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经济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在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实施的一系列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的总称。一般认为,新经济政策主要实施时间为1922-1928年,其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粮食税、租让制、币制改革等等,其中的币制改革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保证新经济政策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举措。苏联的这次币制改革从1922年开始到1924年结束,发行了各种功能不同的纸币,基本建构了苏联的货币发行体系。币制改革后的1924年到1928年5年间,  相似文献   

2.
市场问题是新经济政策时期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了新经济政策时期联共(布)领导层在市场问题认识上所达到的高度及其明显的局限性,揭示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市场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同社会主义完全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认识上的原因,指出了20年代苏联在市场问题上留给后人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1921年在苏联历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在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中。大量涌现出一批个体商贩、大商人、租让者、租赁者、包卖主、私人企业主、经纪人、代销者等等,这些人苏联史上称之谓“耐普曼”(НЗПМАН)。 “耐普曼”是由俄语“新经济政策”的缩写字НЗП加上МАН构成,原意是“这一新经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尤其是1922年《土地劳动使用法》和《土地法典》的先后贯彻执行,苏联农村的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于完整、正确地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内涵,对于深入认识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度内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特色,会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富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富农问题沈志华研究苏联新经济政策必然涉及到富农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如同列宁所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预示着富农必然会更多地产生出来,还因为消灭富农阶级的运动以及同时发生的全盘集体运动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 ̄①就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整...  相似文献   

6.
郑伟 《黑龙江史志》2013,(20):71-74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的实施是苏联共产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范例,这一政策也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以史为鉴,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所采取的一种政策,是苏维埃国家经济政策发生的一次重大变化。它是在国内战争刚刚结束的1921年初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因国内战争和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处于崩溃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使苏维埃俄国渡过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工农联盟也得到了加强。列宁说:“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①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苏联历史上特别是在它实施的初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列宁逝世后的新经济政策 1923年列宁病重以后主持联共中央工作的斯大林,直到1927年底基本上执行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恢复很快,到1925年底仅四年多的时间,农业虽然遭受1921、1924年两次严重自然灾害,但已接近战前1913年水平。工业生产也大体相同。人民生活有显著改善。在随后的1926~1927年经济生活中,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但发展仍然可以说是顺利的。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执政年代,是苏联现代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最重要的政治现象,是赫鲁晓夫掀起的“非斯大林化”浪潮。这个浪潮冲击了苏联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了苏联国内外政策一系列变化。这当中,当然也包括苏联对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 应当指出,在斯大林逝世后的3、4年中,苏联并未有前后一致的东欧政策。一方面,苏联共产党内正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另一方面,东欧尚未出现使苏联认为不仅需要治标,而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大跃进"已经成为席卷整个中国社会的革命行动时,当中苏之间的政治矛盾日渐明朗时,大量在华苏联专家的处境自然显得十分尴尬。一从1957年开始,中苏双方已经开始逐步调整专家政策,苏联向中国派遣专家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据苏联统计,派往中国的专家人数,1957年为952人,1958年为915人,1959年为699人,1960年为410人。如果考虑到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1.
苏联金属纪念币赵会选,李文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俄曾发行了数种金属纪念币,因距今年代较远,每套发行数量又少,收集难度很大。苏联1965年为纪念战胜法西斯德国20周年,发行了1种1卢布铜镍合金币。从此开始,直至1991年共计发行铜镍合金、银...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与“大江会”──试析20年代留美学生的“国家主义观”闻黎明20年代中叶,随着工读实验和无政府主义的破产,国家主义一度成为流行于中国知识阶层中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既不赞成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也对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政策持有异议的思潮,在大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东欧内部变化和美国的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联东欧内部变化和美国的政策①时殷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数年间,苏联逐渐确立起对东欧的全面控制,并且大致按照苏联本身当时的内政模式重新塑造了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到70年代开始时,东欧各国也仍然维持着与之相同的根本体制,而且大多数依旧处于...  相似文献   

14.
20年代苏联对待富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代苏联对待富农政策的演变沈志华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曾明确指出:“毫无疑问,富农是苏维埃政权的死敌。或者是富农把无数的工人杀掉,或者是工人把少数反对劳动人民政权的富农强盗的暴动无情地镇压下去。这里不可能有中间道路。”“我们把反对富农的战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了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底图内斯库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名的外交家,其对苏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令世人关注。底图内斯库在20世纪20年代持强硬的反苏立场,30年代,他的态度发生逆转,从拒绝与苏联直接接触到逐渐愿意改善与苏联的关系,最后还与苏联就结盟进行谈判,成为与苏联合作的最积极倡导。底图内斯库对苏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罗马尼亚国家利益的判断。鉴于国内尚无人涉及这一问题,本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又千禧来临,大家感想甚多,尤其我等耄耄之人。多年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优劣胜负,人类社会的进步究竟依靠什么,这个问题总萦绕脑际。 三十年代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就曾对资本主义发生过正面影响;卫星上天,载人飞船,苏联都曾先于美国。可是,谁能料到苏联、东欧红旗落地呢?我们走过30年弯路之后,近20年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按照过去的说法是“修透了的修正主义”。当然,今天也还有人想揪住“姓社姓资”大做文章。《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苏联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一直是有争议的。多数同志持基本肯定意见,也有部分同志认为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策,是失败的政策。因此,要正确地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除了需进一步研究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运动发生的过程及产生的后果等,尚需弄清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全盘集体化”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准确地确定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期限。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兼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王哲本世纪三十年代,在亚、欧先后形成了两大战争策源地,面对德、日、意法西斯的战争祸水,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推行纵容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与英法等国的态度不同,苏联则推行"集体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20.
1925年6月18日,俄共(布)中央通过了一个不仅在苏联文化史上,而且在国际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的历史性文件——《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这一《决议》虽然具体针对的是文艺政策问题,但其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却不仅仅局限于文艺方面,也不单单限定于具体的政策条文;它实质上规定了俄共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总路线和总方针,构成了苏联20年代思想文化体制的理论框架。这一文献的制订,事实上标志着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