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8年1月19日至21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梁金荣,副主任唐中克,市县志工作处、古籍整理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到百色及所辖的田林县、西林县开展地方志工作调研。在百色市人民政府二楼会议室召开的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上,百色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凌英甲和百色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赵文刊分别汇报了志书编纂、年鉴编纂、地情信息建设和开发利用、古籍旧志整理  相似文献   

2.
5月30~31日,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地方志学会联合举办建设文化大省与2l世纪浙江地方志事业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就以下三个问题各抒己见:(一)总结社会主义时期首届志书编纂实践,使之升华为理论;(二)探讨续修志书编纂思路,为续志作好理论准备;(三)繁荣浙江方志事业,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进程。本刊撷取部分发言,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地方志所研究、记载的对象,以及采用的体例结构、编纂流程,自成系统。系统性是志书的根本属性之一,地方志编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志书编纂工作中,既要充分认识地方志的系统性,不断完善志书的系统性、编纂流程的系统性,又要认识到地方志这一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编纂实践中努力减少系统本身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以往方志界对地方志资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料的形式、分类和管理等方面,多是就资料论资料。其实,资料与志书编纂两者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资料与志书编纂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地方志事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工作实践中,既要抓住资料与志书编纂密切联系的一面,全面提高资料工作质量,以此推动志书编纂质量的提高;又要重视资料与志书编纂相互区别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料工作的独特性,推动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建国 《福建史志》2004,(1):3-6,55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新世纪要继续加强编修地方志工作的指示精神,于2001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2003年4月29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的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各地修志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广州市部门志、行业志的编纂工作,分析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当前"官修志书"体制造成一些思想误区:把官修等同于只用官方资料,把官修等同于编纂上只依靠行政手段推动,把官修等同于"志"只能为官所用。这些思想误区极大制约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创新。今后地方志编纂工作要创新资料搜集手段,拓展资料来源,多吸纳来自民间和反映民生的资料;要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志书编修的模式,坚持民修与官修相结合,坚持众手成志和专家修志相结合;要提升志书的资料性和著述性,打造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权威性志书;要以市场为导向修志,编写可读性强、吸引力大的地方志书。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9—10日,第五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学会主办,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石狮市地方志办公室协办。会议以"精品志书与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创新"为主题,通过对《厦门市志(1996—2005)》《石狮市志(1998—2010)》《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三部志稿进行深入研讨,重点研究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存在的共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8.
编纂思想是地方志书的命脉,是一部志书的灵魂。用正确的编纂思想指导第二轮修志工作,编纂出版高质量的地方志书是地方志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依法修志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法律保障。创新编纂方式,是提高志书质量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志书和年鉴的编纂,是各级地方志部门的主业.认真研究年鉴和志书编纂的关系,发挥年鉴编纂对续志的促进作用,对同时做好修志和年鉴编纂工作,不断提高地方志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巴蜀史志》2007,(3):7-9
为统一规范全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保证志书质量,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和国家有关出版物行文规定,结合第二轮修志实际,特制定《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规范》。  相似文献   

11.
梁滨久 《黑龙江史志》2011,(14):14-14,26
刘延东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多年来地方志工作的经验,其第一点是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专家参与的工作体制”。地方志书是由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实施”的,所以,在志书的封面和版权页上都印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或“编纂”的字样。有的在志书封面径直书写“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显...  相似文献   

12.
<正>地方志资料是编修志书的依据和基础,地方志资料是编修志书的先决条件。没有地方志资料,编纂地方志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成书,可见资料在志书编纂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了避免修志资料的缺失和不足,消除修志工作中"编着历史的,丢着现实的"状况,保证下一轮续修工作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2008年,我市启动了地方志资料年度化工作,同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哈尔滨市地方志资料年度化实施办法》。2009年11月,市地方志办公室又制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第三章第十三条指出:“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包括述、记、志、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图、表和照片作为志书的体裁之一,在各级志书的编纂过程中已被诸多地使用,它与志书的文字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运用的好,则相得益彰,能起到节省篇幅,一目了然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体裁所不能替代的。现就我个人在工作中对图、表、照在志书中的作用以及运用方法谈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全国市县志编纂完成在即,多数市县志书已于90年代中期出版。由于以经济工作为“重心’的思想影响,一些地方的方志机构被撤并,或人员调离,名存实亡。少数地方志人员也自觉大功告成,轻松闲散。对这种现象有必要提起重视。只有坚持不懈地工作,才能使方志事业跟上时代发展。回顾20年的修志历程,我们编纂的主要难点在于:一是间隔时间长,专业人员在需量上不足;二是新的学术观点的运用尝试;三是材料的寻求与甄别。一些志书历十数年完成,其中主要原因大多难点在手材料。因此方志机构的常设和社会发展的跟踪记录,是地方志事业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客观、系统是《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志书编纂的总体要求。它既是对横排门类、述而不论和纵述史实等历史经验的概括总结,又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提升与完善,因而是志书编纂应予遵循的重要准则。由于它涵盖了志书编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所以对促进方志学研究和修志实践的逐步深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巴蜀史志》2009,(2):24-24
2月24日.德阳市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秦安禄到会讲话,肯定德阳市地方志工作者在“5·12”地震中作出的成绩。他强调,今年是完成第二轮三级志书的关键一年,任务艰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做好三级志书和年鉴、地情资料编纂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下达的抗震救灾志编纂任务,增强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工作条例》出台以后,志书编纂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业已成为各级修志机构两项主要工作。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已成为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是两种性质不同、功能各异、各具特点的地情文献,不存在以此代彼或以彼代此的问题,它们发展的趋向只能是并行互补,各有侧重,不可偏废,而志书年鉴化或者年鉴志书化均不是吸收两者优势实现互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安徽省地方志学会联合举办的安徽省市县年鉴工作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2月 1 4~ 1 5日在合肥召开。安徽省地方志学会和安徽省各市地方志办公室分管年鉴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年鉴编纂研究人员计 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认为 :编纂出版年鉴对促进地方志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稳定了机构 ,锻炼了队伍 ,为志书续修积累了资料 ,密切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提高了地方志工作的地位。年鉴事业要持续发展 ,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强化精品意识 ,努力提高年鉴质量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扩大年鉴生存空间。加强年鉴…  相似文献   

19.
《宁夏史志》2005,(5):42-43
银川市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银川市志办公室)是银川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银川市地方志事业的直属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银川市地方志工作及修志工作规划;组织银川市级志书的编修工作:协调、指导市级部门和下一级地方志书的编修工作;负责市级志书及县市区级志书的审定和批准出版工作。下设综合科、编纂科、信息资料科及银川年鉴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十件大事 一、《当代志书编纂教程》撰稿人研讨会召开。2007年1月22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当代志书编纂教程》撰稿人研讨会。该书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田嘉任主编,中国地方志协会秘书长霍力进,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高延军为副主编。来自各地的撰稿人,就该书的编纂宗旨、指导思想、主体内容、篇目体例等进行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