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志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方志作用的发挥及整个方志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方志界乃至整个社科界应该对此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这对于澄清人们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研究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上观察和分析,似乎应当首先探讨方志界自身的意识问题。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的方志意识,不仅要依靠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完善、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还要依靠方志界社会意识的提高。提高方志界的社会意识,是增强社会方志意识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拟从社会方志意识、方志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方志界社会意识现状以及如何提高方志界社会意识几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方志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方志作用的发挥及整个方志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方志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从方志界社会意识的角度.围绕社会方志意识、方志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方志界社会意识的现状以及提高方志界社会意识的措施几个方面.探讨增强社会方志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方志社会功能的探讨广东省龙川县志办公室魏平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社会功能,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志理论问题,关系到我国方志事业的发展前途,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正确地给予解决。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与方志界同仁一道研究和探讨。一、关...  相似文献   

4.
用志工作是方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用志过程中方志工作者处于何种位置,应做好哪些工作,值得方志界认真研究。搞清这些问题,便于方志工作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用志工作。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方志性质问题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课题,历来受到重视,至今仍被方志界研讨,各抒己见。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研究,笔者愿陈管见。 首先,要弄清楚“方志性质”概念的内涵,也就是要弄清楚“方志性质”究竟是指什么。对于方志性质究为何指,方志界是有不同认识和界定的:①方志性质指著作类属,即方志属于哪一种著作,是地理书,还是历史书,或是政书,亦或是史地兼有之书.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方志的性质问题,是方志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它制约和影响着对其他地方志理论问题的研究,对方志编纂也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为此,方志界始终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历来关于方志性质众说纷纭,不下几十种说法。一些方志编纂  相似文献   

7.
王熹 《中国地方志》2012,(4):6-10,3
<正>二会议提出的新命题与拓宽研究领域的问题以往方志界对方志文献的研究,注重方志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的探讨,而忽略方志载体与众多相关文献载体的横向比较,眼界不宽,综合研究不够;注重编纂管理过程的研究,而轻视志书的收藏管理和开发利用;注重方志体例形式创新等问题的研究,而对方志文献与社会需求及传播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开始的第一届新方志编修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任务。各地各单位根据李铁映同志关于“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的要求,已将续编新方志工作摆到了议事日程。方志界同仁记取第一届修志工作理论滞后的历史教训,以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对第一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对续编新方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温益群 《上海地方志》2022,(1):32-37+95
加强地方志编辑出版中的方志批评,可以对方志编辑出版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学术化产生积极作用。本文辨析方志批评与方志评论的异同,对方志批评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通过对方志批评诸现象和目前形势任务的回顾,提出方志批评正当其时;认为方志批评的主要对象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编纂原则,方志批评应该基于具体的文本;提出方志批评要“经世致用”,学界应该更多地关注新编地方志书;主张方志界和出版界要在方志批评方面互相交流学习,互相汲取有益养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方志信息化已成了方志界的共识。要不要信息化已不再是我们的探讨话题,如何信息化则是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思考的。本就此问题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标准,是地方志编纂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在全国第二轮新方志编纂工作即将全面开展之际,认真把握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兹据方志界、出版界的有关规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此问题简论如下,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方志界对于方志是什么即方志的性质问题进行过并还在进行热烈的研讨,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的说法。笔者也参与了研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黑龙江史志》2005年第4期《我对方志性质定义的新表述》)。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即方志的本质问题, 方志界却很少研究。笔者所见到的研究方志本质问题的专文仅有李玉成所写《方志的本质》(载《广西地方志》1997年第1期),韩章训所写《方志本体和本质论析》(载《中国地方志》1998年第5期),金达迈所写《方志本质论》(载《新方志理论与实践二十年》——中国地方志协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浙江省的修志历程 ,考察了方志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旨在探讨地方志事业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浙江方志界讲求实干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方志理论素养 ,丰富了方志理论的内容 ,并对一些修志原则进行了创新。作者认为 ,方志事业要适应电子信息时代 ,必须改革记述方式 ,使方志资料生动而不枯燥 ,同时从实际出发选择编纂体例。文章特别指出 ,要充分发挥年轻方志工作者的潜力 ,促使他们在方志岗位上做出成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修志组织形式应呈现多样化格局 ,方志部门要在市场竞争中努力拓展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方志编辑学对于编修地方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此,笔者从建设方志学的总目标出发,结合一般编辑学的理论及方志编纂工作实践,对建立方志编辑学的重要意义、基本出发点及其构想等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探究或思考,与方志界的专家和学者切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以地方志的体例全面系统记载当代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是方志界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新华网在2012年11月12日刊发了题为《重大事件志成为中国方志新物种》的通讯,该通讯报道:“中国古老方志‘家庭’也由此诞生了一个新志种——‘重大事件志’”。尽管就重大事件志的名称是否妥当,重大事件志是否属于地方志的范畴等问题,方志界正进行着激烈的理论探讨,但实践总是具有充沛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首轮修志以来,方志界强调志书篇目要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二轮修志以来,针对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的涌现,方志界强调要在志书篇目中为新生事物安排“座次”,进行篇目设计创新。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新方志编纂主张,对于新方志编纂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修志工作者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一些认识“盲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西部方志界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西部大开发进行探讨,主要讨论西部地方志如何树立服务地方、服务时代、服务社会的新观念,以“上高楼望天下路”的宽广眼界树立面向市场的新意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和比、学、赶、帮、超的工作作风,开明开放的行业形象,参与西部大开发,并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整个西部方志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方志属性与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论方志属性与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安徽省怀宁县地方志办公室马乐围绕提高方志质量与方志学的科学地位的问题,方志界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大力推动了方志事业和方志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这种热情和积极性中,确也存在某些不冷静的尚欠成熟的思考:急于要求方志现代科...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开始的新方志第一届修志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任务。各地各单位根据李铁映同志关于“上一届志书完成之日 ,实际即下一届修志开始之时”的要求 ,已将续编新方志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方志界同仁记取新方志第一届修志工作理论滞后的历史教训 ,以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对于第一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 ,对于续编新方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研究。就目前情况看 ,续编新方志的理论虽不能说已经成熟 ,但对传统理论有了新的突破 ,对续编新方志的体例、组织和编纂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笔者完全相…  相似文献   

20.
周慧 《中国地方志》2012,(3):35-39,4
方志文化从来都是小众文化,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传播和利用极为有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方志界内外都提出了方志文化大众化的问题,并开始了方志文化由传统的小众化向当代的大众化转变的探索与实践。在党和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方志界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将方志文化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方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推动方志文化的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大众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