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周“佩玉”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讨论的“佩玉”,是古文献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和平常意义的“所佩之玉”有所区别。《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郑玄注引《诗传》曰:“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衝牙,(虫宾)珠以纳其间。”又《毛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此处的杂佩,也即本文中的“佩玉”。综上,周代所谓的佩玉,或称杂佩者,并非泛指单一的玉佩饰,而是由诸多特定玉件  相似文献   

2.
理、厘、防、■同源考张希峰理,《说文》“治玉也”,段玉裁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末理者为,是理为剖析也”。“理”古音来母之部,字认玉,本括剖析切割玉石,加工成器。《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理”用其本义。“理”表示象治玉一样剖析区...  相似文献   

3.
走遍昆仑盛产美玉的群玉之山,玉是什么?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平常人的眼里,玉,是贵重物品,在哲学家的思想中,玉,升华为抽象物;对玉的看法,自古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几千年玉的故事都源自昆仑山,史书上从来没有记录的生活在昆仑山中的人是怎样看待玉的。在群玉山中遇到牧羊少年雅勒昆,我问他:“玉是什么?”他回答:“玉是昆仑山的心!”听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德符之思     
李红霞 《收藏家》2006,(5):16-18
“古人辨玉,首德而次符。说文曰:玉,石之美,有五德……是玉与石所异惟德耳。管子云:玉有九德。聘义云:君子比德于玉。其说视汉儒尤详焉。若言符,则王逸王部论以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脂肪黑如纯漆为玉之符是已。于今思之,言德尚矣,言符末也。后世有膏(窃)玉之名而不知其非者,皆符为之也。故玉贵德不贵符,然此亦惟为知玉者言之,必执是以为衡。……名玉者愈多,则玉之真愈掩。”—《石雅》章鸿钊第一次接触到“首德次符”与“忽德重符”这两个词是在杨伯达先生的文章中,推崇前者、批评后者。笔者望文生义的将“德”与“符”的含义理解为玉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王童 《丝绸之路》2022,(2):32-37
我国的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了非常严格的用玉制度。而丧葬玉作为其中的一支,其分类较多,本文重点谈丧葬玉中的玉覆面。玉覆面也称为“玉幎目”“缀玉覆面”“玉掩面”,到后来逐渐发展成“玉面具”“玉头套”,是贵族才能使用的。本文通过对玉覆面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出土情况的整理研究来了解玉覆面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分期。  相似文献   

6.
呼唤遗憾     
我很喜欢“瑕”这个字的读音,读起来有一种明朗、坦荡无所畏惧的锐气。“瑕”在字典里的意思为“玉小疵”,指玉上面的斑点,古人常用“白壁微瑕”来表现美中不足的遗憾。卖玉的人也常婉惜地说:“这玉要是少这几个斑点,价钱可不得了啊!”我不喜欢这样的说法。所谓“金无足赤”,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遗憾不可避免,在水晶中不是还有一种叫“发晶”的珍品吗?几个斑点使一个水晶身价百倍,这能叫不好吗? 先圣孔子有个故事深为人们传诵。说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我们的大圣人也无法确定谁对谁错,被两小儿称作“并非什么都懂啊!”这个故事在  相似文献   

7.
试论山西出土的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玉呢?古今所指颇有不同。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广义上的玉。许慎《说解字》日:“石之美有五德”为玉。另一种则是狭义上的玉,只有硬玉和软玉才能称之玉。我们认为“石之美”为玉,更符合我国实情。  相似文献   

8.
玉锥形器是良渚文化墓葬中的重要随葬品,它不但与琮壁共存于良渚大墓中,而且在良渚小墓中也时有所见。然而尽管玉锥形器是原始文化的遗物,可历史以来未曾引起过儒家文人的重视,不但传世品不多,也很少见于著录。究其根源,主要是前人对它的性质和作用不明,如清代学者吴大在《古玉图考》中,只是按照史料的记载,将它当作“塞耳之王真”来看待。嗣后,罗振玉在为《有竹斋藏古玉谱》作序时指出:“若塞耳之王真,非耳所可容”,虽对其持不同看法,然也只是提出或可是一种耳坠的见解。可见良渚文化中的玉锥形器在前人的眼里,不过是属于装饰品一类的蕞…  相似文献   

9.
《玉篇》残卷卷九《欠部》:“歒:子合、子陆二反。《说文》:‘呜歆也。’野王案:口相呜之声也,或为嗽字在口部。又音徂感反,《左氏传》:‘响有昌歇白黑形塩。’杜预曰:‘蒲殖也。’舴名毯,《说文》为鱼字,在鱼部。”  相似文献   

10.
百塔寺位于西安市城南约五十余里的长安县王庄乡天子峪内(古称御宿川楩梓谷),其地背山面川,山清水秀,曲径幽深,景色优美,是古今著名的游览胜地.寺面临的御宿川,为汉家上林苑之地,史载汉武帝在此游览之时,因迷恋此间美景,流连忘返,至晚不归,遂宿于其间,故得名为御宿川.背后所靠之终南山,亦为天下名山,峰峦迭嶂,苍翠葱郁,景不胜收,向为仙、佛、道家所向往.因此山地处天下之中,故又有“地肺”之称.沿楩梓谷婉蜒而上,脚下有清冽甘美、喷珠溅玉的潺潺溪涧,身边是灿如火齐、艳若朝霞之野果山花.及至到了山顶,更是白云缭绕,青烟袅袅,鸟之语也清,花之香也幽,真有身临仙境之感.  相似文献   

