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立海 《百年潮》2020,(2):83-90
美国著名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曾说过:"学生运动是现代中国发展的潮汐表"。1948年中国"反美扶日"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并由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上海的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他们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不但坚决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战后复兴,而且同国民党上海当局的反动行径进行了英勇斗争,充分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崇高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2.
麦卡锡主义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卡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潮流。五十年代初期在美国横行达五年之久。本文对麦卡锡主义的迅速兴起、迅速衰落及其与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关系作了探讨,为我们了解战后美国史提供了一些材枓。  相似文献   

3.
张哲荪 《文史精华》2010,(12):42-47
<正>"航天之父"钱学森新中国成立前夕,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决心回国。当时反动的麦卡锡主义正横行美国,掀起一股迫害共产党人、迫害进步人士的歇斯底里狂潮,无端指责钱学森是"共产党员"、"携带机密资料"等,不准钱学森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扣留了钱学森。钱学森在15天内体重掉了15  相似文献   

4.
美国重视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 ,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是随着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增而兴起的 ,美国对新中国的关注 ,目的是使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从单纯的学术探讨转而公开为美国全球战略、国家利益服务 ,这是战后美国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探讨的是麦卡锡主义时期美国中国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3、4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协办的"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在我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与来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在听取哈萨克斯坦、以色列、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印度、美国、土耳其等国汉学家的发言后,刘奇葆同志与大家深入交流,高度评价长期以来中外汉学家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各国汉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1950年代,为配合冷战战略,美国宣传部门制定了以"华夷之辨"为核心的对华宣传政策。通过各种宣传媒介,美国把台湾国民党政权塑造为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代表,同时大肆宣传新中国是文化"异端",指责其破坏中国文化。其目的是以此来动员东南亚华侨华人对国民党政权的认同和效忠,使华侨产生对于新中国的厌恶感和疏离感。这种宣传也是为了在世界舆论中为国民党政权赢得支持、诋毁新中国。美国宣传的实质是把民族身份认同问题整合进冷战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之争建构为文化身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1920年之际,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反共浪潮,其气势虽不及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但它对美国进步力量的打击和摧残,对美国民主、人权原则的践踏和破坏也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国内史学界对麦卡锡主义的研究已有不少论著发表,但对“红色惊恐”的研究似显不足。本文试从这场反共浪潮的起源、其镇压活动历史后果等三方面对它作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寒冬 《文史月刊》2007,(12):30-33
李宗仁,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任总统,新中国解放后定居美国。从1955年至1965年,李宗仁多次表示要回中国。当时李宗仁处于美国"监护"和美  相似文献   

9.
拉铁廖尔自幼在中国长大,是熟悉中国、蒙古等亚洲国家国情的,尤其精通中国边疆问题的“地缘政治学”家,于抗日战争期间由美国罗斯福总统提名,担任蒋介石的私人政治顾问。他对中国问题的论述曾在美国产生了影响,但同时也不幸因而落入反共的“麦卡锡主义”的魔瓜。他堪称50年前中美政治风云的重要见证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在近代遭遇了与西方文明的一系列碰撞,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巨变"。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仁人志士以种种努力不断寻求对西方的理解,以看清自己身居何处,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的汉学家们也在尽力探究对中国文明遭遇与出路的了解,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近代中国发生的一切巨变以及面向未来的可能方向,他们往往选择了回到过去、检视历史的路径中。美国汉学家芮沃寿(Archur F.Wright)就是在这样的强烈现实关怀下,把目光转向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史,写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学术与西方汉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学缘关系。以"层累说"为中心理论的"古史辨运动"即是一个绝佳的例证。在"古史辨运动"发生之际,胡适、顾颉刚提出的"东周以上无史论"即是从美国学者迈尔与德国汉学家夏德等人的"疑古"论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而胡、顾二氏继而主张的"商代犹是石器时代的晚期"之论则是直接受到了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中华远古之时代》的影响。在"古史辨运动"兴起之际,美国汉学家恒慕义对《古史辨》第一册的介绍与评价,无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历史或最为诡异的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旨在驳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左传真伪考》,反倒被"疑古派"拿来证明今文家言,以推进"古史辨运动"中关于今古文学问题的讨论。因此,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这一西方汉学与"古史辨运动"之间的学缘关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是一个极佳之写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方志资源国际普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方志资源国际普查刍议陈桥驿这次我出访北美五个月,在加拿大和美国接触了不少汉学家和汉学资料,其中也包括这些国家收藏的中国方志和编制的方志目录及汉籍目录。在交流之中,不少外国汉学家把中国历史上积累的丰富方志称为“资源”,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修纂而成的大量...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破坏中苏关系,削弱苏联和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对中国实施了包括准军事行动和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宣传战在内的全面隐蔽行动。其中准军事行动主要有:支持逃窜到缅甸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袭击中国西南地区的"纸张"行动;支持西藏叛乱武装;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对中国大陆的袭击骚扰。隐蔽  相似文献   

