书"内容只能是根据先秦文献进行推测。汉代学者许慎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但《周礼》中的"六书"并不是许慎所说的"六书"。《周礼》的"六书"可能是指六种字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甲胄续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作者撰写的《中国古代的甲胄》论文在《考古学报》发表;1980年,第一篇论文收入《中国古兵器论丛》一书时,作者又参照新的考古资料,补充了第二篇论文《中国古代甲胄的新发现和有关问题》;至今15年过去了,作者再次结合近年的考古新发现和对金属甲胄资料金相鉴定的重要成果,撰就有关古代甲胄的第三篇论文,又一次勾勒我国古代十六国以前的甲胄发展轨迹,对甲胄的材质和发展演变提出新的见解。论文重视对考古材料的运用,分阶段论述了先秦、秦、西汉、魏晋南北朝以至十六国甲胄制作材料、工艺的演进变化,纠正了历史上的讹传,进一步揭示出古代战争中甲胄发展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4.
"橘逾淮而北为枳"见于《周礼·考工记》,《淮南子·原道训》则有"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之语,故橘北移有枳、橙之异,后流为橘有二变说。本文从经、子语境考察枳、橙之异及橘化枳的问题,认为:二书中枳、橙差异的表述,出于百家异说的风气,本为同义相代;"橘逾淮而北为枳"后来成为伪常识,历代经学者的解释,皆本《周礼》"此地气然也"之说,而子部之书,对经书中的这一命题不仅怀疑,而且从植物分类的角度提出橘枳不同种、橘枳不能化的看法,此看法得到移植和嫁接实践的证实。比勘经、子语境中两种认识的差异,可见中国传统学术特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又叫手抓、手扒羊肉,因用手抓食而得名。《说文》中说:“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羊在古时被赋予吉祥的象征,是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燕行录"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燕行录全集》或将来整理新编之本,皆当以"狭义"燕行录为定,即"燕行录"为朝鲜使臣与随员或负有秘密使命的官员"出使中国的使行录",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往来中国的纪行录"。一部书是否属"燕行录",必须具备两个充分必要条件:就作者而言,必须是国王派遣的使臣或使团中的某个成员,个别是负有国王某种特殊使命的官员;就其所到之地而言,必须是到过中国,或者到过两国边境的中国境内。反过来说,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而只具备其中的某一个条件,都不能算做是"燕行录"。而《漂海录》、《皇华集》、《东槎录》、《傧接录》之类的诗文,以及其他与中国相关之著述,皆不当混入"燕行录"之中,至多也只能作为《燕行录》的《附录》,缀于卷末。  相似文献   

17.
注家对《管子·轻重己》所载"出祭王母"中的"王母"有三种解释:土地、祖母、西王母,这些观点不同程度上都存在问题。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认为可能是指祭祀先妣姜嫄,不过未经论证,也没有引起学者应有的重视。相较而言,孙氏的观点能够得到内外证的支撑,长于诸家之说。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2010,(1):36-36
<正>"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于"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相似文献   

19.
"郑亳说"不合理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华夏考古》2005,(3):78-82
"郑亳说"否定隞都说的理由不充分,把郑州商城确定为商汤亳都的文献依据也缺乏可信性,郑州商城一带很少发现与汤亳相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及与汤相关的传说,尤其是偃师商城的发现和郑州小双桥遗址被"郑亳说"确定为隞都以后,显示出"郑亳说"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据史料,我国的假日制度始自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汉书·郑当时传》载:"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沐。"《汉书·万石君传》也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所谓"休沐"或者"洗沐",唐《初学记》解释得十分清楚:"休假亦曰休沐。汉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