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口的第一个租界虽然不是俄国人首开.但汉口的俄租界却是俄国人在中国开辟的第一个租界。在此前,俄国人在中国并无租界。选择汉口作为自己在华的第一租界,对于俄国人来说,理由也不复杂,是因为茶叶。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与上海英租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是英国向中国发动的一场殖民征服和掠夺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后果之一,是中国沿海一些城市,首先是上海,出现了外国的租界,而上海英租界则是上海的租界中最早建立的一个。对上海租界的研究,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关于上海英租界的建立问题,仍各说不一,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拟联系鸦片战争来谈一谈上海英租界的地点选择、划定时间和界限以及它的租地章程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年,在旧上海法租界,出了一个不寻常的人物,他叫薛耕莘,今年已经103岁,母亲是英国人。他曾任法国巡捕房的第三把手——特级督察长。他经历了旧中国的风风雨雨,工作、生活在帝国主义的租界里,周旋于任意践踏我国主权的帝国主义分子、祸国殃民的旧中国官僚军警和鱼肉乡里的反动会道门等形形色色的势力之间。  相似文献   

4.
“国中之国”的租界形成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是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大本营。日本在中国的租界虽然开辟较迟,位置偏僻,但是随着租界区域的扩张,汉口日租界成为日本侵入中国内地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5.
近代的中国是个落后挨打的国家,在鸦片战争后各大通商口岸出现了租界这个特殊的区域,但在上海最为突出,上海租界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发展最为充分的租界之一,甚至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汉口租界与《汉口租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汉口租界,人们就会想到那一幢幢欧式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昔日租界里的风云早已烟消云散,可那段历史,我们不应忘怀。在武汉市人民政府的主持下,经过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及一批史学专家的努力,一部图并茂的《汉口租界志》已正式出版。《汉口租界志》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现代史专家袁继成教授主编、主笔。袁继成教授认为,租界对中国人来说,是耻辱的标志。但在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它也向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介绍西方明的窗口,提供了中西明、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平台;租界里的外国洋行、银行、轮船公司在掠夺中国资本的同时,相应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租界内的与近代商业、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市政设施,成了旧中国城市建设的榜样;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也利用中国反动统治权力难以鞭及的“国中之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这些虽不是当初帝国主义建立租界的本意,但它对中国近代所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所说,我们对租界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味批判和全盘否定的层面上,而应该客观、科学、历史、辩证地深入研究,汲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先后在中国开辟七块租界地,界内土地的租用方式,特别是英国商民如何获得合法的租地权利,是租界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七城市的英租界中有五处实行的是由英国政府与其本国商民订立皇家租契的土地制度,其中天津英租界扩张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租地关系最为复杂,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在原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解释框架中,皇家租契订约双方属于协同利益群体,二者间发生旷日持久的纷争几乎无法想象。以天津为个案,考察和梳理英租界皇家租契制度的历史脉络和矛盾波折,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近代英国在华租界及其土地制度的深层次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丹  徐明波  蒋雪琴  蒲丹 《沧桑》2014,(5):50-54
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一件大事,中国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值得肯定和骄傲。收回英租界的过程中,英国自身因素对英租界成功收回客观上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大革命时期,英国由"强硬"变为"怀柔"的对华政策直接影响了英国官员对"一·三惨案"后形势的判断;野心勃勃的英国殖民者不甘心放手交还英租界,也采取了武力威胁的方式企图让国民政府屈服,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英国没有得逞。  相似文献   

9.
1939年天津租界危机期间,英国根据欧亚局势的演变和美国态度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远东外交政策.本文通过对英国在天津租界危机中的外交折冲的研究,展现危机中的英国既不甘于放弃其在远东的权益,又不愿与日本走向军事对抗,因而推行了一种既支持中国抗战(主要是道义上的支持),又对日妥协的双重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从表象上看,充满着矛盾与反复.但在这一复杂表象的背后,则是英国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在远东获取最大利益的现实主义考量,也是英国外交传统中的民族国家利益至上这一核心原则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外国租界,是列强对中国军事威胁、政治 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的基地,是 侵略者的天堂,是中国人民受欺凌的场所。租界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殊象征。近代中国,列强在50多年间在15个城市中设立了三十多个租界,大致分为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日本间谍早就来到汉口 用这样的题目并不是说我个人对日本人怀有多么深的厌恶,或是说因为汉口曾经被日本人占领的缘故。我在此无意恶贬日租界。而是在我看到的所有资料中。在老人们的回忆中,日租界就是给人这样的印象,这个印象甚至用“低档”二字都有所拔高,实际上的日租界.用“藏污纳垢”一词来形容恐怕会更加合适一些。  相似文献   

12.
正自鸦片战争后,使馆(领馆)、租界等现代条约体系的产物开始逐渐诞生于近代中国。这其中,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然而又总是被忽略的现象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但凡遇到国内动乱,总会发生避难于使馆、租界的事例,可谓连绵不绝,源远流长,趣味横生。不妨来一个简单的梳理。早在1853年9月,上海县城被太平  相似文献   

13.
租界问题尚须深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尽管近年来租界研究已取得若干进展,但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判定租界的标准,租界的各种制度,租界与其他外人居留区的异同,中外租界比较,中国收回租界的斗争,租界的历史作用,租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等。因此,关于租界的基本事实已经澄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中国第四个英租界■文\陆潮洪租界,是殖民政策的产物。它出现在19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根据和中国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通商为名,在通商口岸和城市永久租用的地段,作为他们的“租界”。在这种所谓“租界”内实行了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司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汉口租界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武汉城市史研究中租界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这也是中国租界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点。1991年,武汉市政协文史委很有眼光地辛勤编辑有关的资料,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租界,乒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产物。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区域,租界一直是凌驾于中国主权之上的“国中之国”。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租界的特殊地位开焰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60年代起,诸列强英、俄、法、德、日等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成立国中之国。蕞尔欧洲小国比利时亦欲步其后尘,向清政府提出开辟租界的要求,终遭拒绝,但却发生一场“比利时租界纠纷”,其起因得从兴建卢汉铁路说起。  相似文献   

18.
汉口德租界设立于1895年10月,为继英租界后外国人在汉口设立的第二个租界。1917年3月15日,湖北武汉地方当局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接收了德租界。此为汉口收回的第一个租界。此后,俄租界于1924年7月,英租界于1927年3月,日、法租界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广州沙面英法租界的研究,主要有梁炳枢先生1986年在《广州史资料》第35辑发表的《沙面租界简史》一,很有价值。近代广州仅有英法两国的租界,在近代中国租界史的研究中,广州租界史的研究虽然大致清楚,但在内容和深度上还远不及沪津等大城市的成果,这主要是因为外资料和档案的缺乏。尤其是对民国早期租界行政机构及人物的研究上,更是缺乏资料。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降,因租界的存在,中国逐渐被冠以半殖民地性质。不过,外国人租界自觉与中国人街区分离,其实是广州十三行旧商馆运作方式的一种延续,但在鸦片战争后其性质逐渐发生变化,即外国人接受甚至开始珍惜这种被孤立的状态,在借用条约将其独立状态合法化后,开始不断将中国应有的法权从租界排挤出去,直至他们在租界内拥有绝对的法权,昔日的黄金圈住地演变成了专属特权地,成为中国人敌视的目标。最初的租界并不是作为殖民地诞生的,租界发展成为具有殖民地性质的特别区域自有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