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敏 《岭南文史》2014,(2):45-49
正广州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与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有"千年外贸港市"的美誉。早在汉代,广州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在广州象岗山发现的南越文王陵墓,就出土了波斯银盒等舶来品。南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10多批。到了唐代,广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当时的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以总管对外贸易。从五代到宋元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  相似文献   

2.
一、宋代以前的海外贸易及管理方式 1.唐代:从互市监到市舶使虽然在唐代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中,以市舶使最为有名,但是,在市舶使出现以前,唐政府其实有机构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了。《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三》下“少府监”条云:  相似文献   

3.
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富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商贾云集,来往频繁。与唐代对外贸易密切相关的市舶使,也是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市舶使的设置、人选、职能等问题,学界多有探讨。吴德鄘墓志的出土,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市舶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墓志全文节录如下:……公姓吴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守恭,皇兴元元从定难功臣、守内侍、赠右监门卫大将军,历荆魏益三镇监军使。祖希晏,皇内府令,历  相似文献   

4.
岭南的对外丝绸贸易主要在广州,隋唐两代因为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央王朝的重视与连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通,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大批的丝绸经由内地运过南岭,再由广州出口。随着丝绸贸易的扩大,我国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加上市舶制度的建立,使岭南经济、政治地位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
黄涛 《福建史志》2006,(2):35-39
中国既属亚洲东部大陆大国,也是太平洋西岸海岸古国。早在上古就产生民间海上交通与贸易,到了两汉.中央政府直接派遣官吏进行一定规模的海外贸易,标志着海外贸易正式成立,此后广州就首先成为国际贸易重要港口之一。自唐代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制度以来,历朝在沿海的广州、泉州、温州、明州、杭州、密州等外贸口岸职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事务。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港之一。  相似文献   

6.
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兴起于清代开海禁、建立粤海关之后。它的出现,是在中西之间基本保持正常贸易关系的状态下,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逐步积累而自然生成的,是中国对外贸易从传统的贡舶贸易过渡到商舶贸易的产物,在当时乃是一种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黎虎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乃唐代外贸、外交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素为中外学者所关注,论著颇繁,然而其中诸多问题争议亦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一番清理,庶几近乎是。兹就有关市舶使之设置及其人选、地方长官在市舶管理...  相似文献   

8.
唐代“住唐”阿拉伯、波斯商人的待遇和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时,朝廷对陆、海对外贸易都是很重视的。尤其是海上贸易已逐渐发展为经常性的大宗贩运,往来次数多,商品种类增加,贸易额扩大,十分繁荣发达,更引起朝廷关切,因此唐王朝特设“市舶使”一官,以专司其事。  相似文献   

9.
赵东亮 《史学月刊》2006,(11):49-54
佛山商团的成立,既是佛山自治、自卫传统的延续,也有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现实原因。初期它以“捕匪安良”为宗旨。1923年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后,滇军驻扎佛山,对地方滋扰极大,佛山商人痛恨滇军。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佛山工农运动兴起,也引起了佛山商人的不安。这两个原因加上当时把持佛山商团的陈恭受个人因素,佛山商团在商人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并且逐步走上了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相对抗的道路。1924年8月至10月发生了广州商团事变,佛山商团是这次事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广东全省商团联团总部还一度迁到佛山。佛山商人首先进行罢市,但在政府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佛山商人很快选择了服从。当广州商团与政府军事冲突时,佛山商团自知不是政府的对手,没有参与。商团事变后,佛山商团即自行瓦解。  相似文献   

10.
谭元亨 《神州民俗》2010,(5):4-6,I0001,I0002,15-27
秦汉以来,广州对外贸易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由此始发通往世界的贸易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17、18世纪,随着欧美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地来华航线的开辟,广州成为外国商船首选的黄金口岸和清朝政府对外贸易的前沿基地。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海禁取消,设立江、浙、闽、粤四个海关,在粤建立洋行制度,由十三行行商专营对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西江一直为水运枢纽,近代更称为“黄金水道”。广西绝大部分、广东西部和云贵部分货物,运经西江而达佛山和广州,由广州再通海外,商业繁荣,因而西江市井商俗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言弘   《广西文史》2006,(4):50-54
广东古称“百越(粤)之地”。广州早在秦汉时期已经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口岸,唐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超过前代,海外贸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旧唐书》记载“南海郡利兼水陆,环宝山积”,“广州有海之利,货贝狎至”。到了宋代,广州对外贸易更加发展,当时阿拉伯及东南亚诸国的香药大多数先运到广州集中。香药主要是奢侈品,供统治阶级享用,其中也有些可作药用,如木香、乳香、安息香、肉豆蔻、苏合油等,宋人称香料为香药,焚香和薰香是宋代官僚贵族地主最常见的风习,尤其宫庭皇族大量焚烧香药以为享受。此外焚香礼佛,祭神耗用,疾病配药等数量也很大。广州对外贸易进口货中以香药为大宗,获利最多。宋代最早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封闭全国海关,仅留广东粤海关一口通商,一时间“东南西北中,一齐到广东”,广州成了洋货与土特产集散中心。这种千军万马奔向广州做生意的现象,当时被称“走广”,广州可谓盛极一时。清代广州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欧美国家和地区商货荟萃之地。从广州出口的商品以茶叶、丝绸、织席、瓷器、爆竹为主,进口商品有毛织品、棉花、金属、香料和鸦片。  相似文献   

