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像往常一样,豆豆晃悠着不下十条小辫,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幼儿园。可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她和我打招呼的问候:“王亚,你早!”说完捂着小嘴眯缝着可爱的小眼睛笑了,边笑还边凑在婷婷的耳朵边轻声说:“我知道王老师的名字了,她叫王亚,是我妈妈告诉我的。”“我还知道何老师叫何惠珍,季老师叫季渊,曹老师叫曹萍……”这家伙一口气报了我们幼儿园好多老师的名字,就连门卫看门的阿婆、园长的名字她也记住了。听到这里,我也忍不住笑了。一来佩服她能记住这么多老师的名字,二来还为她的率直、可爱感到高兴。晨间谈话时,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介绍了我的名…  相似文献   

2.
《神州民俗》2010,(9):56-56
我姓鸡,请帮忙起个名吧 给儿子征名结果是:“鸡蛋”、“鸡低批”、“鸡屁股”,这名字怎么叫得出口。 有人姓鸡,他为儿子的名字愁坏了。他在网上发帖,“我姓鸡,孩子该叫什么好?”  相似文献   

3.
大姐大那英     
谷建芬说那英“傻”,因为“那英跟谁相处都不防,她认真、直接、爽朗。不像现在的年轻人,着急成名,着急找大款,着急找大山,太精了,傻是老人的一种亲昵说法。”那英对“傻”的理解是:“知道为什么你活得这么好吗?就是因为傻。难得糊涂,有的时候你什么都明白,就不一定开心”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知识面是很广博的,他对中华姓氏文化也颇有造诣。他曾对自己的名字作过有趣的解释。1951年11月,毛泽东巡视古都安阳。当知道陪同他的地区专员叫程耀吾时,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毛泽东对他的字——“润芝”也作过说明。那是他青年时期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时,读了老师推荐的《胡文忠公全集》后,觉得胡林翼确实值得学习,胡的字是“润芝”,毛泽东就改字为“学润”。杨怀中说:“司马长卿崇仰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成‘润芝’吧。”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名字     
记得刚懂事时别人都叫我才让,只知道才让就是自己的名字而已,并没想到其中蕴涵的任何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所听的名字越来越多,才认识到自己的名字和别人的名字是有区别的,就跑去问母亲自己为什么叫才让。母亲说:“你刚生下来的时候非常的虚弱,为了你能健康长大,所以给你起了才让这个名字,是长寿的意思。”知道自己名字的意义以后我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叫才让就一定能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6.
阿昌族青年的恋爱和结婚仪式独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赶街和节日里互相认识的。开头,小伙子问姑娘;“有亲人家,叫什么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听,爹妈叫我××。”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会反问:“有亲人家,把你好听的名字说给我听听吧!”阿昌族严禁同姓通婚,双方一听说不同姓,心里很高兴,小伙子就会找话讲:“有亲人家,买得什么好东西?”姑娘笑眯眯地回答:“穷人家的姑娘,什么也买不起!”小伙子说:“哎呀!你真是千张嘴万句话,见到我们穷人呀,装得比穷人还要穷!”姑娘说:“真人面前不说假,假人面前不说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校政治色彩是不用说的了,过去就叫“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像康泽这些人,都在那里当过“训导”。后来学校改名叫“中央政治学校”,听起来要平和一点。(抗战胜利后又改名“中央政治大学”,现在在台湾还叫这个名字。)进去了我才知道,学校招生跟一般大学也差不多,就是面向社会,一般高中生都可以报考,不一定非得国民党员才能进  相似文献   

8.
糗事一箩筐     
《南京史志》2014,(5):63-63
我外甥再也不理我了。因为今天下午带他逛街,一有年轻美貌男性,我就立刻把他丢开,保持距离。实在来不及就蹲下来一脸慈祥地问:“小朋友是不是走丢了,你妈妈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9.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相似文献   

10.
A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男孩,成天喜欢玩泥巴、逮虫子、看树叶,对自然充满好奇,心中装满了小问号,嘴边总挂着无数个为什么。这天,他手捧一朵小小的没有香味的野花,还有一只和小草一样颜色的小虫,问老师:“这小虫子叫什么名字?这么漂亮的小花为什么没有香味?”老师皱了一下眉头,有些不耐烦:“回家问你妈妈。”男孩的妈妈在生物研究所工作,回答小男孩的问题应该没有困难。然而,母亲没有直接告诉儿子,而是让他明天去找老师,老师一定会给你满意的答复。另外,让小男孩把一封信交给老师。一早,男孩就兴冲冲地把信交到老师手里,老师急切地展开信纸。男…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尼泊尔山区,离西藏很近。儿时就渴望去山那边的神秘世界看看。后来,我实现了去中国的心愿。中文老师给我起了个名字高亮,跟我的尼泊尔名字读音很像。”高亮和记者说话时,始终和善地笑着,散发出温文尔雅的学者气息。  相似文献   