14.
柔克义是晚清中美关系史上一位难得的身兼汉学家的外交家,也是美国政府中促成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1901年代表美国政府参加《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就力主削减庚子赔款,随后又极力主持正义,反对列强因"镑亏"问题提出的还金要求,并推动美国率先退还部分赔款,在1905~1909年驻华公使任上代表美国政府,终将"庚款兴学"具体加以落实,促成清政府创办清华学堂。柔克义与美国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系,既体现了这位汉学家出身的外交家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庚款兴学主要系出于美方的决策,是美国政府的主动行为。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1892──1973)本名波尔·赛登斯区克·布克,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是她父亲为她起的中国名字。她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出生十个月后,便随当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中国镇江。从此,她与中国人朝夕相处,自幼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她在中国完成了小学、中学教育,回美国完成了大学教育后,又回到中国。1922年到南京大学任教。直到1935年才离开中国。 赛珍珠是从写作中国题材的小说开始她的文学生涯的。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获1932年普利策奖,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 赛珍珠回到美国后,一直从事中国题材的文学创作,并致力于中美两国 人民友好的工作。美国麦卡锡主义时期,因她对中国的友好,一受到麦卡锡主义者的攻击。1949年,我党秘密党员王莹、谢和言不赓受命赴美国做抗日宣传及统战工作,被美国政府无理逮捕,赛珍珠四处奔走营救,最终使他们获释回国。 1972年,尼克松曾有意聘请她为访华团成员,但她执意要以民间的形式访问中国,便向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申请签证。但是,她的申请因历史的原因未予获准。这使她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刺激,从此一病不起,于第二年──1973年3月 6日逝世。临终之前,  相似文献   

16.
正《晚清时期老外的"国学"情结》自1807年英国人马礼逊来到中国后,来华的西方人络绎不绝,他们往往背负外交、经商抑或宗教使命,其中不乏长袍马褂久居甚至老死中国者。他们身上表现出长期耳濡目染中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国学"情结。第一,人名多附庸中国传统文化。美国汉学家Samuel Wels Williams,中文名字为卫三畏。"三畏",不仅与他的英文名Samuel音相近,而且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为国民政府在二战时期和战后的盟友,一直竭力地扶持国民党,尤其是国共内战时期,更是大力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但是到了1949年年初,国民党军事和政治都接近崩溃之时,选择南迁都城。而此时美国却没有按照国际惯例跟随政府南迁,而是留在南京选择和中共的接触,这成为了当时让各方势力感到奇怪的事情。实际上,这一时期美国对于国民党已经失望透顶,正在努力拉开与国民党的距离,避免陷入与中共关系的死局。  相似文献   

18.
阿里夫·德里克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德里克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了费维恺译介的中国史学界"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影响。在对费维恺等老一辈的美国汉学家的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德里克格外重视以"资本主义萌芽"为核心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对于西方中国研究的意义,并给予了中肯的评价,指出"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是对西方"中国经济停滞论"的有力回应。德里克同时也认为,在中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扬弃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北美汉学家论中国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汉学家论中国方志杭州大学陈桥驿我去年曾花半年时间在北美加拿大和美国访问讲学,与当地的不少汉学家和收藏汉籍的图书馆有过较多的接触。汉学,或者说中国学(Sinology),目前在北美是一门相当流行的学问,在西欧也是一样。尽管与以前西欧伯希和(P.pe...  相似文献   

20.
高翠 《文史月刊》2009,(12):36-41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头号中国通”费正清曾两次来华。在广泛而深入的观察中国社会的基础上,对国民党政权的腐朽落后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最终推断出国民党下台的结论。他的这些看法为美国对华政策制定者做出决策提供了参考,使美国政府与国民党这艘沉船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