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代户口统计数字,据史册所载:大多平均每户只有两口左右,这一现象为宋代所特有。宋末元初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卷十一,于记述宋元户口之后有一段按语:“以史传考之,则古今户口之盛,无如崇宁、大观之产。然观当时诸人所言,则版籍殊欠核实,所纪似难凭,鉴者详之。”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探索,在研究宋代人口问题的著作中作了一些论述,并发表了数十篇专题论文。本文就有关探讨宋代户籍制度和人口问题的观点作一综述。一、关于宋代户籍制度的问题。学术界关于宋代户籍制度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漏口说”、“析…  相似文献   

2.
宋代人口地理研究的一部力作辛德勇北宋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北人南徙大潮。这次移民活动,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南北对比形势,而且对于全国经济、文化的地理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这次移民活动及其影响,却...  相似文献   

3.
清代苏州书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州地区自宋代开始出现书院,至清代,苏州书院经历了前期复兴、中期鼎盛、后期衰落三个阶段。清代苏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许多特点,不仅促进了苏州教育的发达,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繁荣了学术。  相似文献   

4.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5.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伯重 《清史研究》2002,4(1):62-70
五、明清苏州城市的人口变化道光《苏州府志》卷10说晚明的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亦即城市人口占到全府人口的十分之八九。虽然这个说法无疑有夸大,但城市人口在苏州府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很高则是可以肯定的。苏州府本是明清江南城市化水平最高之处,而苏州地区(即吴、长、元三县)又是苏州府内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仔细来看,在本文所研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人口有很大变化。对于这个变化,我们也从府城与郊区市镇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府城的人口变化明代后期苏州府城(城…  相似文献   

6.
宋代福建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福建人口研究吴松弟宋代是福建历史上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人口数量由少到多,人口分布由不均衡到均衡的时候。北宋后期福建开始出现人稠地狭耕地缺少的现象,南宋以后越演越烈,大量无地人口或从事工商业及其他职业,或迁入深山区和外区域,从而促进了福建商品...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经济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时空范畴。本主要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建国五十年以来贵州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概况。从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地关系矛盾、城市化滞后等方面分析和探讨贵州主要的人口经济问题,进而结合这些人口经济问题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科学化素质、合理进行人口分布、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8.
宋代海洋诗词创作之大盛在中国古代海洋诗歌史上是空前的,这与宋代经济的转型、宋代人口的迁徙、宋代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宋代海洋事业的发展、宋代政治斗争的局势、宋代时代审美的变化等有紧密的联系。最主要且最基础的一点是,海洋是一个地理空间,创作海洋诗词需要在这样一个空间内或者有一定的空间体验后进行。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宋人频繁地与海洋接触,这是其创作海洋诗词的基础条件之所在,也是宋代海洋诗词之所以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吴敬 《考古与文物》2014,(1):95-100
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宋代社会、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宋代南方各地葬俗的共同特征,这是宋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南方地区宋代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志书服务于现实,就必须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现实中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而志书编写也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展开。人口志从人口学概念和学科特点出发,决定了其必须研究经济人口现象,记述的内容应该是广义的人口学的内容,修出的应该是“大人口志”。这就要求人口志对与经济建设关系密切的人口与环境关系、人口非农化与城市化、专业技术人口素质等问题进行专门、翔实、准确的反映。而这恰恰又是以住编修人口志工作当中的薄弱环节,是影响人口志为现实服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总结本届修志经验,续修下一届志书必须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陆雪梅 《东南文化》2002,(11):48-49
北宋尺的长短合今尺在30.9—32.9厘米之间,通常为31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巩义市清中村南地发现一尊北宋时期的圆雕石虎,石虎附近同时发现有大量的砖、瓦、瓷器残片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物部门在清中村调查时又发现了两尊武士造像和两尊石虎石刻,这些石刻出土地点均属北宋皇陵的清易镇墓区范围,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北宋皇陵公布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与两宋、金代相比,蒙元初期正统论明显有新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传统夷夏之防的藩篱,为元末修辽宋金三史确定"各与正统"的原则奠定了基础,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意识。二是在理论上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杨奂、郝经标举"王道"或"中国之道",超越了从前以血缘、民族、天命、德运、地域、国势等因素来论正统的思维模式,因而更具理性色彩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代施渚镇位于今湖州市埭溪镇。其地名变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唐时叫做上强,宋元时名为施渚,明清时更名埭溪。施渚镇位于连接湖州与杭州的陆路交通要道上,故北宋在此设税场征收商税。南宋时,江南运河交通地位愈发重要,施渚镇所在陆路通道之地位下降,导致该镇及税场被废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在此兴起埭溪市,最终成长为镇。施渚镇之兴衰是其所在地区交通格局及商业格局之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水东宋氏从唐初至明末统治贵州水东地区,唐宋元明四朝先后封赐诸多官衔。通过对水宋氏所任职衔的研究,可充分认识其兴起、发展、兴盛和衰亡过程,也可窥见中央王朝的治黔方略及贵阳政区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原文物》2020,(2):20-32,F0003
烈山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2018年开始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Ⅰ区金元窑址区域、Ⅱ区唐代末期至北宋窑址区域、Ⅲ区汉代窑址区。清理各类遗迹70余处,包括6座窑炉、52个灰坑、1条道路、14条灰沟,以及大量遗物,其中以白瓷、青釉瓷、三彩器为主,产品主要包括碗、盘、盏、罐、素烧建筑构件、黄釉印花砖等。烈山窑址很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宿州窑,其主要受定窑、磁州窑和巩县窑的技术影响,时代划分为东汉、唐代末期至元代晚期。  相似文献   

17.
宋代桑税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国 《史学月刊》2006,(11):31-35
宋代桑税肇端于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除与桑蚕业、丝织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以外,唐宋之际两税法制度的变迁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宋代赋税体系内,桑税是国家正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税方式北方以桑功计量,南方则依据桑地征收。桑税的出现是土地作为征税对象进一步细化的结果,也是宋代两税区别于唐代两税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随州市何店镇干堰洼宋明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堰洼宋、明墓位于随州市何店镇巫山村。2002年7~8月,为配合孝襄高速公路建设,在路基范围内发掘清理宋代墓葬2座,明代墓葬4座。随葬品以陶器和瓷器为主,铜器极少。为研究随州地区宋、明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葬俗等方面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开封城墙源于唐汴州城,北宋时期为东京城的内城,金代末年曾将其南北两墙稍加拓展,后经明、清之际的多次重修,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5月至7月,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在开封城墙西门的北侧进行了勘探和试掘,发现有三层不同时代的马道相叠压,为研究开封城墙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为配合荥阳槐西希格玛欧洲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其一期基建工地范围内共清理魏晋、宋、金、明各个时期墓葬共36座,其中宋墓壁画保存基本完整,墓室西壁绘制的僧侣作法事图是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壁画题材,它的发现为郑州地区宋金壁画墓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