12.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莫斯科国际《纪念》协会简陋的会议室里,谈兴正浓的罗津斯基教授说,“当年滨海边疆区有个官迷心窍的家伙——叫什么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为了往上爬,昧着良心把两千多名中国人打成日本间谍。间谍罪就是死罪。  相似文献   

13.
“我自幸有一个好母亲!”家父蔡尚思生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10日,福建省德化县西墩乡人。他的母亲郭有(1882—1922年)虽目不识丁,但父亲的人生观自始至终无不于潜移默化中浸淫了她的教诲——“我自幸有一个好母亲,一直怀念她,认为她的最大特色有:(一)不迷信鬼神天命等;(二)怀疑所谓圣人能想出什么救苦救难的好办法;(三)对男女不平等的礼教表示深恶痛绝;(四)痛斥抱有升官发财的念头,以骑在老百姓头上、能刮地皮为光荣者,实在连猪狗都不如……这就是我少时所受的最大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蔡尚思之所以很早就有了要为人民说话、为…  相似文献   

14.
汪朗 《名人传记》2020,(3):9-14
许多认识我们家老头儿汪曾祺的人,都说他人很随和,一块儿参加活动时很少跟人较劲,还经常抖点小机灵,逗得大家哈哈笑,和年轻作家的关系尤其好。其实,这个老头儿既有随和的一面,也有认死理儿的时候,认死理儿时甚至是相当固执的。在家里的地位不高老头儿在家里脾气挺好的,少有疾言厉色的时候。由于脾气好,他有时还难免受点儿欺负,被家里人呼来喝去的。老头儿地位不高的一个标志,就是全家人都管他叫“老头儿”。最初是妈妈叫,后来是我们兄妹叫,再后来他的孙女和外孙女也都跟着叫了起来。不管谁叫,他都乐呵呵地答应,好像这就是他的名字。倒是外人有些看不惯,比如我的丈母娘。  相似文献   

15.
我姐有一个闺密,名字很是好听,叠字“弋弋”。她的哥哥,叫“戈戈”。他们的妹妹,叫“笺笺”。“戈戈”的儿子,叫“戎戎”——看上去就是一家人。我曾跟弋弋姐开玩笑,她要是生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叶遥 《炎黄春秋》2006,(12):14-17
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天高云淡,我到八宝山参加一位同志的追悼会后,独自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向八宝山东北方向的一座公墓走去。听人说,这个公墓是附近村里人集资办的,好像没有什么名字。到了公墓,只见一片荒地上密密麻麻散落着一些不大的水泥墓群,我母亲的骨灰由别处迁移埋在这里。没费多大工夫,便在墓群中找到一个小小的水泥墓,墓前埋有一块扁扁的石头,上面写着母亲的姓名和生卒年代。我不由地“啊”了一声,这就是母亲的墓无疑了。我掏出兜里的手帕,轻轻擦拭水泥墓和扁石上的尘土,默默祷念:“娘,我顺便给您扫墓来了。”  相似文献   

17.
“快去拾粪” “快!快起来……”这是母亲在窗外喊着。我揉着眼,嘟哝还早。 母亲说:“早?去晚了还会有粪叫你拾哩,有土坷垃……” 母亲催促我起来,就是催我快去拾粪,这在寒假和暑假里几乎是每天每天、每天每天的事情,学期中的星期天也很少例外。  相似文献   

18.
我接触到几个在学校里学习比较好的孩子的家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少与孩子的老师接触过。除了开家长会的时候和班主任见了几次面以外,其他老师连面都没有见过。其实,家长是没有必要总和老师见面的,有什么问题直接跟孩子说就是了,为什么硬要找老师呢?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同时更要相信老师。  相似文献   

19.
忧郁男生不想上学快下班时,一名17岁腼腆的男生在母亲陪同下走进办公室。我热情地请他们坐下,笑着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面无表情地说:"王志飞。""读高中了吧?上高几呢?"  相似文献   

20.
解放初(1950-1953年)我在上海市上海中学(以前叫“江苏省立上海中学”)读高中。那时的上海中学为什么好,为什么在全国赫赫有名,归根结底是那里英才荟萃。其中当然也包括学生生源好(考进上中很不容易,这有茅盾的短篇小说为证),但最重要的还是上海中学的老师棒,几乎个个都棒。至少我觉得听他们讲起课来比我后来在北大的那些老师还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