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传统史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质疑历史认识客体的真实性,强调语言对历史建构的决定性意义,把历史文本等同于文学虚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反思传统史学理论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其所表现出的相对主义和反实在论特点,也颇受人们的质疑。近年来,西方学者开始试图建构一种超越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范式,即所谓后-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反思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也是我国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刘华初副教授讨论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及其实践的文章,欢迎学者们参与对此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由陈启能、于沛、姜、张雅琴、朱政惠、张耕华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们努力站在今天时代发展的高度,对一个世纪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全书分成两部分,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和思考。第一部分《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着重对“历史规律问题”、“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和选择性”、“社会形态理论”、“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历史思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几个具体国家的考察》则分别对中国、英国和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其中着重对苏联…  相似文献   

3.
史学批评原理片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批评要建立一门科学。建立这样一种科学,首先要确立一些根据已有的实践所凝结的科学原则和概念,而任何科学在建立其学科的尝试中,首先要借鉴别一学科的思维成果和概念,我们将从科学交会的角度来讨论若干史学批评原理。A 史学批评的客体对象史学批评的客体对象是历史时间和现在时间的史学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态,举凡一切有关史学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都在其注目的范围之内。具体说可有如后的三个层次,这样一种划分不是垂直和块块的,而是网络的。  相似文献   

4.
史学精粹     
##正##荣剑:《论历史观与历史价值观——对中国史学理论若干前提性问题的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对中国史学理论若干前提性问题的重新思考,是对以往那些无可置疑的理论前提和历史前提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也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核心价值的辩证把握和具体运用,即从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比较历史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所于2015年9月在北京举办"新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会议认为,新时期以来的史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应该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学理论研究也到了应该认真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会议提出当前应该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有: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关系,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史学理论研究如何与具体的史学研究相结合,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本体论还是认识论,在大数据时代历史学研究的形态及新一代史学工作者的培养,学术争鸣与史学评论的重要性等等。  相似文献   

6.
周祥森教授的《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一书,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做了较为系统的检讨。著者做了艰苦的资料爬梳工作,对历史认识论范畴所涉及的历史认识运动的个体—社会机制、历史认识客体与历史事实的多重性诸领域的研究进行了阐释。通过从体例、方法和内容三个层面对该书展开讨论,可以发现,学术史的研究方法是文本的解释,认识主体总是从个人的处境和社会的需要去看待认识客体的,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交互运动构成历史认识过程的核心矛盾与本质特征,因此著者提出主客体双向交互运动的主张有其重要的学理意义。该书不仅对于我们厘清历史认识论这一问题本身有着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进史学界各个专门领域的具体研究,促进史学实践和历史认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林漫和邓家力于2015年7月22日对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晴佳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访谈主要围绕着"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研究与历史书写"的项目内容展开,包括当前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世纪之交西方史学理论的变化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跨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王教授在访谈中提出,当前史学有两大平行发展的潮流,但其共同之处在于突破近代西方为我们建立的知识架构;后现代主义并非被超越了,而是很多观念已经被内化于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批判,这与后现代主义有一定关联,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需要从其产生的社会条件出发,这是一种唯物史观的方法;跨文化研究对当前的历史写作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可以提出很多新的选题;全球史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而需以具体的历史写作展开大量的实践性研究;在中外史学交流中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问题。现将访谈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历史比较,是深入研究历史、帮助发现并阐明历史发展真相和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史学方法。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历史比较方法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对这一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及利用它研究具体历史问题的论作很少。文革期间,江青集团及其控制的写作班子,大搞阴谋史学,滥用庸俗的历史类比,给我国史学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史学包括史学研究与史学理论两个部分,想来已无人置疑。前者以对人物、事件、社会运动及其总体背景的各种演变过程的具体研究,展示史学的个性;后者以对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研究方法、史学家素质要求的探讨,寻求史学的共性。这两个部分的成果,共同汇集成历史学的长河。不过,除了这两个部分以外,历史学还有一个分支往往为人忽略,这个分支就是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的范围很广。它适于对历史本身和历史学中的任何研究成果。它不同于具体的历史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描述,弄清其本来的真实面目,在此基础上,进行深  相似文献   

