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社会中的传承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没有因为网络文化的出现而走向衰亡,相反,它们在网络社会中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并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张军香 《沧桑》2013,(4):189-191
文章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宁武的方言地名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了宁武方言地名所蕴涵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雒鹏  黄海英  包妍 《丝绸之路》2013,(22):23-27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甘肃方言是甘肃文化的载体。甘肃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甘肃方言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传达出有关甘肃文化的丰富的信息。甘肃方言文化,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耕传统型,二是民族混合型,三是走廊过渡型。  相似文献   

4.
吴芳 《岭南文史》2011,(4):38-42
潮汕方言歇后语主要指流行于广东东部潮州、汕头、揭阳三市操讲闽南方言的潮汕地区的歇后语,它是潮汕方言俗语中的一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任何一种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写照。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潮汕方言歇后语必然蕴含着大量的潮汕民间文化,印记着潮汕地区老百姓们的日常社会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流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因为它有别于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所以是一方民俗的反映。每一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如人们形容东北人一张口就是“满嘴的高粱花子味”、江浙话是“吴依软语”等,那么四川方言的特点是什么呢?是生动、机智和幽默。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和推广。一些过去曾使用过的方言如今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口头语,为此,很多人都担心方言会不会被普通话同化?  相似文献   

6.
方言俗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东海方言俗语记录和反映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民间信仰、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对其进行文化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打开一个地方文化宝库的新通道。  相似文献   

7.
开疆文化在海南传播的方言印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竑  韩延星 《人文地理》2002,17(2):70-73
虽然移民在新地久居之后,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方面可能会受到新地居民的影响而变得一致或近似,但是仍然可以依循口语、基本词汇的称谓等方言方面残存的某些特征,追寻出这些移民的出发地,进而了解文化传播、扩散的相关规律。海南岛作为一个文化发展较为晚近的岛屿,其文化的外源性十分突出,即在黎族本底文化的基础上,由汉、苗、壮、回等民族文化,以及近代华侨文化、农垦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的长期相互碰撞、整合生成的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类型。文章在界定海南文化是一种开疆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海南方言的形成、特点、演变、地域分布等内容的分析,解释现存海南方言的存在系完全源自历史时期开疆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扩散,从而对海南开疆文化的传播作出相应的印证。  相似文献   

8.
蒋仁 《福建史志》2009,(3):60-60,62
浦城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结合部.七县为邻.方言多,语汇丰富,区域之间的语言差别也大。语言专家学者非常关注浦城方言.笔者曾接待过专家四次来浦城考察。  相似文献   

9.
方言与民歌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平 《民俗研究》2004,(2):79-85
同是“感于哀乐,有感而发”①的民歌,因地域的不同,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如陕北民歌《走绛州》,其粗犷豪放,恰似西北汉子;而江苏民歌《茉莉花》,清醇委婉,犹如浣纱女子;两相比较,地方特色甚是鲜明。并且这种情况由来已久,试比较下面两首古代民歌:  相似文献   

10.
袁泽 《丝绸之路》2004,(6):46-48
翻检张掖市志,许多不用或语义缩小的方言土话,留存了过去的生活。如今,经历过的岁月被夹在了历史的纸页间,断裂的历史需要链接:  相似文献   

11.
海岛文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静  朱竑 《人文地理》2006,21(2):99-103
海岛型区域文化是有别于大陆区域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形式和类型。有关海岛文化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十多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试图对国内外海岛文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述评,并探讨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以期对国内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岭南文化对广东外省人群体影响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以文化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岭南文化对广东外省人群体的影响特征。笔者发现:岭南文化影响广东外省人群体的总体特征呈中间型,南方群体、男性群体比北方群体、女性群体易于接受岭南文化。并得出几点结论:在文化扩散的早期阶段,等势文化之间的影响排斥性较明显,表层文化相对于深层文化接受大于排斥,文化距离对深层文化的扩散起决定影响,经济条件对表层文化的传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提出中国地域文化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至今可以分为十六个地域文化区,文章概括了各区的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弘扬传统文化,热爱乡土,开展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夏丽丽 《人文地理》2000,15(4):55-58,15
本文试图探讨文化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文化模式、文化观念更新、文化定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如渊  金波 《人文地理》2002,17(6):89-92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CN下注册的域名、WWW站点及互联网用户三要素变化的分析 ,表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的地域差异巨大。首先 ,东部沿海地带省份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带 ,呈东、中、西三带递减规律。其次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 ,特别是大、中城市 ,广大的农村地域基本属于待发展区。再次 ,在东、中、西三带内部存在次级分异。此外 ,在城市之间也存在次级差异 ,呈超大城市向小城镇递减规律。最后 ,作者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等角度初步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迁居对单位老年人日常生活社会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飞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13,28(3):78-84,6
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本文以单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观察、追踪研究、结构访谈、案例剖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比迁居前后单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状态,分析迁居后单位老年人应对新居住空间与原有社会交往空间分离下的日常活动与交往模式的调整与变化,重点剖析迁居老年人与原单位社区之间的互动,进而归纳迁居对单位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机制,并从老年人迁居与社会交往的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老龄政策。  相似文献   

17.
曹前  沈丽珍  甄峰 《人文地理》2018,33(5):97-105
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使得时空压缩,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等要素流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城市体系。互联网企业及其与实体行业的相互渗透使得它们成为信息时代各种要素流动的综合体现。本文借鉴Taylor等提出的基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以中国百强互联网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为基础,引入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从企业演化的角度分析互联网企业空间格局与城市网络特性。从2000、2005、2010和2017年互联网企业空间分布、规模与等级分布、"互联网+"/纯互联网企业分布及它们的演化规律分析互联网企业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全国层面的互联网企业空间分布极化,城市网络中心性与扁平化并存,网络整体地域性减弱。  相似文献   

18.
戍边屯田等政治措施对海南岛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竑  贾莲莲 《人文地理》2006,21(5):55-60
海南岛文化的发展除了受海岛独特区域地理环境、行政建置变更、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外,也多因国家政治措施的变更而产生不同影响。历代王朝戍边屯田等政策的实施,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和开发方略,在漫长农耕文化时期,通过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原文化(如农田水利技术、建筑技艺等)在海南岛的传播和扩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海南区域文化的形成产生启迪和推动意义。文章探讨了历史时期戍边屯田及现代农垦等政治措施对海南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对海南岛屿型区域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寻求历史期开发政策措施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探讨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滞缓或促进作用,并以宁夏的区情进行了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