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称于世。滇化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化中一大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青铜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乡的中河西岸,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1999年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现遗址内化堆积十分丰富,化层厚度达2.75米,地层分为11层,出土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汉代的遗迹遗物。遗址保存完整,是一处典型的巴化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至7月,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出土了300余件珍贵、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物,其类型包括:礼器、容器、兵器、工具和装饰品等。这些青铜物为研究西南地区巴人的政治、经济、军事、化、生活、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这批器物出土时表面粘附厚厚的泥土,泥土里层是酥松的(绿蓝)色锈或土锈混合层,器物表面纹饰基本被遮盖,严重影响到考古绘图、考古研究和物本身的保护。为此,国家物局拔专项研究资金对这批青铜器进行了清洗保护。[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宝军 《收藏家》2013,(12):59-64
商周青铜器以其造型稳重、气势雄浑而著称于世,但在出土青铜器中有一类以动物形象为造型的器物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器物均以某种动物为造型,与肃穆深沉的青铜礼器相比显得清新活泼,鸟兽尊即属于此类器物,今选取部分典型器物作一介绍,以飨读者。鸟兽尊,顾名思义即形状似鸟兽之青铜尊,鸟兽尊在古代即有出土,《梁书》卷五十《刘杳传》云刘杳尝与沈约坐语及宗庙牺樽,沈约云:"郑玄答张逸谓为画凤皇尾娑娑然,今无复此器,则不依古。"刘杳曰:"此言未必可。按古者樽彝皆刻木为鸟兽,凿顶及背,以出内(纳)酒。顷魏世鲁郡地中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牺樽作牺牛形。晋永嘉贼曹嶷于青州发齐景公冢,又得二樽,形亦为牛象。二处皆古之遗器,知非虚也。"从目前的考古发掘出土品和  相似文献   

4.
淇县古名朝歌,是春秋时期的卫国国都。淇县文物管理所多年来抢救性考古发掘和征集到一批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对研究卫国历史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兹选取其中的鼎、敦、匜、盘、剑、镞等10件青铜器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王秀玲 《收藏家》2009,(10):9-17
3.蔽膝 蔽膝,冕服中系在前面垂于腰带下,因在膝前,所以叫做蔽膝。由于最早衣服形成是先有蔽前之衣,所以后来把蔽膝施之于冕服上,以表示不忘古之意。蔽膝用在冕服叫“芾”,用在祭服叫“钹”。定陵出土2件。皆呈梯形,上窄下宽,红素罗面(为四经绞罗组织,经紧密,纬线较粗。经密:120根/厘米,纬密:14根/厘米),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本稿以韩国庆州龙江洞出土的土俑为中心,探讨统一新罗时代的服饰关联问题.对于服饰研究而言,最重要的资料就是实物遗存,如果能有文献资料、图画、造型物及口传史料,则更为理想.只是上述各类史料,时间愈久远,留存愈少,新罗时代服饰的研究即是如此.新罗时代服饰研究中的难点就是缺乏出土文物资料,此前知道的仅有雕刻和出土的马具及带纹样的数片东西而已.  相似文献   

7.
黄维 《中国钱币》2018,(2):12-14
正近些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些东汉时期的银饼,不是装饰品,更似有价值的白银实物。现介绍如下。湖南常德汉寿县一座东汉砖石墓出土汉代金银饼~([1]),发现时装于一绳纹灰陶罐内~([2])。银饼46枚(重约112-248g,直径46-64mm),正面多粗糙不平,可见凹坑和气孔,背面多有大小不等的块状凸起瘤状物,中间则有一道形状不规则的节梁,以及"五"等刻划  相似文献   

8.
萧汶 《考古》2008,(12)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全彩色印刷,全书451页,定价699元。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境内由中国学术机构发起、中国学者丰持进  相似文献   

9.
唐朝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社会文化的巅峰,在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都有着独领风骚的一面,其唐朝女性的服饰更是具有独自的特点,在中国的服饰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唐朝女性服饰风格形成的背景,介绍其主要的特点,浅谈了唐朝女性服饰在中国服饰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余梓东  鄢莹 《满族研究》2007,(3):97-103,118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穿在身上的文化,是人们穿在身上的历史,是人们穿在身上的艺术,是人们穿在身上的体验,是人们穿在身上的智慧,是穿在身上的标识。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逐步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长期以来,在服饰方面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共存、共荣、共享的特点非常突出,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政治认同的符号。满族的服饰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促进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共存、共享与共荣,影响和带动其他民族服饰的流变,促进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的大转变,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服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秀玲 《收藏家》2009,(12):9-14
2.霞帔 共出土2件,形制、大小相同。出自随葬器物箱内,与凤冠、佩饰等同出。孝端、孝靖后各1件。  相似文献   