13.
西门子助力广州佛山城际地铁运营快捷准点,确保双城居民安全舒适出行。佛山,一座因功夫而闻名的武术之乡。在这里,生活着一位自幼习武的蒙师傅,痴迷咏春,已数十载。蒙师傅每周都会搭乘广佛城际地铁,往返于佛山与广州,传授咏春拳。广州与佛山,地缘相连、文化同源,佛山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多,迫切需要设立专门机构,对进出口商品进行质量检验.1929年4月国民政府先在上海设立商品检验局,隶属工商部.后又相继在天津、汉口、广州等地设立公证行,专门办理商品鉴定业务.此为我国商检事业之发端.而邹秉文则为上海商品检验局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5.
西门子助力广州佛山城际地铁运营快捷准点,确保双城居民安全舒适出行。佛山,一座因功夫而闻名的"武术之乡"。在这里,生活着一位自幼习武的蒙师傅,痴迷"咏春",已数十载。蒙师傅每周都会搭乘广佛城际地铁,往返于佛山与广州,传授"咏春拳"。广州与佛山,地缘相连、文化同源,佛山的蒙师傅与广州的徒弟在地铁里切磋技艺,40分钟的旅程,让百年咏春,花开珠三角。  相似文献   

16.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关税我国早在周朝就有“关市之征”的记载。随着各国间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的丝绸之路和沿海的番禹等口岸成为最早的对外贸易通道,并设关卡征税。汉武帝太初四年“徒宏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官吏卒食”(《汉书·武帝经》)。南齐时的海运口岸广、交二州就是由刺史对海舶实行征税的。唐玄宗初(712年)开始在岭南(广州)设立市舶司,对海运香料、樟脑等货的商人征收十分之一以上的税。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宋史》称:“提举市舶司,掌蕃贷、海舶、征榷、贸易之事”《来令要》也称:“市舶司,掌市…  相似文献   

17.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9,(2):156-159
新年前,我到广州出差,顺便去了趟佛山。近代佛山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民间英雄黄飞鸿,一个是朝廷要员张荫桓。在晚清历史上,张荫桓的作用要比那个因为港片而家喻户晓的黄师傅更大也更神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称海外贸易为市舶,市者,交易买卖之谓,舶者,海上大船之意,故称交易海上大船运来之货物为市舶,即今称之为海外贸易者。远在先秦时期,我国便有所谓海外贸易了,《诗经&;#183;商颂》有“相土烈烈,海上有截”之句可证。其发生最初当是在沿海民间中私人进行经营,后来从事的人多了,  相似文献   

19.
伦,字彝正,号一峰,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明宣德六年(1431年)生。罗伦自少力学,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参加殿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获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之职,名震京都。后因疏奏得罪落职,谪泉州市舶副提举。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年)九月二十四日卒,年仅48岁。嘉靖初年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和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名日市舶,市舶司为管理对外贸易的国家机构。  相似文献   

20.
市的设置和命名是编史修志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广东各市作为一级行政区域的设置是中华民国以后之事情,而他们的命名则可远溯到境内郡县设立的年代。最先立市的是广州。历中华民国28年,广东境内只设有广州、汕头、湛江3个市。1955年增至10个市(包括从广西划归的北海市)。到1984年,全省也只有16个市(含海南行政区)。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个前所未有的建市热潮正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其中特别是改县立县级市。截至1995年底统计,广东省共设立了53个市,其中副省级市2个,地级市19个,县级市32个。全省市总数超过县总数,成为我国设市最多的省(区)份。系统整理这方面的资料,能从一个侧面展示广东地方发展史,有利于对广东城市的深入研究。 本资料取材至1995年底止,辑录时对学界有多种看法者,则择其要采数说并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