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下半年,苏联对波兰进一步加大了施压的力度,扩大了施压的领域.苏联对波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代表大会的进程和结果极不满意;对波兰团结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纲领,特别是它向东欧各国劳动者发出的呼吁书反应强烈.在波苏两国政府间谈判1982年贸易协定时,苏联明确地表示出将对波兰进行经济制裁的意向.来自苏联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压力交织在一起,越来越大,难以招架.波党领导陷于内忧外患的交困中,卡尼亚被迫辞去了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他的继任者雅鲁泽尔斯基也不得不痛下决心,对团结工会“动外科手术”,于1981年12月13日宣布在波兰全境实施战时状态,即军管.  相似文献   

2.
刘彦顺 《纵横》2014,(10):60-64
在当代波兰的政治版图中,雅鲁泽尔斯基(1923-2014)是一位毁誉参半、颇受争议的人物。在波兰人民共和国时期(1944—1989),他历任波兰人民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长、政府总理、国务委员会主席、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3.
人民波兰时期的最后一代领导人、尔后当选为波兰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的雅鲁泽尔斯基,在他离开总统岗位时曾向世人剖析自己的心迹。说他“怀着最好的愿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诚恳而不张扬地履行自己的各种职责,庄严而有效地代表国家,在国内外,在公开活动和与外国领导人会谈中,努力争取人们对波兰正在进行的变革的理解和支持。”“至于成功多少,任凭他人评说。”自然,历史是公正和无情的,不同的人对雅鲁泽尔斯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但不能不说,至少有一件事,在雅鲁泽尔斯基以其总统名义从事的诸多活动中,他划了一个近乎圆满的句号。这件事就…  相似文献   

4.
刘彦顺 《百年潮》2010,(6):75-80
2010年4月,本刊第四期发表了中国驻波兰原大使刘彦顺的《记忆中的哥穆尔卡》一文,本文是其姊妹篇。包括作者在内,熟知波兰问题的同志大多认为,在波兰人民共和国不足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哥穆尔卡和雅鲁泽尔斯基是两位虽然颇受争议,但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让人难以忘怀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5.
吴江 《炎黄春秋》2015,(3):56-57
意外地获得一份重要史料,那是1980年10月9日,当时的国家出版局(主要负责人是陈翰伯)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个报告,题为《如何保障宪法规定的出版自由》(按:这个报告已在《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8月6日发表)。提出这个问题的缘由是这样的:当时发生了波兰团结工会事件,这个事件对我国也有影响,正如该报告所说:"波兰事件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在于以波兰事件为殷鉴,研究我国社会内部矛  相似文献   

6.
波兰政局的剧变与团结工会刘邦义波兰战后发生过多次事件,其中较大的有三次,即1956年的波兹南事件、1970年的格坦斯克事件和1980年的8月事件。在这三次事件中1980年8月事件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后果最严重。在1980年8月事件中出现了一个举世...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波兰左—右翼政治格局中 ,民主社会主义势力是两分天下有其一。社民党是波兰的第二大党 ,在波兰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工人联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波兰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建党”与“改建党”剧变后 ,在波兰先后出现了 5个自称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 ,它们分别是“波兰社会党”、“工人团结”、“民主社会运动”、“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和“波兰社会民主同盟”。前三个是剧变以后新组建的社会民主党 ,后两个是在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基础上改建成立的社会民主党。其中 ,波兰社会民主同盟…  相似文献   

8.
金熙宗皇统末年,政局动荡,海陵王在废立之谋已出现时,弑杀熙宗夺权而立.海陵夺权既是为保证统治权力不会旁落太祖一系之外,也是继续发展金初社会改革进程的重要举措.金世宗作为太祖一系的重要一员,从<金史>所记之零散史料可以证明,世宗参与了海陵夺权之事,至少是海陵夺权事件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以1967年上海“一月革命”为起点,全国各地造反派刮起了夺权风暴。这期间,上海、山西、青岛、贵州、黑龙江、山东两市四省的夺权,构成了全国夺权的第一个大浪潮。其中山东的夺权,为毛泽东提出的建立“三结合”政权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姚科贵 《百年潮》2015,(3):11-15
<正>1967年,上海"一月夺权"之后,上海"工总司"(工人造反总司令部)派了3人,其中一人叫陈阿大,他们持华东局介绍信,说是张春桥派来。要求福州军区《前线报》刊登他们带来的"上海人民公社"公告;坚持要求见韩司令员,表态支持上海夺权。韩先楚当即予以拒绝。"一月夺权"的风暴席卷八闽大地。福建造反派夺了中共福建省委、省人委(省政府)的权之后,要韩先楚表态支持。他斩钉截铁地说:  相似文献   

