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2,(4):45
汉长安城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包括建章宫等遗址,遗址保护总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1949年后,各级政府及部门不断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严格控制遗址范围内的基本建设工程。本书为1949~2010年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西安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城市,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在这座古城流淌和积淀,留下了具有完整性、丰富性、至高性特点的文物古迹,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特别是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四大遗址,不仅在中国文明、文化、城市、建筑发展史上具有显赫地位,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建设统一规划、集中保护遗址公园,以此缓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全世界大遗址保护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遗产》2010,(1):46-55
西安:大明宫遗址遗址区保护改善民生 西安是我国大遗址集中分布的主要城市之一。其中遗址类国保单位14处,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姜寨遗址和汉杜陵等五处大遗址列人“十一五”期间100项大遗址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大遗址集中分布的主要城市之一。西安拥有遗址类国保单位14处,省保单位24处,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姜寨遗址和汉杜陵等五处大遗址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文物局确定的100处大遗址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5.
李勤 《文博》2010,(5):79-81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下,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大型土遗址保护是我国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相关的认识、方法、理论不完全成熟,因此当前汉长安城遗址不同保护模式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不同保护模式的探讨,为今后大遗址的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6.
古都西安历史上的城市更新模式与新世纪城市更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回顾古都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的基础上 ,研究分析了西安建城30 0 0多年来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 ,认为古都西安的城市过程中曾先后出现过旧城和新城脱开 (新旧分制 )类型、新城在旧城一侧或几侧发展类型、新城围绕旧城发展类型、缩小旧城类型、拓展旧城类型和因袭旧城改造更新类型等六种城市更新模式 ,比当代城市学者根据国内外城市更新现状所总结的城市更新模式要复杂一些 ,而西周丰京、秦都咸阳、西汉长安城和隋大兴城均采取了旧城和新城脱开的城市更新模式。论文还对抗战时期三种城市更新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后结合当前古都西安保护与发展的新形势 ,提出新旧分制是新世纪西安城市更新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7.
古代罗马城和汉长安城的给排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城市管理观念、技术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相关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共和后期、帝国前期的罗马城和西汉时期长安城的给排水系统进行比较,从给水系统来看,罗马城的给水系统主要是一条条各自独立的引水渠道,而长安城的给水系统则是一个由自然水源、人工渠道、人工湖泊交错构成的网络;给水工程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较高的科技工程水平做支撑;罗马城的高架引水渠相较于长安城的地面水渠要卫生很多;同时,两座城市的水功能和水景观也有所不同。从排水系统来看,与汉长安城相比,古罗马的排水系统并不统一,排水设施较为私密化,能有效防止渗漏。在城市给排水系统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方面,古罗马与汉长安迥然不同,也展示了东西方城市管理观念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略述隋唐长安城发现的井赵强隋唐长安城自初创阶段,就非常重视城市的供水问题。隋初开挖的龙首、清明、永安三条水渠可以说是与整个都城规划一起实施的。这些水渠分别从城东、城南进城,北入宫苑,其用途不仅解决了城市和宫苑的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而且对城市的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9.
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建都丰镐算起,西安已有3000余年的城市发展史。目前西安建成区375平方公里,中心地带是隋唐长安城遗址,占地83.1平方公里;西北部是汉长安城遗址,占地65平方公里;东部与南部是汉代帝王陵墓区平方公里,占地12.25平方公里(杜陵12平方公里,霸陵0.2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李艳芹 《丝绸之路》2012,(16):90-91
嘉峪关市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交融汇聚。随着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决策的出台,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只有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以文化擦亮城市面孔,加快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内生动力,打造知名文物旅游景区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才能将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1.
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李毓芳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的首都,是西汉一代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张骞通西域后,又成为著名的国际城市,与西方的历史名城罗马并称为当时世界上东、西方两个大都会。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西汉初年,刘邦定都长安,首先以秦王朝...  相似文献   

12.
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少言 《人文地理》2003,18(5):31-33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处理发展与保护过程中矛盾的基本手段,为克服城市诸多矛盾与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文章分析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指出西安应从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综合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现代城市建设有机承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长远看,创建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保护城市风貌、延续城市文化以及发展城市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和保护中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发展旅游业必须处理好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克服长官意志,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保护好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氛围。本文还针对山东省泰安市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正唐朝都城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最多达到百万以上。整座城市规划齐整,严正伟岸。其中,号称"三大内"的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建筑壮丽辉煌,巍峨的大殿宫室和秀丽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是长安城建筑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大一统帝国的整肃威严和一代帝都的典范品格,对当时国内其他城市建设以及日本等周边邻国的都城建设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之故,中外学术界十分重视对于唐都长安及其宫殿群的研究,已积累了可观  相似文献   

15.
唐长安商业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安城市外商业点空间分布、存在时间和经营业种的分析,重新认识长安城商业空间发展演变的特点。早期都城的商业空间形态呈封闭对称的双核心结构,中唐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商业点突破市坊限制,在朱雀街东以皇城景风门外诸坊和以东市为核心的部分坊里内相对集中分布,形成了以东市为核心的商业区,在朱雀街西则分布较少,在外城城关处仅有零星商业点的分布,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商业功能空间。所以唐代中后期长安城商业空间形态表现为“一核、一区型”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乐山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元同 《人文地理》2005,20(5):56-58
长期以来,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乐山没有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的关系,城市更新和建设中出现了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城市的特有风貌正在消失;城市的文脉被切断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今天,乐山在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遵循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树立并强化人文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文化提高城市品位和生活质量,丰富城市建设内涵,将乐山打造成张扬个性、充满温馨、富有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7.
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及其背景环境的抢救性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国在大型古代城市遗址保护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为遗址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提供了思路,如树立保护规划先行的理念,实施遗址环境的整体保护,发挥专项保护资金的综合效益,使城市和民众受惠于保护,加强大型古代城市遗址考古工作,探讨遗址保护展示的科学途径,重视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建设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公园等。  相似文献   

18.
唐代长安城,向来以其规模宏大而成为都市史研究的阐注重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最盛。唐朝政权的新贵在长安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甲第。长安甲第大多数靠近宫城,外观高大、宽广,庭园内部奢华。甲第反映了一种城市观念的兴起,有了甲第,城市就复得像一座雄伟壮观的城市了。长安是当时东亚,乃至中亚、南亚、西亚人物精英的荟萃之都,也是各国物质文化的集中之地。甲第宏伟,使得许多物质文化的精品汇聚其中。甲第的山池、庭园,成为文人聚会场所.诗人在长安城里可以找到兰亭那样的景致,产生一组组优美的诗歌等文学作品。甲第的营造,也带动了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龙首原和隋唐长安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隋唐长安城建在龙首原上,和汉长安城不同,龙首原高亢,原上亦复参差不平,隋唐长安城正是利用这样的地形,区别皇城、宫城和外郭城以及官署民居的划分,显得错落有致。龙首原既高亢,供水可能成为问题,隋唐长安城却开凿渠道,引交水、水、沪水以及义谷水入城,遍及各处,较汉长安城更为方便。这都显示隋唐长安城对于自然环境的善为利用,值得后世珍视。  相似文献   

20.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舆论监督和政府决策"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和政府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完成。地方志机构作为"官书"的编修部门,应利用自己的资料优势,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中发挥咨询作用,这也是修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地方志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保护、修缮城市历史建筑的工程提供结构、材质等工程方面的资料、图片及修缮意见;在大量所掌握的史志文献资料中提取城市历史文化要素并进行整理、考订;为城市历史保护工作的整体规划布局提供建设性意见和信息;充分挖掘、解析城市历史空间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打牢资料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