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后的市声     
黄海霞 《神州》2010,(12):37-38
10月26日,张振元老人因病离世。这位被誉为"京城叫卖真人"的张振元(1936年至2010年),系首批崇文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北京叫卖"  相似文献   

2.
李磊 《旅游》2015,(4):152
2015年1月27日农历腊月初八,"吃在北京·2015新春旅游美食贺岁季"启动仪式在满福楼大酒楼举行。"吃在北京·2015新春旅游美食贺岁季"活动以具有老北京风味特色的旅游餐饮商家为依托,以京城老字号为主体,围绕"原汁原味北京年"展开。通过各分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开发、整合北京旅游美食资源,有效满足广大来京游客和本地市民春节期间在京美食餐饮消费需求,大力提升北京旅游美食消费服务品质,不断培育旅游美食消费热点,拉动京城旅游美食消费市场,积极营造欢乐、和谐、热烈的春节旅游市场消费氛围,打造一个具有浓郁北京传统特色的红火旅游美食贺岁季。  相似文献   

3.
京西太平鼓     
《文史月刊》2013,(1):2
京西太平鼓,是受河北太平鼓的直接影响,流行于京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击打太平鼓象征着"太平安乐",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太平鼓具有一套完整的民间肢体语言,如:因过去妇女缠足形成的韵律特征"扭劲"、"颤劲",男性舞者  相似文献   

4.
票据史话     
正北京恒兴钱庄票这张是老北京"四大恒"之一恒兴钱庄的钱庄票。说起老北京的"四大恒"钱庄,在清朝中后期可谓人尽皆知。当时有一句俗谚:"四大恒、八大源、二十九家官炉房。"其中的"四大恒"就是指"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大钱庄。清朝乾隆年间,甬商董姓人氏在北京东四牌楼摆设钱摊  相似文献   

5.
马泰算是地道的北京人,又是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当年,他与相声演员马季、京剧演员马长礼、话剧演员马群齐名,号称京城艺坛"四马"。如今马泰已年近七旬,在人生的路上和演艺生涯中,悟出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道理渗透着不少京味儿的礼数和恬淡的人生哲学。京城是"首善之区",这"首善"两字,是渗透到老北京人的举止言谈之中的。  相似文献   

6.
<正>皇道的"老味儿",曾勾起了无数小岛人内心的怀旧情愫,这里的味道,仿佛是漂荡在街头巷口的声声叫卖,早已融入脑海中,形成难以忘怀的"家的味道"。扬中华文化,守中华道义皇道,这一名称可以引申为"皇天后土担心,则守中华道义",是一种对优秀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皇道坐落在秦皇岛开发  相似文献   

7.
李磊 《旅游》2015,(4):15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著名诗句。现在京城里也有这么许许多多枝梅花,在明北京城墙之下向游客播放着那清馨的暗香。2015年3月9日至3月22日北京市第十届赏梅会暨第八届北京明城墙梅花文化节,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举行。此次梅花文化节以"赏梅花古楼新春品城垣悠久文化"为主题,"以城为依、以梅为介、以文聚神",注重传承梅花精神,充分展现历史文化资源,突出"生态、文化、和谐"三大元素。为了强化阵地意识和文化民生意识,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  相似文献   

9.
渤海政权堪称唐朝时期的"海东盛国",其佛教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组成,其中渤海上京城的佛教文化是佛教文化传播兴盛的杰出代表。渤海有许多著名寺庙,并且出土了大量的佛像,城内的二号佛寺址,所遗石灯幢一座,这是渤海佛教文化之中的精品,这些都说明了渤海上京城的佛教文化之盛。佛教之中主要宗派,例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等八个宗派在渤海时期也有流行。  相似文献   

10.
渤海政权堪称唐朝时期的"海东盛国",其佛教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组成,其中渤海上京城的佛教文化是佛教文化传播兴盛的杰出代表。渤海有许多著名寺庙,并且出土了大量的佛像,城内的二号佛寺址,所遗石灯幢一座,这是渤海佛教文化之中的精品,这些都说明了渤海上京城的佛教文化之盛。佛教之中主要宗派,例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等八个宗派在渤海时期也有流行。  相似文献   

