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师大学堂并非变法失败后的唯一幸存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钱耕森先生在《京师大学堂何以幸存》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①。但是,贯穿该文的一个重要说法,即慈禧太后与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一举镇压了维新变法之后,很快“进行了全面复辟,把变法的所有新政统统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成为‘戊戌政变’后唯一的幸...  相似文献   

2.
1861年,咸丰帝忧病而死,年仅6岁的载淳继位。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共同“垂帘听政”。为挽救统治危机,同治时期(1862年—1874年)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自强新政”,史称“同治新政”。总理衙门的设立,是“同治新政”的重要措施奕是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的  相似文献   

3.
真假光绪     
刘萍 《文史月刊》2011,(1):25-25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幽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4.
评路易—拿破仑政变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后的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继之改行帝制,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仑仿效伯父,在巴黎“渡过卢比孔河”,旋即登基称帝。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部著作中,以雾月十八日这个日子来比喻路易—拿破仑发动的政变为“雾月十八日政变”。  相似文献   

5.
距今一世纪的1908年有哪些事值得举行百年祭?是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相继驾崩,青年土耳其党人发动政变,美国联邦调查局前身出现,还是母亲节的首度庆祝?但这些都是历史编年条陈,本文则试图在三个原本互不与闻的事件间建立某种联系。就在1908年,中、德、英三国各自出版了一部科幻小说,预测未来世界是一个黄白对决之局。中国是碧荷馆主人在上海出版的《新纪元》,德国人写的那部曰《万岁!》(Banzai!),英国则是大文豪威尔斯的《空中战争》(War In The Air)。  相似文献   

6.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王庆成1984年春,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件英国驻华使馆起草的“中日台湾条约”草稿。这是过去未知未见的。1874年5月,日本政府借口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土番”杀害,出兵侵入台湾,烧杀焚掠,企图霸占台湾的...  相似文献   

7.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幽囚瀛台,六君子血溅京师,康梁漂洋东渡。维新人士在国内辛勤经营的变法组织毁于一旦,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发动的第一个“合群”运动宣告失败。从1899年保皇会成立,开始进入新的“合群”时期,到1905年同盟会组成,“合群”思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界标是1903年。同整个政治斗争形势相对应,在前一阶段里“合群”思潮的主要推动者仍然是早年的维新人士。  相似文献   

8.
一个“权”字,导演了千年历史。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的热播重新引发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思考。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也逃不脱这个“权”字。  相似文献   

9.
论华侨与保皇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8年9月下旬,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六君子”血染菜市口,这标志着康有为、梁启超发动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失败。康、梁逃亡海外后,在各侨居地建立保皇会,大肆进行保皇活动,反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但同时又攻击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本文拟就保皇会的建立及其开展的活动、海外华侨对保皇会的持及其由保皇向革命的转变加以论述。一保皇会的建立及华侨问埃加入本来,康有为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与海外华侨并无直接的联系,他们在海外既无组织活动,思想影响也不大。康、梁逃…  相似文献   

10.
袁伟时 《江淮文史》2012,(1):118-132
关于辛亥革命,必须回答的问题之一,是这个革命在何时和如何终结? 1640年的英国革命终结于1688的光荣革命,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这次革命胜利的标志。1799年11月9日的雾月政变则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终结,以第一执政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制定宪法后宣告:“革命已经稳定在革命开始时的若干原则上,革命结束了!”1804年的《拿破仑民法典》是这次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有了这些成果,史册刻上胜利这个词,可谓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1.
消息     
《世界》2007,(12):180-182
捷达假期连续三年获“中国出境游十大批发商”称号;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获得英国和亚太地区五项大奖;中国希腊文化年在京启动;“澳大利亚卓越旅游专家”评选活动拉开帷幕;希捷FreeAgent伴你勇闯南非挑战极限;冰岛驻华使馆优化中文网站;  相似文献   

12.
唐踔 《文史精华》2007,(9):32-38
戊戌政变的发生,直接的导火线是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皇帝和维新派,慈禧太后遂发动政变,重开训政,这已经成为教本的同载和国人的共识。然而历史的真相却并非如此,历史教科书的传统说法有着太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破绽。戊戌政变发生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袁世凯是否告密了?他在何时告的密?他与维新派有何瓜葛?  相似文献   

13.
陆安 《文史春秋》2012,(6):43-47
1875年即清光绪元年,爱新觉罗·载淮登基改元伊始,西南边陲小城腾冲发生了一起涉外事件,这就是“马嘉理事件”。“马嘉理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且一直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野,令人难忘,并不仅仅在于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被杀、  相似文献   

14.
隋文帝仁寿四年,皇太子杨广率领自己的死党——“晋王府集团”发动了仁寿宫政变。这次政变揭开了隋唐时期皇族内部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一幕幕历史悲剧,如玄武门之变,李承乾谋反,等等。在相继出现的这同胞兄弟反目为仇,亲生父子兵戈相见的场面中,那一个个聚集在试图“问鼎”的皇子周围的小集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隋炀帝的晋王府集团,他们不但通过仁寿宫政变使炀帝登上帝位,而且在十三年后还是这个当年同炀帝  相似文献   

15.
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刘存宽1840年英国发动的对华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来是中外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关于此次战争的动因,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英国是为了“外交平等”和捍卫“国家尊严”而发动这次战争的;有的人认为战争起源于“中西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6.
义律(CharlesElliot,1801-1875)于1834年随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WilliamJohnNamer,1786-1834)来华,1836年升任驻华商务监督,1840年2月与其堂兄懿律(GeorseElliot,1784-1863)一起被任命为英国政府驻华全权代表,负责军事与谈判事宜。可以说,他是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但多年来,由于资料的缺乏,义律与鸦片战争的关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令人高兴的是,胡滨先生翻译的《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史料选译》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方便。该资料收录了英国驻华代表与其政府间自1834年1月至1842年4月间的重要往来函件…  相似文献   

17.
也论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影响和地位究竟如何,多年以来颇有争议。邝兆江在《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发表《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一文,质疑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作者则认为,康之变法思想水平,远迈时人;康氏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得到光绪帝重视和信任,得以通过上书言事,影响光绪帝和新政的推行;康党曾经预谋“杀禄围园”、伺机擒杀慈禧太后,成为戊戌政变的导火索;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政变,关系重大,应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恭亲王奕訢曾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北京议和退敌军受重用,联合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一跃成为左右朝政的朝廷中枢首脑,后又因失和于慈禧太后屡遭黜斥,引起中外时人的猜测。本文力图就二人失和的脉络及其起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七年三月,中国国民党在汉口召开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召开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前夕,共产党人恽代英、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等联合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邓演达等,  相似文献   

20.
戊戌政变之真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戊戌政变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分歧比较多的问题,分歧主要集中在袁世凯告密与政变的关系上,对此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袁告密引起了政变;一种认为袁虽告密,但政变时慈禧太后尚未接到密报,政变另有原因;一种认为袁告密是在政变之后。①我在1983年曾写过一篇《戊戌政变史实考辨》②,持第二种看法。现在仍持这种看法,但是由于近年来陆续发掘出一批新史料,特别是档案史料,使我对整个政变过程有了些新的认识。其实政变经历了一个过程,其间事机杂出,几个看似偶然实则互相关联的事件促成了政变的发生和升级,使不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