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江苏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提出,"三年困难时期"的  相似文献   

2.
继2013年8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孙经先文章,称“三年困难时期”只有250万人以下的“营养性死亡”之后,今年9月22日,该报再次刊登署名“北原”的文章,称“三年困难时期”的大饥荒是“一种探索性质的错误”。-(注1)此类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突破良知底线的谬论一再出笼,并被视为“真相”加以推销,如不对其严加驳斥,将会是非混淆,谬种流传。  相似文献   

3.
王齐 《南方文物》2013,(2):108-112
当历史领域的"宏大叙事"模式渐渐被片断的、断裂的现象所取代之时,《夏鼐日记》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全方位了解这位学术大师的心路历程提供绝佳的机会,而且还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乃至现当代历史的有益"增补"。与夏鼐先生同时代并有着相似经历的钱鐘书先生也留下了名著《围城》。本文尝试着对《夏鼐日记》前三卷和小说《围城》这两部不同的"作品"进行"互读",以期进一步理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及那一代学人的风范。任何"作品"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视角",但倘若各种不同的"视角"彼此交织、互为补充,那么,关于"过去"图景的立体"拼图"就会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4.
『大镜』は平安时代の历史を题材にした物Z作品でぁり、世次という老人が主な语り手となつている.世次は自分が话をするにぁたり、その目的を次のように述べる.  相似文献   

5.
王齐 《南方文物》2014,(1):151-155
本文以《夏鼐日记》为文本依据,围绕夏鼐先生在从事考古学研究半个世纪中走过的不同地点,交往的不同人物,梳理了夏先生在考古学门内的人生轨迹,旨在理解生于忧患的有良知的一代知识分子"学术建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同为女性战难日记的《程瑞芳日记》与《安妮日记》,都是见证战争与灾难的历史档案,两者固不乏共性,却各有千秋。两位女性作者在许多方面迥异,一个是饱经风霜、见惯生死的六旬老妇,一个则是天真活泼、敏感多思的妙龄少女。两人均兼具女性柔弱、坚韧的品性,悲悯、良善的人文关怀,拥有直面苦难迸发出惊人勇气与超凡毅力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王齐 《南方文物》2014,(3):139-144
夏鼐先生成长于一个提倡以科学和实业救国的时代,科学救国的志向激励着年轻的夏先生远渡重洋。海外求学的经历使夏先生系统学习了西方的科学和文化,培养和具备了世界性的胸襟和视野。但中国从民族危亡走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强的艰难历程,又使夏先生的思想意识中带有民族性的维度。世界性与民族性贯穿在夏先生一生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活动中,彼此交织。  相似文献   

8.
林京耀 《炎黄春秋》2002,(10):36-37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现在西方人、东方人包括中国人都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这是吴江同志在最新出版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和青年朋友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前言中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他说,对于这个问题,“至少在我看来,至今好像还没有能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二战这场空前的浩劫之后,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能否深入地反思大屠杀的历史及其根源,并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是决定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一道门坎。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近年来有关于二战大屠杀历史的档案文献的地位不断得到认可和提升,2009年和2015年《安妮日记》和《南京大屠杀档案》先后被正式收入《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10.
五十五年前的1951年5月20日下午,我正在上海《解放日报》总编室上夜班,编第一版要闻。那天是星期日,没有什么要事,也不开每天下午四时例行的编前会。我就处理新华社白天发来的电讯稿,挑选晚上要发的新闻稿。忽然从一堆稿件中发现一份用电讯发来的当日《人民日报》社论,题目是《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厚厚一叠,字数很多。  相似文献   

11.
12.
赵倩 《沧桑》2009,(3):232-232,253
著名女作家丁玲的早年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五四新女性——莎菲,但是又同当时其他作家笔下的新女性有所区别,可以这么说,莎菲是代表了“五四”退潮期的新女性——一批在随时都有可能被黑暗势力吞噬的陷阱遍布的时代,努力寻求光明的伟大女性。  相似文献   

13.
<(徐世昌年谱>及其编者考论>一文,对年谱编者贺培新之生平及其同徐世昌家族关系作了颇为详尽的考证,不过由于作者未参阅徐世昌所撰的<韬养斋日记>,故就<年谱>本身内容的考察略显不足,尚需补正.<韬养斋日记>学术价值很高,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徐世昌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因其所涉甚广,覆盖了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通过该日记可以考察晚清民国的社会全貌.  相似文献   

14.
窦彩娟 《丝绸之路》2010,(12):69-70
自1986年《第二性》中文译本在我国出现之后,对我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运用《第二性》中的理论对铁凝的《大浴女》进行解读,分析《第二性》对铁凝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舜徽壮议轩日记》是张舜徽先生1942年9月24日——1947年1月7日日记,分为“居湘编”、《入陇编》两部分.《日记》以学术为中心,探索古今,议论纵横,显示出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6.
钱大昕的《元史艺文志》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目录学著作,是钱氏对元史研究的一大贡献。此书比起以前的同类作品有很大的进步,但亦存在一些缺点。现有的《元史艺文志》整理本都存在程度不等的问题,难以令人满意,期待新的整理本出现。  相似文献   

17.
春花 《满族研究》2022,(1):31-36+42
满文《大藏经》包含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五部,《大般若经》是般若部中排列最先篇幅最大的一部经卷,共四百卷,十四函。乾隆三十七年招集编译人员,开始翻译《大般若经》,至四十三年完稿。为六十班禅来朝之际赏赐需要,乾隆帝命刻印《大般若经》。至四十四年刻印十套,先装潢第一套,然后装潢其余九套,颁发各皇家寺庙供奉。本文据《军机处上谕档》《实录》《大清会典》《起居注》《蒙古王公表传》《清史稿》《雍和宫满文档案》《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等,考订满文《大藏经》之《大般若经》的编译、刊刻、装潢、颁发始末。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关于民国时期中产阶层日常经济生活的研究论著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根据《吴虞日记》记载的日常生活收入、支出情况,分析成都与北京两地中产阶层消费资料比例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的消费结构变化,并揭示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马菁卉 《神州》2013,(26):138+140
本文通过对《老乞大》这一始于元朝时期的汉语教材中量词编用分析,总结其中汉语量词安排与设置的特点,引发对现代对外汉语教学的些许思考,进而提出对现代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方法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尚书大传》是西汉初期伏生学派说释《尚书》的记录。关于其称名,汉代的文献记载、书目著录以及称引用名等共同说明,该书初名"传",而非"大传"。根据早期用例的出现时间可以推知:东汉之初,"尚书大传"名始出。这个问题的厘清,对于经学、训诂学、古籍整理等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