11.
位于甘肃境内丝绸之路西端的河西有分别被称为“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的几座城市。其中的酒泉以盛产祁连美玉久负盛名,是名副其实的玉石之乡,夜光杯便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2.
拍前预览     
《收藏家》2005,(8):76-79
徽宗玉、奇玉刀、元青花、金镶玉佛、傅抱石《丽人行》、白石真人《长江所见之景》、刘旦宅邮品原画《金陵十二钗》、陆远《山水》、黄宾虹《山水》册页,这些在北京中招国拍秋拍鉴赏会上展出的拍品令人赞叹不已。在玉石收藏界,“徽宗玉”和“乾隆玉”并称玉中极品,一直被众多海内外收藏家所追捧。不过乾隆玉常有,而徽宗玉却极为罕见,实属可遇不可求之物,许多爱玉之人终其一生也难觅其容。鉴赏会展出的这件羊脂玉鸳鸯笔洗,取材于优质和田玉,长23、宽及高近9厘米,雕工极为精美,雄鸳鸯气宇轩昂,背负着娇小温良的伴侣,别有一番情致。此件笔洗的底部镌有“宣和御制”款识,  相似文献   

13.
宋海洋 《收藏家》2010,(7):73-78
一.美石家族中的水晶和玛瑙 “美石”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中人们最为熟识的当属玉石。学术界对于“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玉”是玉石中最常见.最受人钟爱的主流石材,光洁,温润,色美,含而不艳,以纯净温润为贵,品种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等。而广义的“玉”,指涵盖多种质地的美石家族,不仅包括玉,  相似文献   

14.
中古音系统的《大广益会玉篇》、《切韵》、《广韵》、《集韵》、《礼部韵》、《韵镜》、《七音略》等述中的“邪”纽应归于几等?明代邵光祖《切韵指掌图》之《检例》中云:“精清两头为真的。”说“邪”纽有一、四等。清际江永《四声切韵表》中《等位图歌》也有:“舌齿之头一四等”,“有禅三等有邪四。”  相似文献   

15.
闪淑华 《收藏家》2004,(11):27-27
国人尚玉之风沿袭八千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笔者也尚“玉”,欣闻此次翰海十周年秋拍玉器专场,将有一件完整的西汉玉覆面参拍,便借职业便利,先睹为快了。此面饰系采用优质新疆和阗青玉所制,由六件不同形状的玉片组成,总高20.6、宽7.9、厚约0.5厘米。面饰的上、中、下各部位均由二块同等器形和纹饰的玉片组成,对合为额头、面颊、腭  相似文献   

16.
系玉人 《收藏家》2000,(2):28-33
“穿金戴银”是古今中外、世界各族妇女们的心爱。现已从女士扩展到男士。中国妇女“不施粉黛”几十年,改革开放后,突然如蒙“大赦”一般,奔向金银柜台。近几年又开始了对珠宝与玉的追求,新疆玉、青海玉、北京玉、辽宁玉、河南玉、贵州玉等等遍地开花。风雅女士用一根丝线系着一块美玉,作为时髦的装点,白发婆婆怀揣一块玉石以辟邪消灾,由此可见玉有着多么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记得小时候,躲在被  相似文献   

17.
玉器时代献疑与美感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墓葬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玉器.其数量之多,器物之精,层位之明,价值之高,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此后,有学者正式提出了玉兵阶段(文献上有“以玉为兵”之说)的问题,并认为红山文化应是玉兵阶段早期,夏家店下层文化应是晚期,商代则属末期;从晚期到末期,更是玉兵被礼制化了的时代.接着,又有学者根据玉兵说,联系良渚文化玉琮问题,而宣称:中国先秦之时在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之间,还存在过一个玉琮时代或玉器时代,认为“西方考古学讲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比起中国来中间缺一个玉器时代,这是因  相似文献   

18.
贉,音dǎn或dàn,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平常少有用它。贉字究竟作何解释呢?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未收此字,南朝梁顾野王撰《玉篇》时也未收此字。在唐人孙强增补《玉篇》时,才收入《大广益会玉篇》,该条云:“贉,徒感切,预入钱也。”在以后的《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中,又增补了一义,将贉释为“卷首贴绫”。现就这增补之义加以讨论。《康熙字典》对贉增补的释文是:“贉……又《米芾书史》:隋唐藏书皆金题锦贉。注:贉,卷首贴绫,又谓之玉池。有毬路锦贉、楼台锦贉、樗蒲锦贉。”《辞源》云:“……(二)卷首贴绫处曰贉,亦谓之玉池。古藏书用锦贉,见《米芾书史》。”《辞海》云:  相似文献   

19.
游六广河大峡谷,饱览的是两岸银练抛珠撤玉,奇峰突兀,绝壁千刃,怪石嶙峋,河面烟波浩淼。长留心底的却是绿意浓浓。那是满目青山满目翠给我留下的醉意1 7月2日游六广河大峡谷。在阳明码头登上豪华游艇,驶向“阳明妙笔”,层层叠叠的青山绿树,似六广河浩淼河水,一浪一浪向游人迎面扑来,使人有“人在万绿丛中游”之感。其实,早  相似文献   

20.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张掖,也是蹲踞在河西走廊蜂腰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更是盛产祁连美玉的大本营。就是这一个个非凡大气的文化元素,扮靓了张掖的“金”字招牌。玉石,吸天地之精华,纳山海之灵气,可以说是在各种天然因素、自然条件巧夺天工般的演化下日渐形成的。《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也。”相传,大凡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存在,足见其神奇、珍贵。据专家鉴定,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锌、镍、钴、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