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什么是地理环境呢?「地理环境是人们在其中进行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那些直接的自然条件之自然与历史的经常的统一体。地理环境是地球表面一定部分在其自然发展及为人类所改造的一定阶段上相互作用着的地形、气候、土壤、自然矿藏、植物界和动物界的纵和。」(伊凡诺夫——欧姆斯基著:「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中译本十一页)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来说,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之一,惟不是决定的条件。斯大林同志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里指出:「地理环境当然是社会发展底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而且它无疑是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加速或延緩社会发展进程。但它的影响,并不是决定的影响,因为社会的变更和发展要比地理环境底变更和发展快得不可计量」。而且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影响程度的大小,是和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地理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来解析地理环境对贵州人人格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产生与扩散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反映,不同的文明与不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又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地理要素的组合及其共同作用。产生古文明的区域,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地理环境优势的变化,又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本文分析了黄河文明的起源、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黄河特殊的"曲流"形式以及中国特殊的地形阶梯及气候带与晋商的形成,黄河沿岸东西、南北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现代发展滞后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由河流治理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的优势,充分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两岸腹地的左右互动,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岸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综合谋划黄河沿岸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探讨了政治地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认为政治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的政治现象进行空间分析和政治决策对于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作用;在政治地理研究中必须掌握发展的观点。其次,论述了世界政治地理形势的大致演变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第三,认为在现代政治地理学及其应用与研究中国家是其基本区域单位。  相似文献   

5.
人定胜天的自信感是机器时代的产物,是人类心智进步的一个表征。但是,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这种乐观情绪也影响了许多人的思考方式。他们断言,生产力水平越低,人类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作用越大,反之,人类生产力水平越高,受环境的制约也就越小。这种见解所含的思路,在普列汉诺夫那儿可以看得更清楚。他说:“地理环境对于社会人类的影响,是一种可变的量。被地理环境的特性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人类控制自然的权力,因而使人类对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关系。”很明显,普列汉诺夫已注意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变动  相似文献   

6.
浅谈美术地理的地域空间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用地域空间和历史的观点对美术的地域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美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全文从横向地域性、纵向地域性、地域空间的扩散性三个方面对美术的地理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分析,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美术风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可以看作是对文化地理理论的一种补充与印证。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的历史地域分布及生存方式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是1953年才结束原始游猎生活的少数民族。今天的鄂伦春族是由东北的一些古老民族经分化融合形成的。历史上鄂伦春人分布在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至黑龙江各支流的广大地域。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取得完全依赖所处的地理环境。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社会发展极为缓慢。对于这个民族,人地关系的这段历史基本上由地理环境起决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们说:历史唯心主义者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从社会的精神生活,人们的思想、动机和意志中寻找社会发展的最后动因,必然会把社会发展史归结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创造世界的历史,否认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这一观点在历史上和理论上都不正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政治地理环境分析及外交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诗图 《人文地理》2002,17(1):69-72
本文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今中国的政治地理环境特点,认为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处于亚太地区的枢纽位置,海陆邻国众多,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潜在性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政治地理环境比较严峻。鉴于这种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和中国目前的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因势利导、放眼未来的外交方略与对策,即理智而妥善地处理好中美关系,积极争取欧洲、转化美国,立足亚太"舞台",发挥大国作用。认为当今中国迫切需要的是继续争取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不懈地走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宋晓峰 《人文地理》2012,27(6):158-160
本文从美术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地域差别,指出地理环境对山水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即对山水画作品面貌的影响,对山水画家创作灵感的影响,对作品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影响,对山水画派和地域人才形成的影响。因而,地理环境是艺术家创作的对象和源泉,也是决定美术风格的关键因素,对山水画派和地域人才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才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宝芳 《人文地理》1999,14(Z1):64-67
人才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是由社会实际问题,人才系统与地理环境关系和人才地理研究者的研究基础决定的。本文对人才系统与地理环境关系、人才地图、人才地域分布、人才地域结构、区域人才资源配置和开发战略、人才地理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认为今后人才地理学要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创新、进行理论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许韶立 《东南文化》2007,(3):45-48,49
“河洛文明”是“黄河文明”的核心,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她的产生与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自然方面来讲,影响河洛文明产生的主要有气候、河流、地形、地貌、黄土、动植物、矿藏等因素,这些自然因素对河洛文明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给“河洛文明”打上了深深的地理环境的烙印。自然环境并不决定河洛文明的产生,但它可以延缓和促进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正>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处于经常地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不变化、不发展的地理环境,是不存在的。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也必然促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郑敏 《神州》2013,(12):179-179
哲学家常辩称权利不具有基础性,权利是由更基础的价值衍生而来。拉兹对这个观点的表述是:"权利的认定一般是从终极价值到义务论证的中间结论"(Raz1986:181)。拉兹的观点可以称为简化论假设,也就是比权利更具基础性的价值在概念上先于权利产生并且决定着权利的范围和作用。严格检验简化论假设需要对话语权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非所有证明保护话语权或宗教的正当性的原因都能为确立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发达 ,家长制家庭与村社土地制度的长期存留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国家、权力、平等与公正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朱志清 《黑龙江史志》2014,(14):116-118
人类社会的政治军事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中做出了落脚陕北、把陕北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的战略决策。地理环境是中共中央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西北地区和陕北根据地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及分布结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长征落脚点的抉择及陕北革命大本营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具有一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是极为少见的。究其原因为,一方面是地理环境的基础作用,独特地理位置、封闭而又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其然;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历史和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对封闭、完整且一脉相承的文化是其内在动因;人口、土地开发和技术水平三者关系的协调是其前提;先进的农耕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其基础;文明中心随环境而变迁,保证了古代文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梁启超引入西方地理环境论学说,诠释文化发生的原理,指出了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因果关系。他通过分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阶段、内涵、作用和影响,重新评价广东的区位优势和世界影响,指出鸦片战争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止。梁氏是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根据各地历史、学风、流派、人物、论著等差异,将中国划分为20个文化区及若干亚区,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纵横剖面。梁氏后来重新审视了地理环境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并明确指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曹诗图 《人文地理》1994,9(2):49-53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深入论述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双向同构关系,分析了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文化风貌、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产品特色等具体影响,指出了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川青交接民族区域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及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川青交接区域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多元民族、文化、宗教、经济构成及其历史演变的内陆性约束,致使其城镇发育滞缓。城镇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中央行政建制,就单个城镇而言,民族宗教文化与民族贸易的亲合关系和响应力,是城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着人地关系和人居模式。城镇分布的离散性和差异性显著,并以文脉为纽带进行着区内城镇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