10.
比较史学侧重于跨时空的历史对照研究,是一个晚近新兴的历史研究领域。刘家和先生为构建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比较史学,将"同"与"异"的辩证关系作为理论基础,以可比性为中心建立比较类型,在对史料进行考证批判的前提下就比较对象进行深入剖析,抓住其异同的本质,提炼出更高层次的比较类型,从而把握比较对象的本质。刘先生的比较史学实践具有方法论层面的示范意义,显示出独具一格的理论旨趣,将比较史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些理论和方法建立在大量具体的中外、中西史学比较成果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性,为解答比较史学在实践中何以可能的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5日至7日,第13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研究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和史学理论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历史系及浙江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近五十位史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四十余篇。会议围绕着中外历史哲学问题、文化与文明问题、世界历史与现代世界体系问题、全球化与全球史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问题、西方主要史学流派、传统史学、史料学、史学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坦诚、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编后     
史学理论问题,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正受到许多史学家的关注和研究。这一期,本刊发表杜蒸民同志的《也谈基础史学与应,用史学的划分标准》,就是与蒋大椿同志的观点进行商榷。我们欢迎史学.界同志对史学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和争鸣。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研究是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民族精神内涵研究与民族历史特点、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大势、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指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特点,继承史学传统,在历史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底蕴,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历史学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史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元化,使得历史学家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强,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理论、文明观、世界体系论、制度主义、协同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是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现代俄罗斯史学领域的方法论特点可概括为:模式、理论、概念和方法。模式指的是历史学家的科研工作有着严格规划和固定规则,一般流程是对研究目标进行综合—分离—再综合。理论指的是历史学家运用一些理念和思想对研究客体进行解释或预测。概念指的是对世界、自然和社会的看法,对历史现象有自己的基本观点和指导思想。方法则指的是历史学家在对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过程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和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同春园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议上,专家学者对"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中西史学理论的比较与沟通"、"历史视野与历史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史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时期历史阶段划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历史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如何对新时期做出科学的阶段划分,是研究这段历史的一个首要问题。理论界对新时期的概念、新时期的上下限、历史阶段的具体划分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架构中国特色的历史分期理论体系,对中国史学乃至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当然对新时期的历史做出阶段性的划分,只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要把新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现出来,还要进行认真的、大量的理论和史料准备,进行艰苦的、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以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史学在19世纪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关注的是帝王将相和其他显贵的个体活动。而在这之后,历史便被看作是大规模社会政治力量的结果,它不再是显要人物个体行为的产物,史学因而具有了客观性与科学的内涵。但是,随着对史学建制的不满以及对史学撰述中主导叙事的批判,当今的史学又出现了转向个体的趋势。这里的个体既指历史研究的客体,  相似文献   

18.
王符将历史学看做经验性和思想性的学问,其对象是"前言往行",其任务是"蓄其德"和"明真";史学的功用在于增智修德、学习往圣先贤和掌握历史与未来。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人民才是历史的决定力量,精神的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认识主体应该具备正确的态度,应该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客体,典籍是其中介;历史认识方法就是观察;其检验的标准一是理论的即要符合往古圣人的意见,二是实际的即依据历史主体的行为。史学研究法主要是历史辩证研究方法、历史批评研究方法和历史个案研究法。王符史学思想的性质是政治的、民间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学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新的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将近30年来,在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历史事实概念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史学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的历史认识论研究,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努力建立一个完整的以认识主体为核心的历史认识论体系;二是要大力开展历史认识机制的深入研究;三是在引进西方历史哲学方面,应该多一份辩证理性的分析态度.  相似文献   

20.
1986年越南开启了革新开放时代,对其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越南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深受越南社会变革的影响。为满足革新开放时代的变革要求,越南史学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逐渐减少教条主义、空洞说教、方法单调的弊病,开始借鉴和采用国际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打破单向性的思维模式,以更为开放的视角和评价标准重新认识诸多历史问题,从过去仅以越族为主体的历史认知和历史叙事转变为以宏观历史视野和当今国家疆域范围来建构越南历史,过去基本以政治史为主导的史学逐步转向以“总体史观”引领的史学,研究领域和具体层面得到拓展丰富。尽管出现这些积极的转变,但越南史学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真正达到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仍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妥善应对理论与实践、史学与政治、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