11.
董宝花 《沧桑》2013,(5):160-163
“交文惨案”是清末新政禁烟风潮中一次重要的事件。它反映了官绅与农民和社会舆论的斗争,也是在社会动荡下各个社会集团相互攻歼与合作的反映。它不仅牵涉到晚清官场的营运规则,也间接地推动了革命党人在山西的革命活动并最终夺权。“交文惨案”的发生既是晚清官僚对山西控制的逐步丧失,也是山西革命党入加紧革命活动从而夺权的契机,也是阎锡山在夺权后加紧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莽在夺权之前,夺取权力是其第一利益目标。在夺权的过程中,虽然有的手段极为残忍,但基本上行为谨慎、思考周到。在他成功夺权、登上权力顶峰之后,要成为与黄帝、虞舜等一样的圣王,还要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这是他的第二利益目标。在实现第二目标的过程中,他一改原来谨慎的行事风格,变得狂妄、非理性,并出台了没有可行性的复古新政,给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天下户口减半"。权力顶峰成为他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但新政中的某些措施,如"王田令"等似乎又包含有同情弱势群体的内容。正是这些内容,导致后人对他的评价矛盾重重,留下了一个至今未有定论的历史悬案。了解王莽夺权之前与夺权之后目标与手段,并确认新政中的同情弱势群体措施与王莽第二目标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对他及其新政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纳粹夺权时期政治宣传组织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政治宣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对象,探讨了纳粹政治宣传取得成功的社会政治基础,从而以纳粹夺权时期的政治宣传为契入点,揭示了纳粹主义运动发展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44年波兰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起义虽由波兰流亡政府领导,但起义的命运却掌握在苏美英三大盟国手中,同盟国在中东欧的不同利益决定了其对华沙起义的不同态度和对策。起义牵动了三大盟国的神经,使得同盟国在援助华沙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并引发了激烈的斗争,盟国间的关系走向了紧张甚至对抗。尽管在起义的尾声阶段,英美苏三大盟国最终保持了团结,出现了同盟国共同援助华沙的局面;但是,起义期间盟国关系出现的裂痕为其继续合作蒙上了阴影,为盟国未来关系的发展留下了隐患,也为战后初期盟国间关系走向完全对抗埋下了伏笔,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刘邦义 《世界历史》2006,2(2):134-144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波兰战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波兰党内“国内派”和“莫斯科派”在以后发展道路上的意见分歧和争论,指出以哥穆尔卡为首的“国内派”主张根据波兰国情走人民民主道路即“波兰道路”是正确的,“苏联模式”是不顾波兰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的左倾教条主义观点。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波兰最终没有选择“波兰道路”,而是被迫接受“苏联模式”走上了另一条曲折而艰难的道路。这一历史教训值得人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文化大革命"前几年的文斗和武斗,"打砸抢"、"破四旧"和"全面夺权",教育制度和建国后17年教育路线已面目全非。教师被打成"臭老九","夺权"使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代理人"进入了"牛棚"。加上废除考试、开门办学、推荐招生、工厂办校、实施"上管改"等形形色色的运动,这一切不但极大破  相似文献   

17.
金凤 《炎黄春秋》2006,(5):39-42
山东采访王效禹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了上海市委的权,成立革委会。各地造反派闻风而动,纷纷夺权和成立“红色政权革委会”。山东省革委会成立较早,革委会主任是一名造反的地委级干部,名叫王效禹。  相似文献   

18.
<正>波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一个在历史上曾几度在世界的版图上消失而又重新出现的国家。这里曾诞生了享誉全球的音乐家肖邦,他用他的音乐才华让世人认识了这个民族的艺术天赋。2015年,一个不为人所熟悉的波兰,将他的当代艺术带到了中国,为中国观众呈现了波兰民族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此次名为"生活状态:全球环境中的波兰当代艺术"的展览由中国  相似文献   

19.
高军峰 《江淮文史》2010,(4):137-146
经过“文化大革命”前几年的文斗和武斗,“打砸抢”、“破四旧”和“全面夺权”,教育制度和教育路线已面目全非。教师被打成“臭老九”,“夺权”使“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代理人”进入了“牛棚”。加上废除考试、开门办学、推荐招生、工厂办校、实施“上管改”等形形色色的运动,这一切不但极大破坏了各级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严重地阻碍了各级教育的正常发展。为了稳定教育秩序,196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20.
波兰“奥索利内乌姆”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了波兰科学院非欧洲国家研究中心汉学研究室卡琳·多玛拉的博士论文《东南亚华侨—同化问题》一书(获1988年波兰科学院人文科学奖)。全书422页,共20章,书后附有详细而众多的参考书目。这是第一位波兰人撰写的关于这一问题的专著。作者是女性,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