11.
很久以来,在我每天出门见到邻居的时候,大家似乎都有着一种默契,彼比的眉眼中传露出一种"自己人"的目光.因为我已经被认同是北京人,与同住在一个小区里来自外地的租房者不同.我想似乎我也应该责无旁贷,接受这一种地域观念带来的情感交互.但又想到,我比现在年轻20岁的时候,初入京城,在北京人的眼光中彷徨迷惑的时光,心里总是无法释然.  相似文献   

12.
关卉 《神州》2014,(1):38-41
<正>鸣虫,顾名思义,就是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昆虫。在北京,除了娱乐圈所谓的"京城四少",更有京城"四大鸣虫",分别为蝈蝈、蛐蛐、油葫芦和金钟儿。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地区,热衷于玩鸣虫的人数就达数万甚至更多。娇小的鸣虫看似简单,其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虫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佳  赵亮 《旅游纵览》2009,(5):16-21
天津,"天子渡口"的本意,使其注定成为北京的一个影子。距京城不到150公里,即便身为直辖市,也无法摆脱与生俱来的附属感。除了马三立的相声、狗不理包子、十三街麻花,还有那口抑扬顿挫的天津话,这座城市似乎缺乏明显的标记。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近代史上众多名流巨子、富商政客、文人大豪在京城遇挫后,或大隐于斯,或蛰居于此,留下很多历史痕迹。而数目庞大的名人故居,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文史快车     
《文史天地》2021,(7):92-93
正"监狱"的由来传说四千多年前舜帝时期,皋陶曾被任命为刑法官,历来他被视作监狱的首创者。狱,最初是原始人驯养野兽的井栏槛或者岩穴,进入氏族社会后,用来关押俘虏,并驱使其劳动。国家产生后,监狱随之出现,但最初并不称监狱。夏朝时称"宫",商朝称"圈",周朝称"圜土",秦朝称"囹圄",直到汉朝才开始称"狱"。秦朝时期,不仅京城有狱,地方也开始设狱。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又开始掘地为狱,发明了"地牢"。宋朝各州都设置了类似周朝的圜土的狱,犯人白天劳役,晚上监禁。明朝时京城、州府、县都有监狱,称狱为监也自明律始。清朝将明律沿袭下来。监狱的职能"以圜土聚教罢民""任之以事,而改教之"。即核实犯罪的事实,并对犯人进行教育,使之改过自新。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明代南京城墙的城门,在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书中提到的"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南京民间简称为"里十三,外十八"。其中"里城门十三"指的是京城13座城门,"外城门十八"指的是外郭城门。因京城13座城门——即东面朝阳门,西面三山门、  相似文献   

16.
正"碰瓷",也称"碰磁",老北京人多用儿化音,称"碰瓷儿"或"碰瓷儿的"。有关"碰瓷"欺诈行为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碰瓷"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或赝品或已有裂纹的残次品往路中央或拐弯抹角处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干这种勾当的多是一些小古玩店,正经的大买卖家多不会以此骗取钱财。另说,"碰瓷"  相似文献   

17.
正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一行,匆匆离开北京,一路奔波,最后在古都西安落脚。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签订,联军相继退出北京,"西狩"一年有余的慈禧与光绪"两宫",从西安起驾,取道河南、直隶,  相似文献   

18.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5,(10):60-65
来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住四合院会遗憾! 在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里,很难再找到老北京胡同里这幽静古老的四合院。北京有几家四合院改造的宾馆,都不太大,但却是很多人特别是老外喜欢尝试的地方。 这里有老房子、老家具、老摆设,还有尘封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于小肥 《风景名胜》2010,(11):52-53
如果一定要找两种颜色来代表北京,那么一定是红与灰。红色,是国旗的颜色,代表着庄严与激情。北京随处可见绵延曲折的红色城墙,在这红的映衬下,整个北京霸道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灰色,则是属于平民的颜色,是胡同四合院里最常见的底色,也是长城的颜色,代表着皇城根下老北京人朴实无华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正"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以此评价胡适颇为恰当。北京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民国文化、学术的中心,名师云集。胡适自美归国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以北大为阵地,开展其半生的学术事业。民国时期的许多名人轶事也都发生在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不,以"谦谦君子"著称的胡适除在北京领导新文化运动和学术活动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