12.
熊家冢墓地是一处高等级的楚国贵族墓地,由主冢、陪冢、车马坑等部分组成。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三组一带,东南距荆州古城约33公里,距楚故都纪南城约26公里,东距荆门纪山古墓群约20公里,西北隔一条水渠与当阳市接界。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相似文献   

13.
匍有土田考     
《匍有土田考》是一篇对南方吴城出土商代中期陶文的考释论文。江西吴城遗址出土的商代早期陶文一直为海内外学术界所关注,其中一件属吴城文化第一期的灰陶钵底部所刻"■■■■"四字,目前古文字学家们至少有三种不同的释义,今何琳仪先生独辟蹊径提出第四种新解,确使我们学界殊堪注目。首先,在读序上,他一反以往诸家也是一般最通行的自上而下再自右向左的方法,而是试采取自右向左再自上而下的读序。根据这种他认为远有所本的读序方法,何先生继而逐一考释隶定"■■■■"四字应为"勹厷土田",读"匍又土田"或"敷有土田",即说明此陶钵主人是被商王赏赐有大量土地的江南方国诸侯,甚至进而说明西周诸王的"易(赐)田"制度实滥觞于商代。故此,作者对吴城商代这一陶文的新解,提出的问题较多,涉及的范围也较广,这不仅对研究中国古文字学史,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代文明史特别是南方早期文明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何琳仪先生的一篇遗作,今予刊载,亦权作对何先生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4.
邵会秋 《中华遗产》2010,(11):10-11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大墓是200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了大量的精美随葬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随葬的车器。在车毂、车辐和车舆等各个地方都以金银花、镂空铜花和髹漆装饰,极其豪华。同样非常著名的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的车马饰件,其中仅马饰件就有九百多件。在众多的考古发掘中,经常能出土车马饰件,尤其是等级较高的大墓中,车马装饰非常的华丽。古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装饰车马呢?  相似文献   

15.
维微  赵钢 《华夏地理》2008,(5):176-182
金沙遗址是四川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它与三星堆遗址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里出土的玉器与相隔甚远的良渚文化惊人地相似?七年过去了,考古发掘让一座远古都邑的真实面日慢慢。浮现出来,也为谜团的解答提供了更多线索。  相似文献   

16.
王秀玲 《收藏家》2009,(11):29-36
二.皇后服饰 (一).冠及头饰 1.凤冠 皇后所戴冠称为凤冠。凤冠是古代妇女首饰中最高档华贵的一种装饰,以上面饰有凤而得名。早在汉代就已出现,至宋正式将凤冠确定为礼冠,  相似文献   

17.
《中华遗产》2010,(4):10-10
考古人员在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清理时,发掘了一座斜坡墓道多级台阶带天井的双室土洞墓。在该墓中出土随葬品123件(组),其中位于墓前室东壁的“地下音乐厅”中的两组陶乐俑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李军 《收藏家》2002,(4):36-38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青铜器都经过数千载的流传或经考古发掘出土,具有非凡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多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内,近年来由于文物收藏之风的兴起,有更多的私人收藏家藏有了青铜器。我们应当珍视这些文化遗存,并将古代青铜器能够更长久地保存和展示在世人面前,作为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做好青铜器的收藏和保护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蒋卫东 《收藏家》2013,(9):22-28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典型器类,是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类玉器,在海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中也颇为多见。这类玉器,虽然光素无纹,却用料甚大,掏大而长的中孔也甚费工费时,说明在当时是很受重视的一类玉器。  相似文献   

20.
考古学是一门迷人的科学,许多时候连考古学家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现什么。考古发掘中,有时你越是期待着的东西,似乎越是不那么如意;可是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它却出现了。考古学还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科学,并不是考古学有多么神奇,而是考古发现的神奇。青海民和县黄河岸边的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遗存,就很能够说明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